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雯
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诗声从未停息。
年4月17日,百名浙江诗人齐聚杭州萧山区衙前镇,开启了以“百年农运百年风华”为主题的采风活动,“官河文化诗歌创作研讨会”也在当晚举行。
位于衙前镇的萧绍官河既承担了交通功能,又是一条诗意之河,它是浙东唐诗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段。
在古代,凡到越中为官、经商、运货、访友、寻迹,无不从钱塘江上的西兴、渔浦等渡口“中转”,而后乘坐浙东运河之上的船只东行。
历史厚待这条河,为两岸留下了众多的人文古迹,成为历代诗人们争相咏唱的题材。
今天的诗人,同样热爱这条河。
所以,由浙江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浙江诗人》杂志社、杭州市作家协会、萧山区衙前镇人民*府、萧山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这大采风吸引了众多著名诗人的参与——
活动现场,可以看到浙江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孙昌建,原浙江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张德强,《浙江诗人》杂志总编任峻,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萧山作协主席俞梁波,《浙江诗人》主编天界,知名诗人灯灯,以及包括浙江诗人公众平台编辑在内的浙江省知名诗人。
启动仪式在衙前镇百年农运发祥地——凤凰村大会堂举行。
衙前镇*委书记施海勇先生致欢迎辞,他对衙前镇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作为红色之镇、活力之镇、希望之镇,衙前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曾在萧然大地上掀起的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运动,是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革命斗争,十多万贫苦农民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正是在‘敢为人先、永不满足’农运精神的引领下,衙前镇荣获了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十强乡镇、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森林城镇等荣誉称号。”
施海勇说,他期待诗人朋友能够通过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大采风活动,走进衙前这方生生不息的红色土地,感受衙前镇在农运精神的鼓舞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了解中国共产*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向建*一百年献礼。
衙前镇宣统委员肖峰向《浙江诗人》总编任峻授采风大旗。浙江诗人代表冰水作表态发言。浙江省作协诗歌创委会主任孙昌建做重要讲话。
最后,萧山区人大副主任魏大庆宣布大采风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之后,诗人们在衙前镇、萧山区作协相关人员陪同下,走访了凤凰乡村史馆、官河沿线、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杨之华纪念馆等地,并登上凤凰山鸟瞰衙前全景。
衙前是红色圣地,衙前农运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运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此得到锻炼和成长,李成虎烈士成为中国农运史上第一人。
衙前也是诗歌圣地,沈定一(玄庐)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叙事诗《十五娘》,刘大白写出《成虎不死》《卖布谣》等直接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集。
当天晚上,百名诗人在衙前大酒店参加首届“官河文化诗歌创作研讨会”,诗人们围绕“水乡古韵,可游可亲”的官河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研讨会上,杭州市作协副主席、作协主席俞梁波向大家介绍了官河文化的历史节点,他希望诗人们能够通过诗歌采风与创作,进一步提升衙前的影响力。
浙江省作协诗歌创委会主任孙昌建对衙前镇特殊时期的红色文化、诗歌文化进行深度解读,他建议诗人们要充分了解衙前,挖掘历史,写出不负于时代不负于人民的好作品。
著名诗人张德强、灯灯,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二十余位诗人代表分别发言,他们就如何回溯官河历史、解构红色密码、多触角抒写衙前诗歌畅所欲言。
4月18日上午,采风继续。
诗人们行走于东南网架展示中心、衙前二小百草园(农耕馆)、风情小屋和东岳庙、以及四翔翔凤桥等地,探访开放的衙前,充满生机的衙前,以更全面的视角了解农运精神鼓舞下新时代的衙前,并酝酿着关于衙前在新时代的诗意书写。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