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建主力*是三峡大坝建设“班底”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李仁玺
6月29日上午11点25分,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经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
巨大的电能从这座金沙江上的电站输出,汇入南方电网,奔向粤港澳大湾区。
从年12月24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到年6月11日大坝工程全线到顶贯通,再到此次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为工程参建主力*,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用四年半的时间,完成建设壮举。
这支从湖北宜昌走出的水电雄师,也曾是三峡大坝建设的“班底”。
在拥有当今世界最薄米级特高拱坝的乌东德水电站运行前夕,本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探访这项超级工程。
水下封堵争分夺秒
从昆明出发,经过近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矗立在绝壁深谷中的乌东德水电站,终于出现在记者眼前。
这里位于云南省禄劝县和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的交界处,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中的最上游梯级。总装机万千瓦。
从装机容量来看,这已相当于三峡工程的一半。
就在5月4日,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全线浇筑到顶,坝顶高程全线达到米。
蓝天白云下的高山峡谷间,最瞩目的就是这座立于金沙江上的大坝。从近米高的边坡上方俯瞰它,高米、坝顶上游面弧长.95米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好似一弯鸡蛋壳,轻轻卡在金沙江V型河谷内。而从江面上看,大坝则如一对张开的铁翼,紧锁两岸近90度的峭壁。
谁能想到,眼前平静安澜的水面之下,几个月前一场水下导流洞封堵大战,在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乌东德施工局局长张建山看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和三峡大坝这样的重力坝不同,乌东德大坝底部没有设置导流孔,在河道上的大坝建设期间,金沙江水要从两旁山体中挖掘的导流洞中引出。
今年1月15日,乌东德电站开始下闸蓄水。在大坝浇筑继续冲顶的同时,很快,一场位于水下米的导流洞封堵大战随即展开。“导流洞能否成功封堵,事关能否如期发电,也决定着乌东德工程的成败!”张建山说,这位从三峡到向家坝,再到乌东德的水电人,十分明白这场大战的份量。
令张建山忧心的是,由于新冠疫情突然暴发,不少施工人员被隔在外地,人力短缺、物资设备供应受阻、工作人员进场难等问题同时袭来。
蓄水已经开始,封堵施工不能后退一步。
施工局迅速调整施工力量,同时组织“点对点”包车安全返岗,从乌东德周边调派人手,全力以赴投入大战。
4月4日,随着乌东德水电站左岸2号导流洞上游A类堵头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宣告左岸导流洞上游全线封堵完成。
张建山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智能大坝”这样诞生
从坝底到坝顶,乌东德大坝足足有90层楼高。然而,大坝底部的厚度仅为51米。
这样的比例让乌东德水电站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米级拱坝,这样纤细的身材又如何承载起千万级特大型水电站的蓄水?
和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重力坝相比,高拱坝的结构、受力情况更为复杂,是公认的水工界最复杂的建筑物。为确保坝体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乌东德水电站在设计创新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大坝开建前,施工人员采用“高防预固、稳挖适护”的边坡防治新技术,完成百万平米的边坡治理,成功破解了两岸高达千米级的超高陡边坡稳定问题。
“金沙江属干热河谷地区,大风频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昼夜温差悬殊,使用普通中热水泥修筑大坝,很难防裂。”乌东德施工局混凝土工程处副经理赵贤安称,乌东德大坝全坝使用低热水泥,这也是世界水坝建造史上的一个创举。低热水泥就好比大坝的“退烧药”,能显著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有效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乌东德大坝还是金沙江上“最聪明的大坝”,乌东德施工局总工程师张耀华透露,大坝在浇筑时预埋数千支监测仪器和冷却水管。这些监测仪器就像遍布大坝的神经末梢,实时感知大坝内部温度信息。一旦大坝“头疼脑热”,神经末梢就会将信息传给“神经中枢”——智能建造信息平台进行分析研判,再通过预埋的冷却水管实时精确调节通水。
除智能温控外,乌东德大坝在浇筑中还采用了智能灌浆、智能振捣、自动爬升模板、全坝无盖重固结灌浆等一批创新技术。
“可以说,乌东德水电站大坝的每一方混凝土都会‘说话’。”张耀华不无自豪地说。
乌东德水电站展示给世人的,就是中国水电建设的最高水准,也是中国智能建造技术的新高度。
目前,乌东德水电站已成功蓄水至米高程,大坝经受持续高水位检验。各项监测数据表明,大坝当前各方面性态均优于预期和设计标准。
金沙江上8年鏖战
虽然乌东德主体工程是从年12月底开工,但实际上,建设者们进场施工更早。
据了解,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先后承建了乌东德左岸导流洞工程、左岸地下电站工程、泄洪洞工程以及大坝主体工程,这相当于整个乌东德75%的工程量。因此,他们是建设乌东德的当之无愧的主力*。
早在年,胡*就来到了乌东德建设工地。今年43岁的他是宜昌人,也是一名地道的“葛二代”。他在三峡工程干了13年,之后4年奋战在向家坝,而在乌东德一干就是7年。回想刚来到乌东德的情景,现在分管施工局安全质量的胡*说,当年条件的确艰苦,特别是热,每天奋战在深山峡谷中,抬头也只能看到一线天。
40岁的包晓聪也是宜昌人,作为乌东德施工局混凝土工程处施工管理部专业师,从年3月16日大坝浇筑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工地。
“我是看着大坝一天天长起来的”,在大坝坝顶,记者眼前的包晓聪一脸黝黑,红色的工作服已经有些泛白,常年在户外作业,被同伴们称为“铁人”的他,其实身患糖尿病。为保证工程进度,每天早上6点半就用保温杯装着胰岛素上工地,常常忙到晚上才回宿舍,几乎没有请过一天假。
张兴伟来到乌东德更早,年初夏,他从三峡工地下来,直接来到这里。8年里,他带领宜昌川云公司的农民工协作团队,先后参与了多个标段的施工。“常年工作在山体内,现场湿热非常,一进去很快就湿透,大家经常挽起裤腿,一干就是一天”,他至今记得,在导流洞的先期开挖阶段,现场几乎都是陡峭的坡地,作业面狭窄,施工相当艰难。
看到工程如今的雄伟,张兴伟说,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乌东德大坝浇筑到顶后,最后几个仓段的保养仍在进行中,作为质保部的一名高级工,47岁的阮宗银仍时刻监控坝体的冷却通水,确保大坝的内部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他的家也在宜昌,“已经一年没回去了,还是有些想念爱人和孩子,休息时就打打电话”,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的话很朴实,却饱含着对远方亲人的那份牵挂。
在乌东德建设的高峰期,曾经有上万名建设者在这里鏖战,目前进入施工收尾阶段,仍有0多人继续奋战在工地,其中约多人来自宜昌。“国之重器”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汗水和付出,他们无疑最值得铭记。
巨大电厂藏身山腹
在乌东德,除了为高耸的大坝惊叹外,全部藏身两侧山体内的巨大电厂也让人大开眼界。
而为之服务的,是遍布山体内的各种导流洞、泄洪洞、交通洞、施工洞……
据介绍,这里的交通,由条山洞组成,纵横交错,长度达到多公里。
张建山局长说,他年刚来到这里时,在山体内跑了一个多月才摸清路线。
在乌东德施工局工作人员带领下,驱车穿过七弯八拐的巨大洞道后,记者来到了正在安装施工的乌东德左岸电厂。
根据设计,乌东德电站左右各安装有6台单机容量8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亿千瓦时,这相当于可满足目前广州市一年工业用电量的八成以上。
也正因为要装下这样巨型的发电机,乌东德地下厂房高度达到89.8米,接近30层楼高,这也打破了地下电站主厂房开挖高度的世界纪录。
眼前,左岸5号和6号机组已基本安装完成,正进入试运行前的调试。1至4号机组也已进入安装工序。巨大的山体厂房内,施工人员正在各司其职,虽然人来人往,但却井然有序。
按照计划安排,乌东德电站将于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
未来,金沙江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梯级电站全部建成后,将形成装机容量达万千瓦的规模,这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约亿千瓦时,也将成为21世纪标志性的世界最大绿色能源工程基地。
这,就是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