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中国人,就知道金庸;只要有中国人,就有金庸的小说。
金庸创造了一个神话。
这句话并不夸张,据不完全统计,金庸的读者超过一亿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庸的作品在香港及海外一直高居畅销榜榜首。
他的小说平均每本超过一千版(最多是二千一百二十四版),总销量达一亿!
然而,金庸神话的重点,不单是一亿这个数字,而是他的作品历半个世纪而不衰。
究竟金庸如何创造出了这个神话?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寻找。
但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武侠小说家只是金庸人生追求中的一个“副产品”,他曾经一心想成为一名外交家,而老年,他自称“除了妻子儿女,最爱的就是新闻事业。如果下一世投胎做人,希望还是做新闻工作。”
青年金庸乱世流离少年
金庸原名查良镛。
年,查良镛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
查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到查良镛的父亲查枢卿时,祖上仍留下田地三千六百余亩,佃户百户之多,雇有不少男女仆佣,并在袁花镇经营钱庄、米行和酱园店等。查良镛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之父徐申如的堂妹。
查良镛自小住在“一个五进院的大宅子里,院内有90多间房子和一个大花园。”
查良镛出生的时候正当民国初立,中国时局尚处在一片动荡之中,内有*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施压,但在父母的庇护下,他的童年依旧无忧无虑。
在袁花镇龙山小学堂读完小学后,年,12岁的查良镛考入嘉兴中学,只是一年后,他平静的求学生活被日本侵略者的炮声打破,嘉兴中学被迫南迁,查良镛从此踏上了流亡路。
年,日寇侵占海宁,查家逃亡,途中徐禄得了急性菌痢不幸病亡。是年,查良镛年仅14岁,远在丽水碧湖,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年,浙江省教育厅成立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后查良镛顺利从省立临时联合初中毕业,考入浙江省立临时联合高中。
年,因看不惯学校训育主任动辄呵斥学生的做派,查良镛以查理为笔名,在校壁报上登载《阿丽丝漫游记》,惹怒了训育主任遭到学校退学。他不得不转入石梁镇的衢州中学就读。
金庸好梦缘来易醒
高中毕业后,查良镛以优异成绩同时考上了西南联大、中央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治学校等高等学府。经过几番权衡,查良镛选择了中央*治学校外文系,不仅仅是这所国民*培养*治人才的学校学费全免,而且,他内心深一直有当外交官周游世界的梦想。
只是,进入中央*治学校的他因为看不惯国民*特务学生欺负同学的做法,一次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后,年查良镛再次被勒令退学。
肄业后的查良镛当过图书管理员,管理过农场,在杭州《东南日报》干过电讯翻译,又到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攻读国际法专业,最后,他应聘上海《大公报》成功,成为了报社的一名电讯编辑。
由于内战的原因,年底,《大公报》前往香港开辟新业务,查良镛作为报社确定的赴港人选,踏上了香港的土地。香港工作期间,查良镛发表的文章得到时任新中国外交顾问梅汝璈的赏识,他给查良镛发了一封电报,邀他到北京外交部工作。
查良镛有一个外交官之梦,虽然只是一个梦,却一直藏在他的内心深处。
接到梅汝璈的电报后,年,查良镛向《大公报》辞职,满怀着做外交官的希望,只身北上来到北京。
只是到达北京后,查良镛才明白,外交部属于特殊机构,*治要求很高,工作人员必须根正苗红。
他的家庭出身按当时的阶级划分属于地主,他本人又在国民*中央*治学校上过学,这种背景使他不能进入外交部。
给他提供的机会是先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工作一段时期,将来再转入外交部。
当外交官是查良镛多年的梦想,他年轻时企盼周游世界,所以产生了这个念头,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中央*治学校外交系,战后到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读国际法,都与这个梦想有关。
他还找到长期在《大公报》工作、时任外交部*策委员会秘书的杨刚,被告知同样的结果。此刻,查良镛才明白,以他的出身背景已不可能圆外交官之梦,他彻底放弃了。
金庸金庸横空出世
回到香港后,他重回《大公报》。就在他打算安心工作的时候,却听到了父亲罹难的噩耗。
年4月26日,查良镛父亲以“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的罪名在故乡海宁被处决。噩耗传到香港,查良镛哭了三天三夜。
在《大公报》做了几年电讯编辑后,年,查良镛转入《新晚报》做副刊编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变动却影响了他的一生。
年,由于香港太极派与白鹤派武术比赛轰动一时,《新晚报》获得启发,决定在副刊上开设武侠小说连载专栏。于是,《新晚报》编辑陈文统以“梁羽生”为笔名,写出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梁羽生一炮而红。
梁羽生先后连载完《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后,一时无暇接续,《新晚报》编辑们想起了与陈文统同样喜欢武侠小说的查良镛,紧急向他约稿。
从未写过武侠小说的查良镛,情急之下脑海里闪过故乡的风物人情、民间传说,想起江南的燕子、杨柳、杏花、微雨中的小船,于是他以家乡的古老传说为蓝本,写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年2月8日,《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开始连载,署名“金庸”。金庸源于“镛”字拆开。
从此,一代武侠小说家金庸出世。这一年,金庸31岁。
《书剑恩仇录》受欢迎程度超乎金庸的想象,《新晚报》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金庸成就传奇报人
由于感到《大公报》无法自由发布言论,年,金庸辞职离开《大公报》,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作电影编剧,写过电影插曲,当过导演。但他还是始终忘不了自己的新闻事业,
年,金庸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以8万元资本白手起家创办《明报》。
为打开报纸销量,他先后连载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天龙八部》等,掀起全港武侠热潮。
作为一名报人,金庸的主要工作是写社评,对于武侠小说的涉猎却是偶然。据统计,《明报》创刊后三十三年间,金庸亲笔撰写的社评有七千多篇,六七十年代,他几乎每天坚持写一篇社评。
正是这些社评,《明报》实现了从市民休闲报纸到知识分子报纸的转型。
在香港的日报中,《明报》销量长期稳居前三位,读者群以上层社会人士、知识分子为主,成为香港具有代表性的严肃报纸,或成为“精英报纸”“高级报纸”,与金庸的社评是分不开的。
到80年代,《明报》发行稳定在10万份的高峰,90年代年盈利冲破1亿港币,使金庸的个人资产达到6个亿,名列香港富豪榜第64位,成为文人办报成功的一个神话。
金庸和三任夫人家庭生活不幸
金庸少年丧母,青年失怙,除此之外,还要承受中年失子,婚姻不幸,从这一点上来看,他虽然半生劳碌终得繁华富丽,“笑傲江湖”的背后,却还是个苦命人。
金庸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的婚姻不理想,我离了好多次婚。”
年,金庸在《东南日报》主编幽默专栏,对第一任妻子杜冶芬一见钟情,年10月,两人举行了婚礼。
对这份爱情,金庸非常珍惜,他曾用“林欢”的笔名,这个笔名中的“林”字,来自于夫妇两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个“木”字,双“木”成“林”,而“欢”则表示二人生活幸福的意义。
但杜冶芬随金庸在香港工作的几年,由于金庸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由此产生了婚外情。
金庸74岁时回忆这段不愉快的婚姻,依然眼含泪光地说:“是她背叛了我。”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新闻记者出身,美丽能干,比他年轻十一岁。年5月1日,两人在香港举行婚礼。
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出生之后,金庸创办《明报》,筚路蓝缕,备尝艰苦,朱玫与他患难与共,又为他生下一子二女。
但随着《明报》渐入佳境,金庸与朱玫在工作上却开始出现分歧,进而感情也出现了裂痕,二人开始频繁争吵,这令金庸的心中日益烦闷不已。
年,金庸接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
这年10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大一的长子查传侠,悬梁自尽。
这对金庸的打击是致命的,但当天还要在报馆写社评,他一面写一面流泪,后来他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写道: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当时金庸已经52岁,长子的自杀成了他信奉佛教的直接原因。
一日,金庸与朱玫发生口角,金庸来到一处酒店静心,遇到了一个女侍应,金庸出于好感给了她10元港币,但是女侍应却拒绝了,称作家赚钱养家很不容易。这番话令金庸颇为感动,后来慢慢的与这个女侍应谈起了恋爱。
这个女侍应比金庸小二十多岁,就是金庸的第三任妻子林乐怡。
面对丈夫的婚外情,朱玫果断选择了离婚。多年以后,金庸回忆起这段感情,仍旧满脸愧色,沉沉地说道:“我对不起朱玫……”
金庸心中的退隐梦
在古人中,金庸最仰慕的是范蠡、张良,他们都是在轰轰烈烈之后飘然而去,金庸心中也一直有这样一个“退隐梦”。
年10月5日,他就在《明报》说:“张良的结局怎样?范蠡的结局怎样?因为大家不知道,就容易引起各种有趣的想象。”
从年至年,十七年间,金庸一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他用书名首字作了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
写完最后一部《鹿鼎记》后,他激流勇退,戛然封笔。
当时,《明报》已经成为香港报界首屈一指的大报,利用武侠小说来冲销路已经不再需要了。
正如金庸自己所言:“在之前,写武侠小说是为了报纸的销路和销量。如今,我已经没有创作武侠小说的动机了。”
水盈则溢,月满则亏,登峰造极也意味着离走下坡路不远了,所以,金庸宣布“退役”。
年,金庸受邀赴北京,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
回港后,他卸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将《明报》卖给了智才集团老板于品海,从此周游列国、静修研经。
很多人说,金庸之所以卖给于品海,是因为他长得像金庸死去的儿子查传侠。
年3月金庸减持《明报》集团股份22.47%,收回1.7亿元,到12月,再售17.5%给于品海,套现2.6亿左右。剩下的近5万股,也决定分5期全部沽清,由此完全与《明报》脱离关系,再不过问商业与*治。
年,李敖发表《我是“善霸”我怕谁》,提到金庸晚年跟他交流说自己精研佛学,已是虔诚佛教徒。
李敖质问他:佛经道“舍离一切,而无染着”,教人要舍弃家产,可是你有做到吗?你自己都做不到,怎能说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
金庸听罢,无言以对。
儒与道,侠与隐,佛家也好,尘世也好,茫茫人海,无可退隐之地,退出江湖只是一个梦。
年10月,金庸去世。武侠最高一座丰碑,终究远去,故事缘尽。武侠里他写尽儿女情仇,江湖纷斗,有人曾经问人生应如何度过?他答: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喜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