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晚潮冢中的岁月作年作意解钱江晚报
TUhjnbcbe - 2023/5/4 22:18:00

□王从仁

徐志摩《冢中的岁月》的作年,诸家之说均误。

虞坤林认为作于年9月。其依据是,徐志摩给胡适写信说:“我也有一首诗,你试体验内涵的情味:——”,下面便罗列了《冢中的岁月》全诗。信中还说“我祖母的葬事也已完毕。这两个星期内我那一天都可以离家……”

虞坤林注释说“⑴此信据香港商务本辑录。……⑶此信不署年月日,从信中‘我祖母的葬事’可考此信作于年9月”,原来,信未署日期,作年是虞坤林根据“祖母的葬事也已完毕”,“考”出来的。(虞坤林《志摩的信·致胡适》,学林出版社年7月第1版,第~页)

徐志摩祖母逝世时间是年8月27日,9月4日志摩给胡适的信中,向胡适请教祖母讣闻上的名号问题(出处同上,第页),可见当时刚开始筹办葬事,那时长辈的葬事非常隆重,何况徐志摩是殷实之家,祖母的葬事不至于短短一个月内完毕。单凭简单的猜测,就将此信和《冢中的岁月》作年定于年9月,未免草率。

《徐志摩研究资料》认为作于年秋。书中说:“《白杨树下》(诗):年秋作,载年10月15日《晨报·文学旬刊》,署名徐志摩;初收年8月中华书局版《志摩的诗》《冢中的岁月》。”(邵华强编《徐志摩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第页)

《徐志摩研究资料》的说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作年显然是根据发表时间推测的,和虞坤林相差整整一年,孰是孰非,需要进一步探讨确定。二是提出了改名说,谓此诗原名《白杨树下》,收入诗集后改为《冢中的岁月》。

韩石山则认为作于年十月间。他主编的《徐志摩全集》是按创作年月编排的,《冢中的岁月》排在年,前一首《问谁》“约年秋作”,再前一首《婴儿》“载一九二四年十月五日《晨报·文学旬刊》”;后一首《一个噩梦》“载年十一月二日《晨报·文学旬刊》”,因此作年当在十月五日至十一月二日之间。韩氏在诗题下小注曰:“载一九二四年十月十五日《晨报·文学旬刊》,题名《白杨树下》,初收一九二五年八月中华书局《志摩的诗》,改今题。”(韩石山编《徐志摩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年5月第1版,《第四卷·诗歌》第页)很明显,依据是《晨报》发表的时间;改名说,和《徐志摩研究资料》一致。

先考察一下作年,徐志摩这首诗是随信发给胡适的,经查,《胡适日记》年1月5日开篇曰“收信:志摩、豫才、叔永与莎菲。”日记之尾,便是徐志摩的“我也有一首诗,你试体验内涵的情味”,以及题名《冢中的岁月》的全诗。信的结尾署“志摩问安”,没有书写日期。(《胡适全集》第30卷《日记》,安徽教育出版社年9月第1版,第30卷,第页)此信和《志摩的信》所收内容完全一致,当为同一封信。

胡适年1月5日收到此信是确定无误的,那么写信的日子不可能太早,也不可能延迟到当年秋天。所以,不仅虞坤林“此信作于年9月”的说法错了,《徐志摩研究资料》、韩石山编《徐志摩全集》“年秋作”之说也都错了,均属无依据的猜测。诗歌应该作于年1月5日前不久,比较合理的说法当为“作于年1月初”。

徐志摩

再来看看改名问题,《徐志摩研究资料》认为“此诗原名《白杨树下》,收入诗集后改为《冢中的岁月》”,由于有《胡适日记》为证,肯定错了,应该是“此诗原名《冢中的岁月》,发表时改名《白杨树下》,收入诗集后又改为《冢中的岁月》”。

一首诗名,翻来覆去改易再三,说明徐志摩对诗名的拿捏不定,这在徐志摩作品中不遑多见,我们就来通过剖析诗歌作意,探索志摩辗转反复之由。诗歌是这样写的:

白杨树上一阵鸦啼,白杨树上叶落纷披,

白杨树下有荒土一堆:亦无有青草,亦无有墓碑;

亦无有蛱蝶双飞,亦无有过客依违,

有时点缀荒野的墓霭,土堆邻近有青磷闪闪。

埋葬了也不得安逸,髑髅在坟底叹息;

舍手了也不得静谧,髑髅在坟底饮泣。

破碎的愿望梗塞我的呼吸,伤禽似的震悸着他的羽翼;

白骨放射著赤色的火焰——却烧不尽生前的恋与怨。

白杨在西风里无语,摇曳,孤*在墓窟的凄凉里寻味:

“从不享,可怜,祭扫的温慰,再有谁存念我生平的梗概!”

不计诗题,短短的诗歌中一共四次出现“白杨”,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潮冢中的岁月作年作意解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