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时光的模样
●罗杰科
照片无言,历史有声。
年8月5日傍晚,长沙城内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本报记者游振鑫守候在小吴门一家茶楼前,激动地按下快门,拍下解放*队伍进入长沙城的瞬间,这张照片成为了这座城市翻开历史新篇章的最重要记录之一。
湘江两岸的这座千年古城,伴随着祖国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开启了一个历史性跨越的全新时代。
长沙晚报档案室里,珍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万张胶片,这些尘封多年的底片背后,流淌着长沙的光阴和故事,见证着我们身边的伟大变革。
时光流转,影像留存。
年冬天的长沙,虽然寒气逼人,但五一路新华书店门口一早排起的购书队伍已然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熊熊火焰,改革开放像一道强光穿透曾经的阴霾,开启了一段属于新时期的阅读热潮。
每一个年代,都会有迥异于其他年代的语汇和影像。70年来,一代代晚报摄影记者,用镜头对准身边的城市,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浓缩于一幅幅照片。
透过一个个经典场景、一个个动人表情、一个个生活细节,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领略浩荡奔腾历史大潮的同时,重温一个个温暖的瞬间,细细端详时光的模样。
本报今起推出《时光长沙》、《长沙新版图》系列影像志专题报道,与您一起在影像中与“自己”久别重逢。岁月荏苒,改变了家国,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光隧道的入口
文/任波图/游振鑫
这一个年代,开篇是如此壮阔。
古城长沙迎来解放后,当年9月3日,迅速成立了长沙市建设局,人们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恢复生产建设的工作中。
此时的长沙城,除了满城飘荡歌颂新中国、新生活的歌声外,到处都是建设工地,劳动的号子响彻全城,当时的长沙街头最常见的风景是板车队运着物资浩浩荡荡奔赴各个工地。
年的国庆节前夕,沿江大道、自来水厂、轮渡等五大市*工程全面竣工,连接老火车站和湘江码头的五一路,像一条簇新的起跑线刷新了人们的视线。
新中国成立前的旧长沙,是一个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内地商业消费型城市。年起,在经济逐步恢复的基础上,长沙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刻不停地继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年底,九如斋食品店等16个私营企业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沙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当时新建了建湘瓷厂、搪瓷热水瓶厂、日用化工厂等十三个规模较大、有现代技术设备的新型企业,当年,长沙生产的活塞环、瓷盘、锌块、热水瓶等产品的质量已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年,长沙大规模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当时的“四害”指麻雀、老鼠、苍蝇和蚊子,后来,把麻雀换成了臭虫。
年开始的工业大跃进、大建设的两年里,长沙相继建起了东风钢厂、长沙铝厂、湖南生物制药厂、长沙汽车电器厂、湘江化工厂等工厂,为长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
年夏天,农业机械厂的青年职工们轻松、自信的走过操场准备文化补习。这一年,长沙市青年职工教育实现了基本无文盲的目标。
在那个文化生活还不丰富的年代,听广播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浏阳河》、《我是一个兵》、《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在长沙街头唱响、流行,湖南剧院、文化电影院等新建的电影院演出的是《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朵金花》等黑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