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是一本爱书人最有感触的书了。
年的纽约,住在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的33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儿,给这家旧书店写去了一些所需要的书。没想到书店很快就回信了,而且寄出来她要求的那些少见版本的书。于是,这家位于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与这位穷女作家就开始了长达20年以购书为缘分的书信往来,一写就写了20年……
很多年后,这位女作家出版了她与这家书店的通信集,名为《查令十字街84号》,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而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也已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一个通识的暗号。几十年来,人们读它、写它、演它,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并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爱书人在这段与书有关的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查令十字街84号》中文版的,又几乎一口气地看完了英文版。这可能算是在我目前看到的书中感受到文字最为跳跃的书了吧,没有之一。一打开书,读上第一句,就仿佛走进了作者所在的那个在纽约的小屋子,随着作者伏案写信,又随着信飞向那个在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名叫马克斯科恩的书店,时而调皮时而嗔怒而又时而懊恼地向店员真情流露,碎碎念地述说着对书的渴望。
不过,正是因为爱书人写出来的文字吧,仿佛作者写的每一个字都能打动我。因为书翻译得不好而吐槽,因为书被旧书包裹不能读全“包装纸”上故事而生气,因为书的版本不对而愤怒得想要把书撕掉。但另一方面,当店员找到好的版本第一时间和她分享,送上镶着金边的书,甚至找了很久也找不到的珍贵版书籍时,作者又是懊恼又是悔恨自己的刻薄又一遍一遍地电影画面感版地浮现出来了。因书结缘到犹如家人般的感情,乃至过节都想着给店员寄火鸡、鲜鸡蛋等礼物。我看到的是一个爱书人的真性情,那是真真切切的热爱书,真切的太可爱了。
作者对书的态度也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者说到自己会定期清理书,当家里的书不会再看第二遍时或者不可能再用到这本书时,就可以把书处理掉,把书给到更需要的人,让书发挥更大的价值。作者更多地是从书的角度去思考,爱书也要让书发挥更大价值。我也是爱书之人,但很少去思考看了想看的书之后怎样才是对书最好的处理。真正爱书的人不需要让书给自己撑门面,将书传递给更需要的人也是一种爱书。
最后,我觉得这是一本要用朗读来阅读的书,因为朗读起来才能体会到海伦与店员之间那因书结缘的深厚的友谊,很容易让人身临其境。可能是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用吧,在那一刻就觉得需要去念出来,真的是要和作者一起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然后真的是肆意地由着自己的性子点评,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畅所欲言。我想我看到了书对人产生的巨大作用。
《查令十字街84号》给我打开的是书世界里宽阔的未来,让我知道自己多么的渺小,而知识的精神世界是如此丰富和美好,给我了阅读书籍的无限动力。
作者:李莹
由市文明办、新民晚报社联手读者·外滩旗舰店发起“读书、读城、读可爱的中国”征文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优秀作品将定期在新民APP阅读者“栏目以及读者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