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苍茫,百姓多劫,这几天媒体在报道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的时候,很多都引用了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开头。其实这是海明威抄录的一段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撰写的祈祷文: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个碎片,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一块泥巴,大陆就小了一点;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绝对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鸣;丧钟为你鸣。
面对灾难,海明威的两本小说是一定要读一下的,《丧钟为谁而鸣》和《永别了,武器》。特别是后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以美国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身份到意大利做了一名战地救护车司机。这段经历成为他的半自传小说《永别了,武器》的蓝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也贯穿了他传奇的一生。
中国的红十字会成立也很早。年3月10日,为援救遭受日俄战争蹂躏的东北难胞,在慈善家沈敦和的发起下,成立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也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沈敦和不简单,有历史学家评论他:清末民初各大商会的头面人物中,论喝过地道洋墨水且拥有官方外交实际经验者,非宁波人沈敦和莫属。
年,沈敦和生于一个茶商世家,家境富裕,早年赴美学习国际公法,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治和法律。回国后从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翻译官做起,历任金陵同文馆教习、英国专使参赞、山西洋务局总办等。沈敦和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是好朋友。年6月,两人促成开办了山西大学堂,沈敦和任校长。直到辛亥革命前,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并列为当时中国仅有的三所国立大学。不过沈敦和没在大学校长的位子上待太久,次年,他就来到上海开始经商。
在上海,沈敦和促成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成立,并任董事。李提摩太在其回忆录《亲历晚清四十五年》中写道:“得知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沈敦和前来拜访我,问我是否愿意同他一起筹集救济金,帮助中国难民,我高兴地表示赞同,我们组成了一个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年,沈敦和出巨资白银两购地,就在现在的乌鲁木齐中路近华山路地块,兴建了慈善性质医院,医院院长。这所当年只有50医院也是上海第一家中国人医院。
年,医院竣工之后,院旁开始辟筑乌鲁木齐中路。乌鲁木齐中路全长米,北起华山路,南迄淮海中路,初名麦琪路,后又改为中迪化路、迪化中路,年改今名。整整年后,曾经医院依然是医院之一。医院。医院旧址是乌鲁木齐中路12医院的5号楼,砖木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楼前的铭牌上刻录了华山从建院第一天起就秉持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在庚子年伊始的这场疫情中,还医院在,萧萧风过之处,人心中有了依靠。(沈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