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趣读古人的身份证齐鲁晚报网
TUhjnbcbe - 2022/12/7 15:05:00

现代社会对身份证的需求可谓是无处不在,身份证已成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了,不仅是我国,国外亦是如此。那么身份证制度始于何时?中国古代的身份证都是啥样?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那年头有身份证,确实是“有身份的人”。

古代身份证上登记录入的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须的内容。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就是一个物证。虽然简单,但它上面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这种身份证实质是一种“官员证”,写有姓名的,在卸职后要交出来,作废中止;未刻姓名的,则传给继任者,轮流使用。

古代身份证非常简单。

鱼袋

如鱼符类身份证,仅是为它配一个袋子,即所谓“鱼袋”。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是给鱼符配一个相对应等级的袋子,这种袋子当然是用来装符的,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

唐代鱼符

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始于何时?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隋唐时期,当时朝廷给每位官员颁发一个“鱼符”。

“符”是一种古代信物,传说是周朝*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也称“兵符”。

虎符均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队的将领。调动*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

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此即《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上所谓,“以明贵贱,应召命。”这一类身份证中,数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

唐代鱼符背面

鱼符这种身份证正式使用时间在唐代,应该是唐高祖李渊在隋代制度上的一项发明创造。李渊进入长安后,废除了隋朝那套旧的“身份证制度”,将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银兔符”,接着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

鱼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当时的内廷),作为身份证的“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的证明来使用。左右符的数量多少根据使用者的人数和实际需要来定,不一定对等,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权力凭证”,可用于调动*队、任免官员。

唐代龟符

唐代特别重视“身份证制度”的推广,连高句丽、安南这些蕃国使者也统统都发给不同样式的符,蕃国符以雌雄来分,雄符留在朝廷,雌符(有12块之多)交给蕃国来使带回去。再有来臣,则以雌雄符相合来证明其真实身份。

皇太子也有身份证,但不是符,而是一种玉质的身份证,即所谓“玉契”。如果皇帝外出亲征,或是其他事情离开京师,由皇太子当“代总统”(监国),此时皇太子的身份证又不同了,所使用的是“龙符”;亲王或是大臣留守,则发给“麟符”这种身份证。

唐代龟符背面

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一般由*将们使用。但唐朝实行身份证制度时并不用虎形符,这是为了避讳祖宗李虎之“虎”。后来武则天篡国夺权,将李姓唐朝改为大周时,也没有用虎符,而用龟符?也许是龟比鱼更珍贵、更受尊崇的原因吧。

虽然不久后龟符随武则天的逝去而消失,但却留下了一个过去特流行的词汇——金龟婿。金龟婿是过去民间优质女婿的意思。想想啊,女儿找到了一个身份证是“金龟”的男子做老公,最低也得是三品大员,那可是光耀门第的大喜事儿。所以,唐朝诗人李商隐留下了一首挺有名的诗《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鱼符也是以后各个朝代常用的身份证。

金代鱼符

牙牌和腰牌是明清时候使用的身份证。

牙牌是一种小片儿,当然也是等级身份证的一种。明朝的牙牌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在录入身份信息时,比唐代的身份证要多一点,有时还会写上“单位”什么,或标示冒用身份证、不用身份证的罪过等警示语。

疑似郑和身份证

在年,在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号船坞遗迹的考古发掘中,便发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

这是一种腰牌,功能相当于特别通行证,由宫廷制作,为乌木质地,前窄后宽,浑圆形轮廓。腰牌正中刻有一方篆体印纹,目前仅识出右半边“长寿”二字,推测是吉祥用语。

当时的宝船厂和现在大连的航母制造基地一样,警卫森严,各司、各舫之间也不得随意走动。没有这类特别身份证根本进不去的。这腰牌应为郑和这种在内廷行走的重要人物持有,所以有学者推测这块腰牌很可能是郑和或其部下视察船厂时不慎遗失的。

信息较为复杂的古代身份证,出现于清朝。

晚清权充钦使大臣维新恩赠金质腰牌

清代身份证多称“腰牌”,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更绝的是,要求比较高的腰牌上还会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录入,以防止别人冒用,这也许就是现代身份证上贴大头照的起源。把面孔特征写到腰牌上,有点像现在把持有者指纹录入一样,是极为厉害的一种手段。

清代红头牌和绿头牌

清代最有趣的是后宫妃子的身份证。与一般身份证不同,妃子的身份证不叫“腰牌”,而称“绿头牌”——牌的顶端涂有绿色,故名。没这张身份证,脸蛋长得再漂亮,再风情万种,也别想得到皇帝的召幸。

原来,清代皇帝要妃子侍寝的规则与明代有异。在明代,当晚方便侍寝的妃子在天黑后,会统一在门前挂上红灯笼。皇帝由敬事房太监陪着,亲自走到妃子的门前挑选,如有兴趣,太监就会摘下该妃挂出的灯笼。其他妃子看到后就不用再等皇帝老公来了,值班太监会通知她们各自关门休息。

清代不同,依祖制皇帝不能与妃子“娱乐”整夜,如果想要哪位妃嫔陪睡,则在晚饭后由敬事房太监将众多妃子的“身份证”统一放进一只银盘内,端到皇帝跟前。皇帝看中哪个妃子,就将其“牌”翻过来。太监夜里会将皇帝点中的那名妃子扛到皇帝的床上,完事后再扛出来。

相对于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更简单、随便。职业身份证是根据从事职业的不同来制定的,如僧人的身份证叫“戒牒”、“度牒”,凭此牒可到处化缘、筹善款;妓女也挂一种特殊腰牌,它是性交易的合法证明。可以说,职业身份证更像现代的工作证、名片。“路引”、“门券”,则属于临时身份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古代临时身份证与现代临时身份证区别很大,它更像现代的介绍信。

清妓女号牌

在中国近代史上,除去日伪统治时期的良民证,中国自己最早的身份证制度,就是年民国宁夏省*府所制定的“居民证制度”。受公共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的限制,当时中国百姓的户籍、身份,基本是由各个行省自行管理。

宁夏最早推出的“居民证”是用白布制作的,上面写有持证人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高、面貌、特征等项,被规定缝于上衣里面,以便查验。它虽然与后来的国民身份证尚有不同,但已基本具备了身份证的各项要素,当属现代中国身份证的最早雏形。但经过洗晒和磨损,缝在衣服上的布制居民证很快就变得模糊不清,导致此项制度仅实行了一年多,就变得名存实亡了。

正因为这样,从年开始,宁夏省开始制发“宁夏省国民身份证”。比起此前的布制居民证,这种纸制的“身份证”更接近于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身份证。除了记录持证人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要填写持证人手指头的箕斗纹:填证时,要将持证人的十个手指一一验过,“斗”纹划O,“箕”纹划X。这在当时也算是个创新了。

宁夏的“国民身份证”制度施行后,很快显示出了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也开创了现代中国身份证的先河。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巩固统治,国民*上海市*府也曾对全市各区清查户口,并制发“国民身份证”。这也是一种纸制的小册子,记录着持证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籍贯等信息。它的创新之处在于贴有持证人的照片。

后来,随着上海的解放,这种“国民身份证”也于年被明令废除。年,上海市公安局将保存的所有“国民身份证”移交上海市档案馆,使得这批珍贵的史料在帮助国人和台胞寻亲中继续发挥着余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趣读古人的身份证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