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郑琳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消息:12月30日晚,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秒超长脉冲放电
“人造太阳”的原理
“人造太阳”是“核聚变反应装置”一种通俗的说法,之所以称它为人造太阳,是因为它的反应原理和太阳一样。
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天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反应同学们可能知道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
这个方程里的“c”是指光速,每秒30万公里。所以c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即便是非常微小的质量m,乘以光速的平方之后都会产生非常巨大的能量。
太阳主要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氢原子在极高的温度下,会结合成氦原子,结合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质量,它们就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
这就是太阳释放出那么大能量的原因。
年,美国物理学家贝特通过实验证实,如果将一个氢的同位素氘原子核经过加速器加速后,以极高的速度和一个氚原子核碰撞,它们会结合成氦原子,并释放一个中子,同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人类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了氢弹,氢弹的本质就是核聚变反应。但是,它是一种不可控的核聚变反应,主要是用来作为破坏性武器存在的。
氢弹爆炸
如果可以让核聚变可控,按照人类的要求释放能量,它就能变成一个能量源泉。
所以,“人造太阳”,实际上就是模仿太阳的原理,目标是以极高的效率产生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目前全球科学家尝试“人造太阳”的方法,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把它们变成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每一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当它们发生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与300升的汽油相当!
海水中氘的储量高达40万亿吨,它们的聚变能量足够人类用上几百万年。
所以,可控核聚变的技术一旦被人类掌握,将会成为未来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EAST
EAST控制大厅放电实况
可控核聚变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
首先,太阳之所以可以源源不断地发生核聚变反应,是因为太阳中心的压强高达亿个大气压,即便在这种条件下,核聚变也需要万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
可是在地球上,压强无法达到那么高。那么核聚变需要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才能正常进行。
所以,可控核聚变存在两大难题:
1、如何把聚变材料加热到上亿摄氏度?2、用什么容器来装这个上亿度的聚变材料?
根据目前的理论基础,有几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式,托卡马克就是其中一种。
它的原理是,把聚变材料变成等离子体,然后用超强的磁场来让这些等离子悬空高速旋转,这叫“磁约束”。
如此一来,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就不会直接接触容器。
托卡马克装置原理
这就是“托卡马克装置”。而位于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简称EAST,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核聚变研究实验平台之一。
1000+秒首次突破,挑战三大科学难题
本次实验是EAST首次突破千秒大关,想要成功获得秒超长脉冲高温等离子体,面临的科学问题非常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再循环与杂质控制、热与粒子排出等问题。
升级后的EAST的内真空室
首先,超长脉冲等离子体运行依赖于射频波电流驱动。而EAST以射频波加热方式为主,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具备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相同加热方式,最有能力在粒子平衡时间尺度上实现长脉冲高性能运行的装置。本次秒长脉冲等离子体获得,EAST低杂波电流驱动和电子回旋驱动均实现了完全跟随,提供重要保障。
其次,杂质控制问题也非常关键。随着运行时间尺度的延长,等离子体与壁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杂质的大量爆发,本次实验EAST团队通过锂注入实现对杂质抑制,保证长脉冲实现。
另外,时间的延长也会导致大量的热和粒子累积,需要将其有效排出,EAST先进的偏滤器设计成功解决这一问题。
+秒,是目标更是起点
EAST是我国自主设计建成的世界首个具有非圆截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具有三大科学目标: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1亿度高温等离子体、秒运行时间。
建成于年的EAST装置,先后于年运行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年首次获得1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年5月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2021年末实现大于秒运行,三大科学目标已经分别独立完成。
EAST实验运行总负责人龚先祖研究员总结说,“成绩只属于过去,秒是阶段目标,更是新的起点”。成功的喜悦尚未褪去,EAST团队所有成员又投入到新的实验中去,为下一个实验目标而继续努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