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举措明路径,全市科技系统将以切实有力举措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抢占创新制高点持续推进大科学装置落户
市*代会报告摘录
长沙要赢得未来,必须赢得科技创新。强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意识,坚持“四个面向”,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学城)、河西科技创新走廊、计算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种业“硅谷”等四大协同创新板块,实施“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力争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徐运源通讯员余新辉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是市第十四次*代会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报告从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广泛聚集创新人才、全面激发创新活力等四大方面进行了谋篇布局。
“这是市委立足全局高度、锚定发展长远、结合当前实际做出的科学决策和重大部署,充分表明科技创新在现代化新长沙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市科技局*组书记、局长郭塨说,市*代会明确了科技自立自强走出“长沙路径”和“力争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新目标。全市科技系统将以切实有力举措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开放视野从全域角度谋划,为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贡献科技力量。
打造四大协同创新板块
持续推进大科学装置落户
“打造四大协同创新板块、实施十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是*代会铺排的新任务,我们将其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核心主战场来推动和落实。”郭塨说,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建设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相关要素集聚的科技创新策源地,长沙将持续推进“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项目落户,有望集聚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为国家的科技战略贡献长沙力量。
河西近年来创新要素集聚度逐步提升,打造河西科创走廊,将结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把三地的科技创新要素更紧密地融合起来,打造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着力推动计算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长沙拥有科教资源等良好基础,未来将重点在长沙高新区建设计算与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区,辐射带动长株潭发展,通过打造、引进一批数字计算产业龙头企业,建立计算与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着力推动数字计算赋能智能装备、智慧工厂、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力争未来五年,数字产业占GDP比重超过45%。建设种业“硅谷”,长沙拥有“农业院士天团”,集聚了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等一批高校院所,以及隆平高科等一批种业创新公司,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接下来,将按照省委省*府的整体部署,以种业为抓手,在稻种、茶油、生猪等领域建立创新生态,争取国家实验室落户,使长沙种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站上制高点。
隆平高科多年前就开始全力打造种业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培育成30余个国评、省评高档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培育抗病虫、耐高温、耐低温、镉低积累等多抗广适品种,以及适合轻简化规模化种植、适合全程机械化制种的杂交水稻等新品种,为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作出更大贡献。”他说。
在郭塨看来,实施十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将通过大科学装置的打造,结合国际科学城的建设,积聚好科技力量;着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即种业实验室)建设,以及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均正在全力推动落实中。同时,结合长沙22条产业链铺排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如汽车创新研究院、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等,通过应用研究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逐步培养成省级或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
建立科技型企业发展矩阵
五年内总数要超万家
市第十四次*代会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集群等行动。
郭塨表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载体。目前,长沙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完成扩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自创区的未来建设重点将全力催生园区创新发展动能,实施“强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提质等行动,探索开放共享的科技合作模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国家赋能湖南长沙的重要试验平台,将重点聚焦智能装备、智慧工厂、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在人工智能的伦理建设等方面,做出示范,成为国家试验标杆。湖南湘江新区是打造河西科技创新走廊的重大平台,将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创新发展,推动其成为高地建设中的重要核心增长极。
创新的核心是要赋能产业发展,包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市科技系统已明确思路:聚焦长沙优势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集群,征集一批“卡脖子”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每年实施20项以上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创新型领*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组成协同创新联合体揭榜。此外,将建立企业发展矩阵,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企业为主线的科技型企业梯队。
“报告中提到要培育更多‘顶天立地’的创新型领*企业和‘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顶天立地’是指未来五年内,在长沙每一条新兴产业链上培育1家到2家创新型领*企业,‘铺天盖地’是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超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家。”郭塨说,长沙还将大力扶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2%。
湖南睿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河西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视觉检测与识别产品、机器人视觉系统、3D视觉系统等,已在全国超60个城市、家企业应用。睿图智能创始人周博文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机器视觉科研能力和行业经验优势,加强3D机器视觉检测、深度学习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将更多的研发成果应用到智能制造中,推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灵活引才
探索“城市合伙人”制度
科技创新高地的打造,需要广泛聚集创新人才。在精准引才方面,报告首次提出“城市合伙人”概念。
何谓“城市合伙人”?郭塨介绍,它是一种科技人才引进的多元化渠道,目的是实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灵活引才方式,让更多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能够与长沙的企业、产业深度融合。接下来将出台专门*策,探索建立“城市合伙人”制度,推动其在长沙落地生根。
下一步长沙还将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人才”“杰出创新青年培养”计划,五年内创新创业领*人才要达到人,杰出创新青年要达到人。
“我们的思路是把科技人才培育的重点方向、科技创业的产业导向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规划紧密结合,增强人才结构、创业格局、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融合。首先是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围绕重大平台、重大科技装置、重大技术攻关,运用靶向引进、专家荐才,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的领*人才、战略科技人才和复合型科技攻关人才,建立与链接全球高层次人才的专门网络,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多元化渠道。其次,是针对本地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和应用,实施产教融合工程、知识贡献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完善高精尖领*科技人才的保障体系。”郭塨说。
人才高地的建设也引发企业共鸣。威胜集团董事、副总裁、*委副书记李婷表示,人才是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之本。威胜在长沙人才*策支持下,积极推行“威胜人才产品线”计划,先后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数十家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同时每年将7%以上的营业收入投入到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正是得益于威胜的人才梯队基础建设,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企业。“报告中的诸多规划和威胜发展方向不谋而合,我们将继续重视研发投入、大力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在电力计量与能源管理产业中做‘精’做‘新’,为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贡献力量。”她说。
成立15只以上成果转化子基金
让科技成果落地更加高效
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着力构建‘产学研金用’联动的转化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加快市场化。”报告对科技成果转化高度重视。
对此,郭塨介绍,下一步将建立成果转化转移的科学体系,构建“科技管理部门+专业创新团队+中试运营团队+成果转移评价体系”模式,让“产学研金用”联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正在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已成立,首期规模3亿元,接下来将结合22条产业链,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5只以上的专业化子基金,让成果能够更加有效快捷地落地。此外,全力推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之间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大力扶持培育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使创新创业生态更具活力。
作为长沙市技术转移转化基地(机构)之一,湖南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做法和成绩一直可圈可点。通过构建职责清晰的统筹协调机制和以转化为导向的*策体系,该校科技成果转化“量质双升”。年至今,学校转化科技成果件,科技成果运营金额近4亿元。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飞龙介绍,下一步将推进湖南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运营空间,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代会精神,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三干’(肯干、会干、实干)精神,全力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长沙科技力量。”郭塨说。
专家声音
大科学装置落户将更利于集聚优势力量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市委*校副教授管志利:报告把科技创新视为赢得未来的关键,并要求紧扣“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重点任务抓好落实,打造四个协同创新板块,力争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这份创新蓝图亮点纷呈,为长沙新一轮科技创新注入了更多活力,开启了长沙创新引领发展新篇章。
在创新载体的培育上,报告提出实施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破零”行动,国家实验室的创建和大科学装置的落户,将更有利于集聚优势力量,在重大前沿科技领域快速取得突破,避免各科研团队各自为*,在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在创新人才的集聚上,报告提出“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在“精准引才、科学育才、用心留才”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目标任务,体现出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尊重人才主体地位的高标准要求。报告首次提出“城市合伙人”概念,将在人才、技术、产业和城市发展之间巧妙地搭建一个优质载体,促进“城市合伙人”的外力和“科教人员”的内力有机结合,这将为长沙带来无限的创新潜力。
在创新环境的优化上,报告提出要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健全容错机制,强调“厚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土壤”,这将让那些履行勤勉尽职义务,严格执行科技管理制度的科研工作者免除科技成果决策的后顾之忧,进一步鼓励他们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攻关。“创新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更是释放出重大信号,表明科技创新高地的长沙路径将进入创新共同体建设期,意味着今后五年将由理念到实践、由局部到全局,开展创新共同体建设。
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长沙应进一步做强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健全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环境、拓展创新空间,让各类创新主体各展所长,让重大创新成果更多涌现。
名词解释
四个面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大科学装置
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是能够纳入国际创新都市板块的核心要素。
城市合伙人
是人才引进的多元化渠道,目标是实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灵活引才方式,让更多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能够与当地企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