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是一种幸福
◎于鸿丽
蚂蚁遇到铺着白糖的路,就会一直幸福地走下去,尽管付出总大于收获。白糖,于蚂蚁,是梦想,是幸福,是天堂,是不变的信仰,纵使千辛万苦,蚂蚁也会幸福地走下去。——赵林《蚁群》
在《面对面》节目里,认识了赵林和她的《蚁群》。
赵林是安徽六安人,上了半年初中就因病辍学外出打工,她拾过大粪抬过死尸,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和第二任丈夫结婚后开始了辛苦的卖葱油饼的日子,不幸的是第二任丈夫因癌症去世,她自己也患了病。生活把赵林压弯了腰,她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上帝给她关上一扇门,又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在艰难的生活中,赵林选择了读书,让自己的心灵在书中得到救赎。后来,她开始尝试着写书,在她48岁的时候,她的自传体小说《蚁群》出版了。
赵林是卑微的,但却于尘埃里开出了璀璨的花。
躺在床上,皮肤黝黑粗糙、衣着俭朴土气的赵林在葱油饼摊位前,在瑟瑟的寒风里,读书的情景,她侍候完患癌症的丈夫在深夜用不太熟练的字法打字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信仰”从我的脑海中涌出来。
翻阅新华字典,“信仰”解释为:对某种人或主张、主张、宗教的极度信任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有些艰涩,我读不懂“信仰”的内涵,我更愿理解为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对梦想的坚持。
因为有了信仰,赵林在中学辍学、一度出走,两次婚变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读书;因为有了信仰,大冷的冬天,尽管手冻得像被猫咬一样,赵林仍然在坚持读书。其实,赵林不知道什么是信仰,当记者问她读书写小说的意义的时候,她只是说,读书挺有意思的,当我觉得自己苦的时候,看到书中的人比我还苦,我活得就有了滋味。
因为有了信仰,我的博友,青海偏远地方的一名高三班主任,每天结束繁忙的工作后,他都会用文字来记录每天的生活。他用日记、用随笔写一个个班级成长的经历,一个个灵活生动的班会,一个个孩子成长的故事,一次次感人至深的家访,一次次平常普通的师生谈话。他用文字珍藏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感动,成就了彼此生命的美丽绽放,把教育变成了一种情怀,一种生活的经历。
因为有了信仰,我的一个朋友,一个癌症病人,她工作、学习、健身、旅游、资助贫困学生,把日子经营得有滋有味。“你每天把自己搞得那样忙,为什么?”当我问及她时,她平静地说,充实自己的内涵,让人生像钻石一样坚硬、纯净。她的话让我惊讶,让我感激,尤其是她脸上洋溢的平静而圣洁的光辉,更让我感动。我知道,那是因为她的心中有信仰。
周国平老师说,信仰不是空洞的,它见之于工作和生活。“工作是看得见的爱”,带着爱去工作,你的灵*就贯注于你所制造的一切,你的精神就完满起来。因为有了信仰,人的思想就会充实,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因为充实,内心才有了真实的快乐、平静的纯净。
夜深人静的晚上,我问自己:你有信仰吗?渐行渐远的记忆如潮水般弥漫开来……
二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洋溢着青春“朝(chao)气”的我,我领孩子们到海边放风筝,任自由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飞翔;我领他们爬文峰山,让快乐的歌声在山头自由地飘扬;我领他们外出越野赛,让青春的能量肆无忌惮地肆意宣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优秀”、“先进”、“职称”我都没有,我只有满满的教育激情,只有一种坚定的信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只有一颗淡定、从容、快乐、幸福而自由的心。
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热情的冷却,理想的碰壁,我教育的激情也越来越消褪。正像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中所言,“渐渐失去了从容自如的心态,失去了‘慢教育’的智慧,也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情趣,甚至潜在的或者说沉睡的功利心渐渐苏醒,让我们备受折磨,于是,教育的幸福也不知不觉远离我们而去”。
尽管曾经有过这样一度再度的动摇,但我始终坚守心中的梦想,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对课堂要用心,让课堂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对学生,要爱心,以“灵*推动灵*,生命影响生命”;对工作,要尽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事的时候,我会找丁晓聊一聊,问问她近期好不好,这个可怜的姑娘呀,真是让人既心疼又生气;我会给张蕾添点她需要的东西,在笔记本上写上对她的鼓励和祝福;我会跟那个痴痴傻傻的玥玥微笑地打个招呼,告诉她老师爱她;我也会为一份材料、一篇文章改了一遍又一遍……尽管我所做的都是零星琐碎的,尽管很多工作是鲜为人知的,但我一直在默默地做着,不求有功,但求无愧。当张蕾的奶奶眼含泪水送给我2斤花生米的时候,我感到被感恩的幸福;当丁晓的姥姥打电话让我劝劝丁晓时,我感到被信任的幸福;当玥玥每天对我说,老师你真漂亮的时候,我感到被喜欢的幸福;当同事的文章经我修改发表的时候,我感到被需求的幸福;当我负责的工作得到上级表扬时,我感到被肯定的幸福……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与作者对话,任思绪飞扬,让心灵释放,我感到幸福;静听手指轻击键盘的声音,让文字在指尖跳动,让生命伴着文字成长,我感到幸福;抚摸着60多万字的原创文字,回忆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故事,体味生命的本真和美丽,我感到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若身被名缚,哪来自由?若心为形役,何言幸福?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高贵的信仰。是呀,怀着一种美丽的、高尚的信仰活着,简简单单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的是一种幸福!
因此,我一直相信,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坚守一种信仰,就是坚守一种平静而精彩的人生,坚守一种别样的幸福。
(编辑:高一平)
于鸿丽,山东省莱州市金城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莱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读书写作,建立博客“蓝色鸢尾”,并笔耕不辍,至今有原创文章余篇,60多万字,博客访问量达45万之多。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青年》、《烟台晚报》等发表文章50余篇。先后获得“烟台市最美家庭”、“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等殊荣。
壹点号烟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