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8时许,导演胡雪桦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段文字,“刚接到来自休斯敦的噩耗,著名舞蹈家演员周洁驾鹤西去。亲爱的周洁一路走好!从此天堂有最美的舞蹈。”
周洁,上海人的女儿。年12月出生,是上海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年,凭借《火烧圆明园》《垂帘听*》中塑造的“丽妃”形象让人记住了她娇俏优雅的美丽。年她主演的电影《杨贵妃》获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剧中演绎的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让人明白了什么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年,她只身前往美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开设了自己的“周洁舞蹈培训学校”,专门教授中国民族舞。她的执着感动了人们,被称为“东方美神”。随后,她在国内开设了分校,继续在年轻人中传播中国舞文化。
她是演员、是舞者、是传播大使,她曾说舞蹈就是她的孩子,她愿意为之付出一生。
新民晚报专访刊登于年5月31日“我是属牛的,摩羯座,O型血,做什么事都特别专注,一古脑儿往前走。”周洁俏皮地这样评价自己,声音里有坚韧的力量。
12岁考进上海歌剧院学馆,半年后第一个角色便是女一号;15岁主演大型舞剧《小刀会》;17岁忍着肋骨骨折的剧痛进京献演《半屏山》……《木兰飘香》中的花木兰、《凤鸣岐山》中的妲己、《山*》中的女巫,周洁穿着她的红舞鞋,旋转、腾跃、绽放,在她的青春时光里。36岁,周洁白手起家在休斯顿开办舞蹈学校,成绩卓著;42岁,周洁回上海办起第一所分校,如今每年招收的学员超过名。明天是“六一”节,周洁要带着孩子们在上海大剧院一起舞蹈,同时,也纪念自己从艺40周年。
·为“丽妃”钻坛·
没有试镜,仅在导演的剪辑车里跳了一小段舞,李翰祥就拍板决定,把《火烧圆明园》里吃重的“丽妃”一角交给从没有电影表演经验的周洁。所幸,这个当年的“挂历红人”并没有叫香港大导演失望,人美戏好情重,相当出彩。只是拍戏也着实让周洁吃了不少苦。天天半夜,她就要赶到化妆室,造一次型得花三小时,头戴高耸的凤冠发髻,身披金环银饰,重得如同铅块。被慈禧剁去手脚后,丽妃有一大半戏是在“坛子”里拍的,为此,周洁使出了舞蹈演员的看家本领,身子蜷缩,双手并紧,脚尖下蹬,丝纹不动地憋在坛子里,“一场戏拍下来,浑身就散了架。不过,松动一下筋骨还得继续拍。”周洁笑说,辛苦大半都不大记得了,印象最深的是跟刘晓庆两人天天津津有味地靠方便面度日,吃成了剧组的“方便面太后”和“方便面妃子”。
·为“贵妃”增肥·
后来,周洁接演了陈家林导演的《杨贵妃》。按说,杨贵妃是个能歌善舞的歌妓,周洁演来应得心应手,但问题是唐朝以肥为美,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这显然不太好办。一来,周洁实在太瘦了;二来,增肥容易减肥难,万一回不去,“那还怎么跳舞啊”。周洁咬了咬牙,先增再说——每天八九个鸡蛋往下塞;晚上睡觉前必喝下一碗浓浓的老母鸡汤;哪儿也不去,天天在屋里躺着。“多吃多睡”,这是她向相扑运动员学来的增胖四字诀。就这么两个星期,她硬是胖出了二三十斤。戏杀青当天,周洁便不肯吃饭了,于是又很快瘦下去。虽然皱纹和心脏的不适难以避免,但周洁说“很值得”。的确,电影《杨贵妃》轰动一时,周洁以出色演技塑造了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而那“霓裳羽衣”贵妃舞的华彩段落,尤其叫人过目难忘,她甚至被日本影迷奉为“东方美神”。
·为《周璇》吃苦·
年初,“娘家”上海歌剧院邀请周洁再出山。“回来后,看到舞团一缺资金、二缺作品、三缺人才,我心有不甘,决定排演一部重塑上歌舞剧实力、也代表上海舞剧的新作。我告诉自己: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因为舞剧团只有这一次机会。”
在之后两年多时间里,周洁十几次北上,终于说动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曾在电影《杨贵妃》中为自己编舞的陈维亚来为上海创排舞剧《周璇》。“为了这个舞剧,我确实掉了很多眼泪。”周洁说,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因为太过操劳,首演时她还得了带状疱疹,“我在台上撑着,台下也撑着。其实任何一个理由都可以让我放弃,但最后我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我只是觉得我对团里的年轻演员负有责任,对舞蹈负有责任。”
·为家乡出力·
很多人知道周洁出生于奉贤,却很少有人知道奉浦大桥的钢筋混凝土里也有她对家乡的一份爱。“那会儿演完《杨贵妃》,名气很响,奉贤的领导就来找我说‘你看我们奉贤的草莓西瓜都运不出去,每年烂掉好多,就因为没有桥’,他们想让我呼吁一下。当时我回家也是靠摆渡船,听领导那么说,觉得这事儿特别有意义,一定要做。”周洁说,那两年她几乎放下了自己所有的事,为家乡造桥各方奔走,也终于拉来了赞助,“第一笔资金也到位了,奠基了。”只是,后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赞助的企业出了状况,本来拟定名“贵妃大桥”的工程也就搁浅了,“于是很多人就骂我,特别委屈。”所幸,后来奉浦大桥还是在各方努力下建了起来,“如今每次经过,还是觉得很宽慰。”即便曾经被误解。(孙佳音施佳雯)
·记者手记·
·为执着,喝彩·
成名甚早,又有在影视上发展的多次机会,但周洁还是选了一条可能最寂寞也最艰苦的路。当年在休斯顿,为办起第一所舞蹈学校,她买地板,贴瓷砖,发广告,拉赞助,“连眉毛上都是灰”;如今在上海已有学员两千,她一样亲自抓教学质量,有空就去舞蹈房指导一二,路过街边小店时偶尔会感慨“真是太久没逛街了”。周洁说,有好些艺术家朋友对她办学不屑一顾,也有很多人来找她合作,扩大舞校的规模,甚至包装上市,但她都拒绝了,她说她只想把学校办得更加规范,更有品质,“舞蹈教学是手把手的,容不得马虎和糊弄。”说这话时,周洁严肃而认真,声音里渗出的是浓浓的对舞蹈的爱——四十年来,未曾改变。
采访时,阳光洒在周洁笔挺的背脊上,光影里那双舞者的手,修长而有力,偶尔上下翻飞,确能让人想见舞蹈的美。但你也能看到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痕迹。四十年不算短,共和国从落后走向强大,太多世事已沧海桑田,但她始终未改对舞蹈的赤诚。真想为她的执着,喝彩。(孙佳音)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