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外交官和乒乓球运动员似乎一致认为,体育竞技催生个人互动,而此类互动能够‘改变世界’。”
理查德·尼克松说的这句话,源于48年前的一件事: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踏上中国土地,一场中美“乒乓外交”由此开始。
中美选手大巴偶遇事情的起因源于年中美两国乒乓球手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的一次偶遇:
美国队员科恩因为在体育馆训练了太久,误上了中国队的大巴。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打招呼并赠送一幅绣有*山风景的织锦。
下车时科恩手持织锦的情景被在场记者抓拍,成为爆炸性新闻。
中国领导人得知此事后立即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在美国代表队访华后,中国代表队也于年4月对美国进行了回访。
▲资料图片:年4月13日,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友谊比赛。(新华社)
中美乒乓球队互访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外媒认可中国创举乒乓球拍被转化为一种推行外交的工具,这是外交上史无前例的事。
国际舆论对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之举,一致冠以在当时看来非常新奇的名词:“乒乓外交”。
▲资料图片: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底特律举行比赛时,看台上底特律观众举着用中文写的标语牌,欢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新华社)
外媒对此事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来看看当时《参考消息》报纸的记录:
据新加坡《民报》年4月15日报道,由中国这次的创举而见其推行外交*策,在运用上已达神奇莫测之境。随手拈来,妙用无穷。
另据瑞典《晚报》年4月15日报道,中国的“乒乓外交”是多年来世界*治中发生的一件最稀奇的事件。它打开了世界*治崭新发展的可能性。它甚至会影响到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
“乒乓外交”的创举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挪威《工人报》年4月15日的社论称:中国现在地位巩固。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愿意中国参与世界*治。
作为外交思路长期延续乒乓球运动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外交思路,在之后的时间里,中国将这一特殊外交手段发扬光大。
其中,亚非邀请赛和中日友好乒乓球赛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年11月,中国成为有五十多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乒乓球邀请赛的东道国。这次邀请赛的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的友谊。比赛只限于亚非国家参加,因此它有着浓郁的*治色彩。为期十天的亚非乒乓球邀请赛是中国“乒乓外交”的继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年在日本举办的首届“草根版”中日友好乒乓球赛,比赛的亮点是请来了曾连续三次获得世界冠*的庄则栋。赛后,一位80岁的老华侨向庄则栋献上他当年拍摄的中国队在名古屋的一套老照片,里面有中国队员参加比赛、日本友人和华侨欢迎和送别中国队的宝贵镜头,这是乒乓球促进中日友谊的历史见证。
“乒乓外交”的理念甚至被应用到其他国际关系实践中。
年5月3日国际乒联宣布,本应在当天参加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子四分之一决赛的韩国和朝鲜队将组成联队参加余下比赛,小小乒乓球再次扮演了促进和平的角色。
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称,这是“乒乓外交”的再一次实践。他说,始于中美的“乒乓外交”确有襄助促进和平的传统,希望乒乓球能为朝鲜半岛和平和世界和平做出一点贡献。
正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用体育运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柔性对话,打破了中美两国相互隔绝的坚冰,拉开了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序幕,也为世界和平、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
文章编辑
余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