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现重达8公斤“太岁”
经哈师大专家鉴定为目前发现
北方最大土生“太岁”
最近,在我市发现一个重达八公斤的“太岁”,经过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的鉴定,此生物为北纬40度以上发现的最大土生“太岁”。
今年5月27日早7时,在我市某在建工地附近一处挖掘现场,一块白色的“肉筋”被挖掘机挖出土层,发现后被扔在土堆一边,当时大家谁也没在意。发现它的人叫王玉新,今年46岁。“发现它时,它已经‘出土’,白色的类似和牛蹄筋一样。我蹲下身来,仔细观察,发现眼前这一‘怪物’,类似一块‘肉筋’。我原先通过新闻、报纸听说过‘太岁’这个东西,当时也是持怀疑态度,不敢肯定,于是把它带回家里,打算找专家鉴定一下。”
7月6日上午,记者在兴国西路一幢宽敞明亮的住宅里,见到了王玉新发现的“太岁”,外观看,它的确和一团肉筋相似,通体白色,丝丝缕缕,肉质很有韧性。经过攀谈,了解到为了弄清“肉筋”的真实身份,王玉新从它身上切下一小块样本,送到了我市林业局鉴定,随后,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联系省林业厅,最后经哈师大专家鉴定,证明此物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太岁”,学名叫粘菌类生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我当时去市林业局,就是想证实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太岁’,最后经过一步步求证,这是真的。”王玉新说。据王玉新介绍,他剪下来一小块,带到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一位姓常的女科长当时并不能确定此物是否就是“太岁”,她当即就联系省林业厅费处长,并且传去图片。然后又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哈师大生物系的赵文阁教授,并给他发去图片。看了图片,赵文阁又联系刘宝东教授,刘教授当即肯定地说此物是“太岁”无疑。
但为了慎重起见,刘教授和王玉新商定,由王带一块生物检材(少量实物)到哈师大进一步鉴定,当晚,王玉新就带着它去了哈尔滨。经刘教授仔细鉴定,最终确定这是北纬40度发现的首个“太岁”。“太岁”在建国以来国内发现不超过个,但大多数为南方水生,鸡西发现的这个白色土生的十分珍贵,估计它已存活—年左右,至少年以上。
“刘宝东教授是国内生物界比较权威的专家级教授,他认定此物为‘太岁’,学名叫粘菌类生物。”临走时,刘宝东教授亲自开车送王玉新到哈师大北校区大门口。并嘱咐王玉新:“可以用水、土、沙、泥、淘米水,把小的放在培植瓶里做培养,分成几十个培养瓶,用各种水,它不会死的。”
“几天来,我发现浸泡在水里的剪下来的样品有了变化,边缘部分长出一些须丝,比原先大了许多。”王玉新拿着杯子里的样品对记者说。自从捡到这个“宝贝”,王玉新特意买来大盆给它临时安了个家。尽管这样,他还是放心不下,担心这件稀罕物儿烂掉。他按照专家给他提供的培养方法,小心呵护。
本报记者周末摄影报道
链接:
“太岁”,又称肉灵芝,《山海经》和《本草纲目》上均有记载,是一种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生长于地下,既有原生质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本期编辑:徐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