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南川夜话一二九联挽徐应佩教授后的补叙
TUhjnbcbe - 2021/12/7 18:24:00
北京治湿疹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如今,“第一时间”这个流行措辞都被用滥了。它要是译成英文,不是“thefirstmoment”,而是“immediately”。因此,若以第二种译法衡量的话,我为徐应佩教授撰写手挽联,或许能算是抢在了“第一时间”(“immediately”)。事情是这样的,本月19号,就在为顺利发出的南川夜话一二八:警报声中敲译键这篇公号文章进行订正的时候,我于当晚8点59分收到来自施姓好友转来的短讯,那是南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忠先生关于徐应佩教授溘然离世的简报和挽联。顿时,我确实毛氏所说,真个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我为徐教授撰写的是:

溯往哲不幸满园芳茵伤化雨

念诗文难堪一门桃李哭春风

并且连同徐应佩老师题赠的《旧体诗欣赏与写作》一书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中。不一会儿,跟帖志哀者纷至沓来。但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所以决定打开公号补叙一二。

濠滨论坛上的跟帖文字

然而,好久没在午夜动手写稿了,但我这次决计为新近辞世的徐应佩先生起草一篇名副其实的“夜话”,聊作永远的纪念与缅怀。然而,当我写下二百字左右的时候,由于电脑与互联网的连接出现故障而“前功尽弃”。窝火了片刻之后,决定返回铺上“躺平”一阵静待天亮。

在我重新往下写的时候,我不禁想起CCP领袖在延安时期那篇《纪念白求恩》,其中有段话对我这个当年背熟“老三篇”的贫农出身的中小学生来说,哪怕今已成了六十奔七的老汉,对于早就铭记在心的语句还是张口能够即来的:“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写到这里,不禁要对晚我一二十年的脑残小粉红说一句,对待历史人物,盲目崇拜不如理性分析、批判与扬弃!)从昨天“南通发布”的报道来看,“我市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纷纷赶来悼念,表达对徐老的深切缅怀之情”,无论是徐应佩教授的同事、学生和朋友,大家都在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那些接受记者访谈的生前好友,其中有不少是我所认得或熟知的。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徐景熙先生称赞徐应佩教授“路子正,根基深,不与他人计较,踏踏实实。辛苦一辈子,直到写不动为止,很不容易。”寥寥数语,简单朴实却暗含深意。

曾任南通市广电局副局长、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现为《神州南通窗》杂志主编王嘉祥先生是我和徐应佩老师共同的友人,他说:“我与徐教授相识相交超过半个世纪,他品质高尚,治学严谨。他是能人、又是苦人、忙人。”“他的青壮年时光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回忆起当时他们一家人在弄堂里生活的日子,王嘉祥先生哽咽了起来。

年生于江苏南通新坝乡的徐应佩,年毕业于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历任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中国古典文学助教,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南通师范学院教授,新中国南通本土第一位文科教授。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发表、出版古典文学鉴赏论文、文章多篇,多万字。值得一说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徐应佩先生的才学终于得到更为全面的展现。徐老师还自主创办期刊《教学与研究》,指导全国的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之道。“他是倡导建立中国文学鉴赏学的呼吁者和实践者,当之无愧是南通第一位文科教授。”

年3月起,他来到南通师专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徐应佩教授在古典文学鉴赏与写作等方面多有开创性建树。他的理论专著《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初步建构了古典文学鉴赏学的理论体系,填补了古代文论研究上的空白,对总结古代文学鉴赏的理论和经验作出了贡献。

徐应佩,年生于南通,南通大学教授。系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山水旅游文学研究会理事、台湾青年文学研究会理事、国际汉诗协会理事。年被授予南通首届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初闻徐应佩的大名,乃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那位求学于扬州师院南通分院的严姓好友每次都把徐应佩和周溶泉、吴功正的名字放在一直侃侃而谈的。自那时起,我便开始在省内外的学报上寻觅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川夜话一二九联挽徐应佩教授后的补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