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百岁杨振宁先生,是厦门这所小学的校友
TUhjnbcbe - 2021/11/24 19:38:00

这几天

百岁杨振宁先生刷屏了

杨振宁是物理学家。年,35岁的杨振宁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图右)和李*道。(资料照片)

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年时《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

9月2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岁生日。

可能不是很多人知道

杨振宁曾经在厦门生活过

是厦门演武小学的校友

跟着父亲来到厦大

年,厦大算学系聘用一位叫杨武之(在厦大任教时用“杨克纯”)的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他带来了妻子和儿子。

杨武之的儿子就是杨振宁。

杨武之在厦大呆了不到一年,年,杨武之赴清华大学任教。

▲年,杨振宁与父母在厦门。(资料照片)

在厦门,杨振宁第一次

用上电、见到香蕉、喝到牛奶

虽然在厦门生活时间不长,不过,杨振宁日后回忆,我记得,那一年在厦门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也是我从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的一年。

▲年杨振宁在鼓浪屿日光岩上(资料照片)

在厦门,杨振宁和母亲“初次住入有现代设备的住所,这里有电灯,自来水和卫生设备”。厦门生活,让杨振宁大开眼界,不但住上了漂亮的校舍,还第一次用上了电,第一次见到香蕉,第一次喝到牛奶,第一次吃到牛肉,也第一次用上抽水马桶。

杨振宁曾回忆说,他们家住的那栋小楼就坐落在海边。在那段美妙岁月里,他看到了蓝天大海无穷无尽的变化,看到了浩瀚宇宙无边无际的奥妙。

杨振宁在《回忆父亲杨武之》一文中,写道——

“厦门那一年的生活我记得是很幸福的。也是我自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的一年。那一年以前,在合肥母亲曾教我认识了大约三千个汉字,我又曾在私塾里学过背《龙文鞭影》,可是没有机会接触新式教育。在厦门,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了我英文字母‘abcde……’,当然也教了我一些算术和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忽略中国文化知识,也教我读了不少首唐诗,恐怕有三四十首;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唐虞夏商周……’;干支顺序‘甲乙丙丁……’,‘子鼠丑牛寅虎……’;八卦‘乾三联,坤六段,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等等。”

“父亲少年时候喜欢唱京戏。不过他没有教我唱京戏,只教我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父亲的围棋下得很好。那一年他教我下围棋。记得开始时他让我十六子,多年以后渐渐退为九子,可是我始终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真传’。”

就读演武小学

7岁的杨振宁就在“厦大附属实验小学”(演武小学前身)就读,不过,杨振宁后来回忆,当时学校名称叫做“厦大附属模范小学”。

▲厦门大学附属模范小学旧影(资料照片)

厦门晚报记者陈满意在其《厦门大学的先生们》一书中,介绍了厦大附小——厦大附小于年秋开办,校舍没建成前借用当时厦大旧的建筑部,因学校是“本大学试行各种新教学法以便教育科学生实习起见”创建的,“修业年限及课程等,均照学制办理”。

杨振宁就读时,有学生人,校舍已经完成,运动场、教室、办公室、成绩室、教员寝室及图书室、会客室、膳房等一应俱全,校具1多件、教具多件,都是从商务印书馆购置的。小学理科仪器标本、挂图、图书等多件。

厦大附小是比较现代化的小学,学校采用新的学制,一二年级为设计部,在上课时试行混合设计教学法,学习时间无固定时间表,不分科目,由教师指导儿童设计学习。课余还组织学生会、演说竞赛等活动,“俾学生所学,得适用于现代之社会焉”。

杨振宁曾经回忆,当时数学和国文都念得不错,只有手工艺做得不大成功。有一回他用泥土做了一只鸡,拿回家里给父母看,他们说做得很好,问:“是一只藕吧?”

67年后重返厦大

年,杨振宁跟随父亲离开厦大。年,第19届国际物理统计大会在厦大举行,杨振宁是与会嘉宾之一,时隔67年重返厦大。在开会的间隙(应该是中午),演武小学校长带着小学生找到老学长。

杨振宁为他们写下了一段话:

“年至年,我在厦大校园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演武小学前身(即厦大附属模范小学)的一个小型的教室里读书,读小学的一二年级,老师是一位汪先生。对那一年,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我还有极好的回忆。美丽的海,美丽的天,是我人生历程的一部分。今天的演武小学有这样多的小朋友,希望大家好好读书,创造美丽的未来。”

▲年8月杨振宁回厦时上日光岩故地重游。(资料照片)

厦门海边拾贝

带去清华送朋友

在杨建邺所著《杨振宁传》中,讲述了一件事。

杨振宁从厦门到清华以后,曾将在厦门海滩上拾得的蚌壳与螺蛳壳送给新交的同龄朋友熊秉明(数学家熊庆来之子)。熊秉明后来成为有名的书法家,他在杨振宁70岁生日的时候,送了一幅立轴给杨振宁,立轴上两个大字“七十”浑然天成,厚实有力,下面写了一段有趣的文字:“我们七岁时,你从厦门来到清华园,给我看海边拾来的蚌和螺;今年我们七十岁,你在另外的海滩拾得更奇异的蚌和螺。童话与预言,真实与象征,物理学和美。”

媒体报道说,9月22日,杨振宁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了“最重要的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邓稼先。有趣的是,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也曾经在厦大任教,是哲学系教授。

邓以蛰的一个儿子曾经回忆说,那时北大发的工资不够糊口,我们全家便转赴厦门,父亲在厦门大学教课。这其中,应该也包括年出生的邓稼先。

厦大的校史介绍说,年8月,邓以蛰举家来厦。当时,厦大国学研究院已经停办,鲁迅等一批名师也相继离校,为补充师资,学校多方物色,广罗人才,其中包括邓以蛰。

在厦大时,邓以蛰一家居鼓浪屿之上,他每日渡海上课。邓以蛰的儿子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在厦大的这段历史:那时大学校址设在半山上,能吃饱饭,但买不到东西。年,邓以蛰离开厦大到清华哲学系任教。

回望历史

一些机缘巧合实在有趣

四万人次厦门教师参加抗疫志愿服务!身处同安区的高三学生写了篇刷屏文……

快讯!今天厦门部分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网课暂停一天

厦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全体师生员工都要参加!网课、国庆假期……市教育局这样说

厦门日报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岁杨振宁先生,是厦门这所小学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