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媒体聚焦扬子晚报报道如皋ldqu
TUhjnbcbe - 2021/8/5 7:23:00
北京医院治痤疮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7月1日,扬子晚报T22版刊发专题报道《如皋:“红色基因”奏响发展强音》


  如皋,全国较早传播革命火种的红色地区之一。年春,江苏境内唯一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规红*部队——中国工农红*第十四*就诞生于此。红十四*在江海平原上金戈铁马、气吞长空的战斗英姿,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硝烟散尽、斗转星移。根植于如皋的“红色基因”,又在新时代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在*的领导下,如皋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皋市委书记何益*说,近三年来,如皋围绕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的目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建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4位。


  经济强,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24个10亿元项目签约落户,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4个,入选南通市高端制造业项目5个……去年,如皋以项目建设的亮眼成绩为“十四五”开局下出“先手棋”。


  近年来,以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特大项目、优质项目招引培育为引领,如皋紧扣“工业投入三年超千亿、百强排名挺进前二十”目标,大力培育“产品高端、产出高效”型企业,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态持续提升。年,如皋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增长5.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税收占比84.7%、南通第一;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服务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7.5%和3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增长10.1%;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9亿元,实际到账外资3.4亿美元。


  实力提升的背后,是创新能力的增强。去年,如皋跃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9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家。


  城市美,“绣花功夫”扮靓颜值


  入夏,如皋市区南部的龙游湖,满湖碧波微澜,水长流,树长绿,生态宜人的环境成为市民休憩健身的好家园。走进如皋城乡,处处可以感受到这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缘水而美的“皋”地靓丽颜值。


  近三年来,如皋市累计实施94个重大城建项目,基础设施直接投入.7亿元,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推进老城区更新和新城区建设,城市品质日益彰显。持续打开对外交通格局,盐通高铁南站投入使用、北沿江高铁如皋西站正式设立,张皋过江通道面临开工,G40如皋段扩容、S30如皋段有序推进。市内交通“外成环内成网”、市外交通“内联外通”,行*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市民出行更加快速便捷。


  生态宜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如皋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完成长江如皋段禁捕退捕任务。优良天数比例提升12%、PM2.5平均浓度下降17.5%,改善幅度居南通前列。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近年来,一块块闪亮的“城市招牌”纷纷镶嵌进如皋大地,成为扮靓城乡颜值的又一道“风景”。


  百姓富,小康生活成色更足


  千姿百态的花木盆景串成连片美景,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观光购物;乡村生态园内,吃住游玩购的游客川流不息。如皋全域旅游的美丽风光,将好风景变成百姓的“好钱景”。


  如皋市市长王鸣昊介绍说,如皋着力擘画产业兴旺、农村兴盛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发展花木盆景产业、乡村旅游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捧上生态“金饭碗”。


  生活富裕,收入增长,是高水平小康生活的物质支撑。如皋坚持民生为先,在共建共享中增进福祉。三年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到元、元。32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摘帽,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如皋还大力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让百姓感受到更有温度的小康生活。民生幸福让如皋“人长寿”的传奇故事历久不衰。如皋市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1月1日,当地百岁老人总数达到位,再创新高,“世界长寿养生福地”名至实归。


  “碧血遍染江淮间,丹心永照桑麻田。万紫千红春长在,英雄儿女笑九泉。”59年前,张爱萍将*为纪念红十四*烈士写下一首七律诗。岁月不居,沧桑巨变。今天的如皋,站上新征程的起点,也正努力续写高质量发展的“万紫千红”。(通讯员邵亚丽扬子晚报记者郭小川)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史勇华

校对|章志辉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聚焦扬子晚报报道如皋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