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十多年前,我在关林上中学,住校,时值仲夏,酷热难耐。
一日晚饭后,我突发奇想,和几个同学邀约夜访龙门石窟。当年正值青春年少,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说去就去。
那时天一擦黑,去往郊区的公交车就停运了,我们也没自行车,只有靠两条腿。关林到龙门石窟来回十几公里,虽不算特别远,但走着去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同行的有三四个人,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打打闹闹。马路两边是广袤的麦田,即将收割的麦穗随着夏日凉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天渐渐黑了,由于没有路灯,我们只能借着月光和偶尔开过的汽车的灯光前行。当走到龙门街口时,天已黑透,我们感到有些疲惫,步伐也慢了下来。
当年的景区大门在龙门桥洞下面,走到跟前,不出所料,大门紧闭,空无一人。我们几个坐在伊河边上,享受着夹杂着水汽的阵阵微风。
二
按原计划,我们在门口转一圈就回去,真到了景区,又心有不甘,总想进去瞧一瞧才不枉此行。然而我们既非崂山道士,有穿墙术,又不是孙大圣,能翻筋斗。
正无计可施,一个同学忽然说,咱们试试从桥墩边上过吧。
龙门桥的桥墩十分宽厚,下面是湍急的河水,万一掉下去就危险了。年轻气盛的我们却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手扒着粗糙的石头桥墩表面小心翼翼地蹭着进去了。
平日游人如织的龙门石窟景区,此刻奇静无比,蝉鸣也仿佛消失了,伊河水默默地流淌,那一刻世界如静止了一般。
我们几个漫无目的地边走边看,在月光笼罩下,西山上的石窟显出模糊的轮廓,如一颗颗黑洞洞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首先经过禹王池,小瀑布水流潺潺,池中水草丰茂,鱼儿自在游弋。和鱼儿玩耍片刻后,我们继续前行。
天黑视线差,我们并没登上台阶走近石窟,而是在大路上游逛。因体力不一,慢慢地大家就走散了,我独自一人一直走到了奉先寺。
奉先寺在半山腰,要想上去,需爬长长的台阶,此时我已经腰酸腿乏,但龙门石窟最华丽的乐章近在咫尺,再困难也要一睹芳容。
待我手脚并用爬上台阶,走到奉先寺时,一股从没感受过的气势扑面而来。
三
寂寥的广场空旷静谧,九尊大佛环绕四周。
主佛卢舍那慈眉善目望着我这个深夜访客,像是在询问我来此何意。
旁边的天王手托宝塔,蹙眉怒目,力士威武雄壮,右手叉腰,定是在想我是何方妖孽,竟敢扰我佛清梦。旁边二位弟子迦叶和阿难,似在看热闹。
当年的佛像没有栏杆围护,力士的小腿被游客抱得黝黑发亮,可我不敢上去抱佛脚,生怕他一脚把我踢下山去。
深夜的奉先寺和白天有很大不同,漆黑的夜空如幕布般在大佛背后铺开。广场就如剧场舞台一样,高大威武的佛像围绕着我,九双大眼如探照灯样盯着我。
环顾广场,发现角落里有张店家照相用的桌子,正好成了我缓解疲乏的地方。我躺在桌上,仰面望月,浩渺的夜空上繁星点点,微风吹来,困乏的我竟睡了过去。
梦中,依稀听见卢舍那在喊我的名字,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原来是同学在下面找我,他们没力气往上爬了。
我应了一声,跳下桌子。毕竟年轻,短短几分钟休息,便让我满血复活。我转身向各位大佛道别,在心中念道:多有打扰,就此告辞。
几十年后再回首,往事如梦,青春如昨。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小闫
审核:赵怡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