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二
TUhjnbcbe - 2021/4/3 22:52:00
治疗白癜风花费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4525518.html

本文字,8张图片,预计阅读35-60分钟.

请朋友打开音乐,边听养生音乐,边阅读《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二)

———年度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解读》.

导读

本文导读提纲

1.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2.-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解读

2.1-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

2.1.1-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年: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

年:躲猫猫、被就业、钓鱼、蜗居、低碳、蚁族、纠结、不差钱、裸、秒杀;

年: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

2.1.2-年度网络流行语

年:囧、槑、雷、山寨、很*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正龙拍虎、叉腰肌、宅男宅女;“做人不能太CNN”;

年:躲猫猫、70码、杯具、寂寞、不差钱、偷菜去、这事儿不能说太细、被、钓鱼执法、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年:给力、神马浮云、艰难的决定、蒜你狠、我爸是李刚、微博、鸭梨、凡客体;

(注:标篮颜色流行语为同年咬文嚼字相同的流行语)

2.2-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1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2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3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4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5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6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3.结语

摘要:随着很多高频使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网络流行语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中。网络流行语进入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深切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流。为帮助读者学习网络流行语,提高流行语综合运用能力,满足交际需求,本文对《咬文嚼字》编辑部、网络流行语分别发布的-年度(3年)网络流行语(共51个)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生动的流行语资料,归纳整理、选择、精化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意、语用,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较清晰地阐释51个流行语内在的语源、语意、语用知识。以期读者阅览后,尽快了解、掌握-年度的51个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意、语用,能够对该年度51个流行语有较全面、细致的认识,在涉及这51个流行语的交流时,畅通无阻。

关键词: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1.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网络流行语不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正在不断地走进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其作为语言的社会功能。流行语大量来源于通用词,这些通用词一旦成为流行语,如前所述,便往往具有某种语义内涵的特指性和时代性特征。反之,也有一些新词一产生便成为流行语,而后又失去流行语的特征成为一般通用词的情况。追寻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最直接、简单的回答:均来源于网络,是通过网络产生的。再深入具体追问,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为五方面:新闻事件;网民自创;方言衍生;文娱等方面。根据网络流行语内容主题分析,网络流行语来源主要为文化、娱乐、教育、科技、时*、经济、体育、生活、法制等各行业;根据网络流行语其型态、结构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为:①创造新词;②旧词被赋予新义;③原词压缩了语义(狭化)或转为特定的贬(褒)义;④外来语音译(或意译)等四个方面。网友根据各行业发展、发生的社会新闻事件等等,通过型变、借代、仿照、国外引进、谐音等等手段创造出新的流行语。下面重点从流行语结构方面分析流行语的来源。

1.1源于网友新造词

许多流行语新词是由旧词演化而来的,只是在它流行的社会环境中,其语义已不同于原来的语义,而派生出新义来,以适应表现新事物、新现象的需要。新造词是指新近创造的具有新的表达形式的词语。新造词中大多数是为表达新概念而创造的具有新词形的词语,如“年薪”;也有为表达旧概念而创造的具有新词形的新词语,这类词语是用一种新的词汇形式指称已为别的词语形式所承载的概念意义,即新词旧义,或形象地称为“新瓶装陈酒”。例如,新词“瘦身”就是指“减肥”。

新造词是网友通过拼凑词语而成的表义不明、不为人们所理解的“词”。这些都是新造的词语,如果使用者不加解释或不结合语言环境考察,很难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把“劳动力平均”称为“劳平”(人民日报/07/02);把“功臣模范”称为“功模”(解放日报/03/25);由网络上产生的新词“悲催”,意思是“悲惨得催人泪下”,目前已被多数人接受并已广泛传播为流行语。

1.2源于方言词

部分网络流行语不是新创造产生的,而是由方言引进过来。现代社会由于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交往频率不断提高,方言词语(包括地域方言词和社会方言词)往往会冲破原有的使用范围,出现语域色彩的淡化和语域范围的扩大,使得一些地域词语、专业词语流向全民词汇,成为流行语。

从收集的语料来看,地域方言词流行语主要集中在*治、经济、文化占强势的地区,如来自北京、广东以及港台等地的流行语就比较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能说到或听到这些方言流行语。例如,来自北京方言的:称非常有钱的人为“大款”、“款爷”;称演艺明星为“大腕”、“名腕”;表示朋友义气的有“够哥们儿”、“铁”等。

地域方言词跨地域成为社会流行语,一般要在语音上接受普通话的改造,除非普通话中没有构成该方言词的语素。另外,有些方言流行语,如广州话“炒更”、上海话“扒分”、北京话“抓钱”等,虽然表达鲜活,很有特点,但一时还未能跨地域扩展成为全社会流行语。

社会方言词成为流行语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成为流行语,如“电脑”、“数字影像”、“数码相机”、“数字化”等,由于在现代社会这类产品或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工作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成为流行语;二是这类词语为大众所认识理解并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发生语义泛化,从而转化为全民共享程度很高的词语。例如,“下岗”原指离开守卫、警戒等任务的岗位,现在引申指失去原有的固定工作。“硬件”、“软件”本是计算机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现在人们常用“硬件”借指人或事物要达到某种标准所必备的物质方面的硬指标,而用“软件”借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人文方面的软条件。

1.3源于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民族间的交往必然带来语言的接触,不同语言的融合不可避免产生语言借用。新科技、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入。与此同时,大量的外来词也进入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有些很快成为流行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多领域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语言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语言的相互借用也是必然的。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社会合作越来越密切,语言之间的借用越来越多。

1.3.1音译词

汉语外来词可分为两大类型:音译词和借形词。

用音译方式翻译外族语言而产生的词是音译词,可分为纯音译、音意兼译、纯音译加注、半音译半意译四种。

1.3.1.1纯音译是将原词的语音和意义一起借入,是外来词最主要的方式。例如“欧佩克(OPEC)、厄尔尼诺(ELNino)、比基尼(bikini)、迪斯尼(Disney)等。

1.3.1.2音义兼译的外来词是在音译的同时,有意选取与词义有关的汉字。例如“克隆”是英语cloene的译音,本指无性繁殖,进入流行语中引申为“复制”、“抄袭”等意思,如“克隆文章”、“克隆商品”等。在这类音译词中,最受青睐的当属音译兼意合(首先是音译)的外来词。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酷”,它是英语cool的译音,本义是“清爽、凉快”的意思,引申为“冷漠、清高”。而且从汉字“酷”的字面上也能让人感受到“冷峻孤傲”之意。这个词是从港台传过来的,在流行过程中其意义逐渐泛化,凡脱俗超群或时尚前卫的人皆可“一‘酷’以蔽之”。还有托福(TOFEL)、黑客(hacker)、嘉年华(carnival)等。

1.3.1.3纯音译加注是在借用外族词语时,觉得单纯音译词义不够明确或为了适合汉语节律的需要,就在音译词上加一个表示意义类别的本民族词素,新加上的成分通常表示的是该词的意义类别。例如,近几年在谈婚论嫁的年轻人心中“丁克族”逐渐成为时尚。“丁克”是英语DINK的译音,后加类名“族”。DINK是DoubleIn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