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五天的苏州国际设计周正在姑苏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举办,30余场不同主题的展览在桃花坞主会场和众多分会场上演,为市民带来一场设计与生活交融的盛宴。记者今天在采访时注意到,众多与苏州文化、建筑、生活相关的作品惊艳亮相——画面“活起来”的《姑苏繁华图》、园林建筑造型的香炉、“双喜牛奶”款卫衣,为展览会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文化美学:高科技让《姑苏繁华图》动起来
奔跑的孩童、行走的小贩、摇橹的船夫……在一面长达20米的屏幕上,《姑苏繁华图》原本静止于画面中的角色动了起来,并且会随着观众互动参与和时间变动,交织演绎出多层次的视觉变化,如同百年前的姑苏来到现代,引得现场观众连连称奇。这是记者在“繁华姑苏·美好生活”展馆看到的场景。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互动艺术装置是运用数位科技与情景设计的表现,将画卷中的画面铺陈进行重组、元素拆解,重置布局而创作出来的新媒体《姑苏繁华图》,以科技手段展现出画卷中的繁华图景。
苏州文化结合现代工艺,这样的产品在设计周展馆中还有很多。在姑苏文化新经济展示交流中心展馆里,一组取材于昆曲元素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游园惊梦》系列茶具,精选两幅杜丽娘在剧中的经典形象刻印于壶上,让人情不自禁想起昆曲中那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情故事。而从《牡丹亭》演员服饰中汲取的云纹、百衲衣、富贵衣等元素创作出的丝巾也很是吸引眼球。
在留园园林文创展馆内,展示着中国传统乐器造型的开瓶器,留园有声明信片和仿珐琅勾边园林书签等。这些作品把古代文人墨客写意的生活方式,提炼成可融入当代日常生活的创意文化产品。而苏绣艺人张蕾设计的“苏绣·几米”系列作品,《亲星星的孩子》杯套、《月亮忘记了小孩》零钱包等,图案取材于几米著名插画,采用了有多年历史的打籽绣工艺技法,以针作画,在织物上绘出童趣与天真,也引来不少观众围观。
建筑美学:园林元素为灵感“虚拟山水庭院”
小桥流水、园林古建体现着苏州人民的智慧,是苏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也蕴含着无穷的建筑美学元素。众多的设计师也积极从苏州的建筑中寻找灵感。姑苏区仿古铜炉技艺非遗传承人吴震中就带来了多款融合苏州建筑元素的作品。其中一款苏州园林系列的香炉,香炉造型来自于苏州园林中建筑,分为“春有花”“夏有风”“秋有月”“冬有雪”四个主题。每款香炉都配备了特制的篆香模具。记者尝试着把“冬雪”模具放入香盒,按下后取出,一款雪花造型的篆香就做好了。把篆香放入香炉点燃,再盖上苏式窗花造型的炉盖,香气袅袅升起,别有一番韵味。
吴震中还有“苏州桥”系列香插作品参与展出。该系列作品共有六款,分别是宝带桥、万年桥、行春桥、枫桥、吴门桥和安德桥。古朴的造型配合金属的质感,透露出一种特殊的美。“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桥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苏州的灵韵。”吴震中说,把苏州桥元素融入作品中,既为作品带来了生命力,提升作品的文化价值,也是在创新传承苏州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设计互联苏州馆,多款以苏州建筑为灵感的作品同样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年轻人纷纷在《虚山水庭院》作品前打卡。这件作品出自同济大学客座教授杨明洁,他从苏州园林中的假山石和花窗获得灵感,采用细胞状、不断生长的的Y形支架系统,构建园林式的连廊,形成现代感的“虚山水”庭院。
生活美学:年轻人把双喜牛奶“穿”在身上
双喜牛奶是很多老苏州人的最爱,在展览现场,25岁的时装设计师马艺凡就带来了一款以双喜牛奶为元素的时尚卫衣,勾起了不少苏州人的怀旧情结。
马艺凡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她就是喝着双喜牛奶长大的,“拿出玻璃瓶装的双喜奶,蹦达着去上学,这是我与童年玩伴共同的成长记忆”。在接到参与苏州国际设计周的邀约后,她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设计了这款“双喜牛奶”卫衣。在卫衣的前胸,印着三排共十八盒双喜高钙特浓牛奶的图案。“这不是简单的图片印制,而是利用了商业美术形式中的波普艺术。”马艺凡告诉记者,波普艺术的特点是将大众文化的一些细节,如连环画、快餐及印有商标的包装进行放大复制。“这是一种追求轻松愉快的艺术形式,在年轻人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马艺凡还设计了一款桂花元素的卫衣,同样受到现场很多年轻人的追捧。“桂花是苏州的市花,虽然不特别吸引眼球,但是让我们这些苏州人感到亲切和熟悉。”前来参观的谭皓为说,“这款卫衣穿在身上,既彰显个性和品位,又能宣传苏州城市形象。”
除了服装,苏州城市荣誉感摄影艺术海报展也吸引着不少观众。剥鸡头米的老人、穿着五*衣的孩子、横街菜摊上的蔬菜、彩色网兜里的立夏挂蛋……生活化的场景都充满着浓浓的艺术感。在外地读书多年,最近刚回到苏州“90后”陈壹浩笑着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经常忽略的地方,细细品味起来,原来都充满着美感。”(苏报融媒记者彭化成文/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