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说月报程白弟苦初的小康小小说
TUhjnbcbe - 2021/1/7 17:06:00

苦初的小康

文/程白弟

苦初,和很多女人一样普通,56岁,身材中等体胖,弥陀佛的脸型,张口常笑,话出甜声。在自家别墅里,领着孙女,学唱戏曲,哼着小调,感觉小康生活真是这样。她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她今天的幸福,踏上小康之路,脚踏实地勤劳和奋斗的结果。是人们奋斗在小康路上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六十年初,苦初出生在一个古老边陲小镇上。父母生了好多子女,她是末拖女第八个,父母叫她末头,她如果是儿子的话,父母是不会送人家的。

出生不到一岁,还没来得及看小镇风景,有人要抱着她领养,悄悄的出了小镇古石桥上,她睁开幼眼,仅仅看一下小镇古建筑是啥样,没储存大脑里。她不知哭啥,来到二十多里外的吴淞江畔,交通闭塞的三角地带,区域特殊,三个乡镇隔着一条吴淞江。苦初住在江南边的小村,眼睛里看到二间破草屋,枕着北边那条吴淞江,幼小心灵经常听到轮船的汽笛声,还有水浪拍打在岸边的哗哗声,加上她常常哭出声,于是,小村里热闹了好多。

江南水乡,早在百年前,此地有一座五孔石拱桥,横跨在吴淞江上,美丽的一座古石桥,人们出行很方便,这地方可称最佳风景,第一千个烽火台就在那个位置。由于吴淞江水路上海到苏州大通脉,船行来往很多。清朝末期,这桥塌毁了。从那一年开始,人们出行,靠渡船来往。苦初没见过桥是什么样子,只知道爷爷说过桥好壮观,就像上海朱家角“放生桥”一样美。苦初知道爷爷是渡工,常在爷爷的摆渡船上,听着歌谣长大,人们传唱歌谣:南边见塔金藏寺,西边望潭银陵浦,北边孔塘苦菉溪,东边鳌占穷街破。父母生苦初是穷命,到江边生活是苦命,却见不到金银的地方。

小时候,苦初没有吃好,更没有穿好,同样书也没读好。小学三年没读完,13岁跟着养父母一起挣工分,这样的苦,她不知何年何月才是头。时光让她记得日子很艰难。苦初这个名字,自己叫的,她是希望苦日子,快快初过。以前是父母叫她末头,如今苦初想要出头。她是喝吴淞江的水,慢慢长大,风浪里泡大,认识生活的艰辛,同样磨炼了她的坚强。父母生了她的身,不管她的死活,养父母没有传承她什么,只给了她长大。

苦初18岁时,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那一年,农村新*策来了,粗略认知一点。农村的变革,不再是集体种田,农民的耕作,不再是种责任田,什么都可以做。苦初是穷怕了,头脑里已经有新想法,去小镇上做生意。从田埂上爬出来,悄然来到镇上,却找不到可以摆摊的地方。

其实,这个时候,镇上已经热闹起来,乡镇企业快速增多。苦初看到了老街上热闹的巷口,租了一个门面。开小百货店,经营烟酒。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量的农民涌向企业打工,苦初看到了商机,生意不断扩大。命运改变着苦初。想当初自己穷得没法向父母诉说。现在她知道,只能靠自己去拚搏和奋斗。苦初有个叔叔,办了一家企业,比较顺利,前景看好。叔叔很有实力,却没有让苦初进企业打工。苦初命苦,没文化,很遗憾。就这样,苦初不去多想什么,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

不久,苦初的生意有很大的起色。她也到达谈婚论嫁的年龄,今生想过,不想再嫁乡下人。消息传开,苦初在镇上,谈了一个比她大十来岁的男人。这个男人,在一家国营厂上班,从小生活在镇上,家境算不上富裕,吃不饱饿不死,不过有房子,有一个老娘,生活在一起。苦初想过这事,比家里,二间草屋强多了。可是她决定要嫁这个男人时,一家人都出来反对她的选择,养父母要想依靠她,要让她招上门女婿,好话坏话都说尽。苦初偏偏不听。男人大十岁,有啥不好。不管如何,苦初一定要跳进去,是火坑,还是水塘,决心已定,她想试试,其他的什么也不管。

苦初,在闲人议论声中,还是跳进了泥潭里。这滋味只有苦初知道,是甜蜜,还是悲哉。苦初没有选择好男人,婚后不久,男人生病。孩子还在肚中,她再苦累,也不会哭到父母家,靠自己的努力,做了生意,为丈夫看病,想不到病越看越重,医院看,医生也说不出来这是什么病。她去找巫婆求迷信,告诉她,丈夫得的怪病。说是东南角的地方,一座松花桥下,压着一只千年白龟在作怪,每天去庙寺烧三柱香,病会好的。苦初一连烧了三个月,病情时好时坏。孩子出生五岁时,丈夫走了,留给苦初一笔较大的医药费,等着她去慢慢地偿还。那段日子,她每天擦着泪水,哭哑嗓子,带着幼小的孩子,还要服侍婆婆。苦初的坚强,没有让人们失望,在小镇上,都说是一个孝女。她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想好好做人,对得起父母和养父母的养育之恩。

把孩子送进了学校,精力全心扑在生意上,真诚待客,越做越大。她内心强大,慈祥微笑,开出门来的生意,总有很多人来光顾。苦初有商机头脑,抓住机会,在闹镇区又买了商铺门面。她觉得奔小康上了快车道。不久,有男人喜欢她,银行职员,老婆过世,与她同病相怜,产生爱情,走到一起。多少年,苦初的心路历程,不知用什么容器装进可封存,一时难于言表。

苦初想到了当年的人生风雨。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走过来的。只有她记忆犹新中,想着泪奔,都是刻骨铭心。时间好快,一晃女儿大专毕业。叔叔已成为省企业家又是劳模,关心起苦初的女儿,一句话让女儿进了社区工作。

跨过新世纪,她觉得一路奋斗过来很不容易。若干年后,苦初在镇上买了一幢别墅。

女儿招了上门女婿,替苦初完成了夙愿。一年后有了孙女。

每天在家里看到这样宽畅的大房子,心里美滋滋的,逗着孙女玩耍,美好的日子,还在后面。打扫卫生时,虽说像是保姆,却时刻想笑出来。多少年来,她喜爱地方戏曲,经常与一些戏迷们,沙龙唱戏,她声腔音质不佳,当年不知哭了多少回,喉咙沙哑有点破声响,学名家的戏曲调,觉得有点儿美音,自我感觉良好。只要镇上,有戏曲比赛,她总会报名参加,选唱江浙沪一带的多种戏曲,在台上还是有模有样的。

苦初觉得这就是她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作者简介:程白弟,男,年7月生,高中文化。从事新闻工作13年,地方志编纂8年,江苏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文联工作。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年出版散文集《古韵风霜话千灯》。作品散见于当地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江苏《繁荣》《名镇世界》《连云港文学》《翠苑》,上海《文学报》《故事会》,山西《*河之声》,山东《家乡》《齐鲁文学》,湖南《作家园地》,《人民日报》美洲海外版等。责任编辑:寂石排版编辑:丁村

《中国乡土文学》

征稿启事

《中国乡土文学》纸质期刊由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乡土文学社主办,著名文学期刊《今古传奇》编辑部承办,刊号ISSN-CN42-/I邮发代号 38-83。年乡土文学社与《今古传奇》强强联手,隆重推出大型文学季刊《中国乡土文学》,已成功举办两期,反响强烈。现向广大作者征求下列稿源:小说天地 中长篇小说影视剧本 电影电视剧本乡土作家 散文作品专辑乡土诗人 诗歌作品专辑会员推介会员作品专辑文学社团全国各地基层作协诗协、文学社团、本社各分社和文苑均可集体组稿发表3至6件作品,文体不限,小说、散文、诗歌都行,此栏目同一作者只准许发表作品一篇(首)。本刊收录作品在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执行主编 丁村编辑主任第一流排版工作室主任 陈缘散文组长 陈淑娟

编 委(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孙成纪石海天 朱玉华刘金龙陈 乐陈贤东陈缘杨天营杨胜彪杨*凯彼 铭郭良美皇 甫谢文兴彭太光潘*祥袁晓燕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乡 土 文 学 社《乡土文学》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月报程白弟苦初的小康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