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画家捧出申窑
文/李莹
在中国,景德镇几乎是瓷器的代名词。如今,在上海的嘉定,也出现了一个“景德镇”。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一个以艺术绘瓷为主的瓷器品牌——“申窑”,正在嘉定悄然崛起。俞晓夫、*阿忠、马小娟、石禅四位在申城很有知名度的油画家和国画家,在这里亲手绘瓷,让古老的瓷器艺术焕发出浓郁的海派气息。与景德镇的瓷器不同,申窑由艺术家直接参与制作,其艺术内涵、工艺流程、精神风貌全都焕然一新。在今年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市民不仅能欣赏到这些与景德镇瓷器截然不同的申窑,更能将它们收藏在家中。
向景德镇叫板的名画家
中国陶艺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旧时埋头于辘轳车的烧制工艺已不能满足陶艺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创造属于上海的海派瓷器!”四位在画坛卓有声誉的画家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这把窑火始于四、五年前。“一开始,我仅仅把接触陶艺作为一种休闲活动,”俞晓夫回忆说,“我和一些朋友常去景德镇画瓷、烧窑,几年下来对陶艺也有了一些心得。我觉得,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瓷器,一种和景德镇传统不同的、表达海派现代都市理念的新瓷器。”这种想法和创建申窑公司的老总不谋而合,于是这些名画家心甘情愿地当起了“窑工”,雄心勃勃地向景德镇叫起了板。
这是一片全新的天空,中国陶艺在新千年进入了由艺术家直接参与的阶段。画家们自觉地将现代美术的色彩感、造型感和空间感,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认识表现在古老的瓷器上面。无论是画面上的形体,还是色彩和明暗的处理,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一股创新意识。
为了确保瓷器的精美,申窑的烧制都请来了景德镇的技师,选用景德镇最上乘的泥料,连和泥的水也是选用景德镇的昌江水。相比于景德镇惯用的青花釉里红等浓艳而有传统民族风味的色彩,申窑的绘制者们更注重色泽的淡雅、协调,从柔和的色块中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他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传统原料的选用和搭配上经常别出心裁,手法上也对胎骨进行刻划和扭曲,题材上更是进入一个庞杂的天地,大大地丰富了中国陶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申窑里每一件都是孤品
“慢着,当心!”守候了二十多个小时,俞晓夫兴奋而又忐忑地看着从烈火中出窑的新瓷。晶莹如玉的色彩,光润洁白的器身,出窑时的惊喜,有时会让他不顾一切地去捧这烫手的“尤物”
在窑炉内,画家的笔墨继续着创作,同样原料和手法烧制的瓷器仅仅因为火候的不同,画面就会变得不可捉摸,这注定了申窑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孤品。
由于瓷器是多面体,对惯于在平面上绘画的画家来说,不仅载体不同,更对艺术感觉进入三维空间后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画时的画面变成了立体,颜色却是流动的,把握起来更不容易。
提起烧制瓷器的艰辛,握惯了画笔的俞晓夫自有一番体会。申窑采用釉下彩的方式制作而成,需要在极高的温度中烧炼,如果火候不足或者过大,都会引起异变或爆裂。这一道道工序之间,充满了极大的偶然性。一年间,申窑生产出让画家满意的作品两百余件,废掉的倒有一千多件。
经历重重工序现出真容的申窑,甫一露面就获得了广泛好评。现在申窑作品的价位自一万至数十万元不等,市场上对申窑的前景普遍看好。本届上海艺博会将展出四位画家的一批体现海派绘瓷风貌的新作,俞晓夫的《玩偶闲聊》、*阿忠的《江南水乡》、马小娟的《仕女》、石禅的《彩荷》四个系列,件件均为上乘之品。
俞晓夫还透露,下一阶段,他们将从瓷画阶段进入更高一层楼,在造型艺术上拓展一个崭新的天地。
申窑四位画家
俞晓夫、*阿忠、马小娟、石禅是签约申窑的第一批上海画家。区别于景德镇自古相传的处理方式,这些具有海派气魄的画家们大胆地在内容和形式上赋以新意,起到了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俞晓夫用漫画化的线条刻出外国漫画人物,形象滑稽有趣,常让人报以会心一笑。配以抽象的点、面、釉色晕化,浑然一体,特别是那些从暗色底子透出的一块块亮色,斑驳中潜藏着独树一帜的形象,集欧洲现代审美与中国古典的审美情趣于一体。
*阿忠的绘瓷作品则常以油画的手笔勾勒出简洁线条。他喜欢画细长的瓷瓶,浓艳的色彩与被拉长了的山水、静物,显得别具一格,又充满了国画的意韵,以欧洲现代派绘画观念融入当代生活的感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马小娟的瓷器以仕女图见长。画面上仿佛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漾动,色泽清雅,风格飘逸,氤氲着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氛围,从那一片片荷叶釉色的丰富变幻中,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石禅则擅长中国花鸟、山水画。他吸取前人的多样风格,又融入了现代情趣,笔墨老辣,气息飞动,疏密有致,浑然天成,表现出画家对大自然、对人生、对釉彩的独特理解,对生命的真挚爱戴,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申窑新品。试烧中的鸡油*盖碗!
更多资讯
申窑文化(新浪微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