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周游通讯员尹理)如果在地图上画条线,河南省信阳市与长沙县黄花镇相距约公里。7岁离家,阮思德一路流浪南下,最终落脚于黄花镇黄花村,淳朴的乡民给予他亲切的关怀。古稀之年,老人渴望落叶归根,黄花镇干部为其多方找寻。而今回乡在即,他感叹:“无论在哪儿,长沙永远是我心里最温暖的家。”
落脚黄花镇41年,他乡更比故乡亲
“再过两天就要走了,以后你要注意身体。”“回去就不要再出来了,年纪大了,安安心心地享受生活。”今天上午,记者来到黄花村罗家冲组的阮思德家中时,多年老友文立兴专程来叙旧道别。
回乡在即,这些天,76岁的阮思德忙着收拾行李,桩桩件件都记录着数十年的长沙时光。阮思德告诉记者,他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舅家:“舅妈经常打我,有一次甚至拿开水浇我。”正是因此,年仅7岁的阮思德离开了家乡,这一走就是近70年。他一路步行,经湖北,到湖南,最终在黄花镇落脚。
虽然离家千里,阮思德却在黄花镇感受到更甚故乡的温暖——见他无房可住,老友文立兴在自家宅基地空出一块地来,帮他建起了一所遮风挡雨的小屋;没钱买种子、化肥,要赊账,多年来,村头小卖部老板胡购良从不说二话;年纪大了,插秧、收割变得力不从心,村上开农机的胡世金,主动免费帮他插秧和收割。来到黄花镇41年,乡邻们的点滴帮助阮思德都铭记于心:“家里的电是队长柳浩科帮我迁过来,就连自来水,都是从对面接管子过来,免费给我用的。”
“我也不想离开黄花,但年纪大了,还是得落叶归根啊。”阮思德说,去年10月,他意外摔伤,医院治疗,但因没有户籍,未购买医疗保险,治疗费对于本就囊中羞涩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幸好社会事务办的同志,帮我付了医疗费。”虽然得到及时救治,但也让他第一次认识到了户籍的重要性。
“回乡”成了他的心愿。
比对上万份资料,为七旬老人寻根
年少离家,故土难寻。69年的时光模糊了阮思德对家乡的记忆,老人只记得故乡在河南省信阳某个村子。于是他找到了黄花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杨年初,希望寻求帮助。
“比我想象的还要棘手。”杨年初介绍,因为年代久远,老人的个人信息根本无处查证,仅有的线索是两个模棱两可的名字:“一个是当时舅舅家的邻居,还有一个是村上的队长名字。”
根据阮思德提供的信息,杨年初找到长沙县救助站,通过户籍系统进行比对,最终将范围锁定在信阳市光山县的一个村子。“我们比对了上万份的资料,筛选出3份有用信息,让老人比对,最后老人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村干部。”杨年初说。
找寻回家路有了突破性进展,杨年初立即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走访,最终核实阮思德老人就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斛山乡人。杨年初立刻联系阮思德老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沟通户籍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与当地沟通好,再过两天,当地救助部门将会到黄花,将老人接走。”杨年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