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轼
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定风波》、《水调歌头》、《题西林壁》
……
这些都是我们百读不厌的诗词
这位用一生书写“超然”的大家
时至今天
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中秋佳节时
他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孤独失意时
他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苏轼像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据统计
苏东坡自35岁第一次来到江苏
直到与世长辞
有长达30年的时间
共14次频繁往来于江苏境内
今天,小布带你走进
苏轼与南京的“不解之缘”……
与王安石的金陵相会北宋元丰七年()秋,苏东坡从黄州移汝州(今河南汝宁),途经金陵(今南京)时,王安石摒弃前嫌,抛却了过去不愉快的政治上的纠纷,与老友握手言和,相邀苏东坡在金陵逗留—个多月,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佳话。
苏东坡在金陵期间,王安石天天作陪出游。这天,王约苏到他的半山园(今中山门北白塘,清溪路附近)小住。半山园坐落在依山傍水、风光优美的大山脚下。王安石几十年宦海浮沉,千里奔波,远游归来,身心感到很疲惫,于是,从纷繁扰攘、变化莫测的政坛退了下来,在蒋山(钟山)买下这块地,建起了这座以其名号命名的半山园。这天晚饭后,苏东坡稍事休息,从竹苑出来,在月光花影中漫步。园内花卉果木,淡妆浓抹,疏密重重。他神思朦胧,好似置身于世外桃源,很快想出几首步王安石诗韵的诗句。第二天醒来,他又来到庭院,构思了几首诗,其中一首是《同王胜之游蒋山》。后来王安石谈到该诗里“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两句时,对王胜之说:“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一句。”对苏东坡极为赞赏。
《同王胜之游蒋山》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在半山园小住数日后,苏东坡对蒋山、半山园周围景色赞不绝口,游兴浓酣如酒,流连忘返,特别是王安石的好客和真诚相待,使他的心情特别轻松和开朗。王安石还劝他,日后在金陵买上几亩地,颐养天年,苏东坡开心地答应了,王安石欢迎他早日来金陵。此次相会后仅一年多,王安石在金陵病逝,苏轼在汴京时任中书舍人,奉命起草《王安石赠太傅敕》,并在其中对王安石道德和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清凉寺供奉佛像哲宗绍圣元年(),苏轼造访清凉寺,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清凉寺。他的结发妻子王弗病故后,娶王闰之为妻。王闰之知书达理、崇佛,曾对苏轼说:如果我有一天死了,你要用家中的钱请人绘阿弥陀像,供奉到金陵清凉寺去。
就在这一天,苏迨、苏过与苏迈遵母命将一幅阿弥陀像供奉于清凉寺。住持和长老热情接待了苏轼,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苏轼在与和长老说佛谈禅中,有感而发,作《赠清凉寺和长老》、《次旧韵赠清凉长老》。
《赠清凉寺和长老》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余钟鼓自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氎巾。
《次旧韵赠清凉长老》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在清凉寺,苏轼听说新亭(今石子岗)崇因禅院的宗袭长老筹资造了一尊绝妙的观世音像,特意赶去瞻仰,并在像前许下誓愿:如能从岭南安然回来,一定再来此寺,为观音菩萨写颂词。
崇因寺写颂还愿绍圣七年()宋哲宗去世,弟弟端王宋徽宗赵佶即位,大赦天下,东坡终于结束一贬再贬的生活,得以北归,6月离开海南儋州,一路北上,第二年(年)五月,抵达金陵,来到崇因禅院兑现还愿诺言,挥笔写下观世音菩萨颂。
如今,牛首山北部景区圣象广场两边岩壁刻有12幅经变故事浮雕,其中第7块《东坡许愿》,说的就是东坡在金陵崇因寺许愿之事、还愿书写《观世音菩萨颂》的真实故事。
他在金陵,与僧友昙秀法师重逢,作《次韵法芝举旧诗》。
《次韵法芝举旧诗》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鸿”“牛”“月”三个意象贯穿在东坡流寓人生的不同阶段,此诗虽只有短短四句,但可谓其流寓人生的总结。细细读之,颇感意蕴深厚,是东坡人生境界的升华与超越。
七月二十八日,坎坷一生的东坡于常州顾塘桥藤花旧馆孙氏屋(今常州东坡公园)溘然长逝,而这一日也是其17年前幼子苏遁的夭折之日,令人感慨万千。
人生为何不快乐?
只因未读苏东坡。
1月8日
是我们的“宝藏”文学家
苏轼的生日
别看他已岁
他同他笔下的诗词文赋
永远在每个人心中
在苏轼这里
挫折困难可化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
颠沛流离可化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
……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命运的千锤百炼之下
苏轼早已活得超然
他与金陵的“不解之缘”
也给南京这座城
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他的诗作和个人品格魅力
如一抹皎洁的月光
隔着悠悠岁月与浩浩山河
映照在你我心中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金陵晚报(作者戴荣森宋廷军)、江苏文脉编辑
给力布
校对
胖布
责编
金陵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