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柏建斌
一是静下心来记录,二是说谢谢,三是设法帮助他人,四是珍惜并利用自己的感觉,五是设法联系远方的亲朋好友,六是有创意地怀旧,七是珍惜所有。
漫画家俞志达说,这是一篇《快乐过新年的七条途径》文章所讲。研究人员发现,动情地怀念和回味过去,能让身体温暖起来。
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在俞老师家中通透的阳台上,看他一一抱出那些装订整齐的剪报,那些发黄的读者来信和鲜艳的荣誉证书,讲起他和其他二位合作者与《八戒外传》的漫画故事,感觉他便是一位动情怀念过去的长者。
(俞志达讲述《八戒外传》往事)
从年3月27日开始,到年12月10日,俞志达、戎念竹和陶小明三位漫画家以“鱼虫笑”为集体笔名,在《钱江晚报》连载期的漫画专栏《八戒外传》,创造了漫画连载史上的全国第一。
1】漫画家华君武也想画猪八戒,看到《八戒外传》后说:我重新考虑
“说起《钱江晚报》,总是离不开八戒啦,你是知道的。”和俞老师对坐在他家阳台上,话匣子很快打开。
他从年开始发表《八戒外传》,持续十多载,而我在报社工作30多年。现今的我们,不像采访,更像是聊家常。
上一次联系俞老师还是年,那时恰逢《钱江晚报》创刊期。
(俞志达与本报记者合影,手中为《钱江晚报》的老报纸)
“‘鱼虫笑’得以诞生与晚报结缘,应该感谢庸非先生,包括我个人创作水平的提高,一直来都离不开庸非先生的帮教。”俞老师说,当时漫画界有不少作者,但当钱报找到庸非先生,提出要在报纸上连载漫画时,先生却想到了他们这些年轻人。“早在80年代,先生就开始指点我们这些爱好漫画的年轻人,教我们怎么过构思关、过构图关等等,大家有构思或者草图,会连夜送到他家里,让他指导,先生会耐心地一一修改。”在庸非先生的悉心指导之下,他们几个年轻人不断有作品发表或者参加展览,创作水平日益提高。
“我们几个得到庸非先生推荐后,先和钱报当时负责这一块的领导王慰平等进行商讨,听取报社的意见后,我们各自谈了设想,自然还听取了先生的构思,最后确定漫画主人翁。”在上世纪80年代,《西游记》最受欢迎,师徒四人家喻户晓。“综合大家的意见,从适合漫画特点及从反映市井百态考虑,最后选定了猪八戒。整个前期准备过程,都离不开庸非先生的智慧。”俞老师说,正是因为这个基础打得好,有先生的把握,大家心里才有了底。
年3月27日,第一期《八戒外传》出现在《钱江晚报》上,从此一天天走红,越来越受到读者追捧。“这之后,钱报的编辑们也是大力支持,记得有周瑞文、张亚文、杨忆华、徐澜、何黎,一直帮助我们,陪着一路往前走。”
(第一期和第二期见报作品)
次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想画《猪八戒》。初夏,先生在杭州看到《钱江晚报》上已有《八戒外传》,还听说是年轻人画的。先生说,年轻同志有生活,我画不过他们,有点动摇了,现在重新考虑。这是华老对年轻漫画作者的鼓励。
俞老师说,随着钱报发行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八戒外传》为更多人所喜欢。
“那个时候,大量的读者建议和线索,给我们营养和力量,我们时时会因此突发奇想,冒出好的构思,出现精品。”说完,俞老师从书房捧出大量的读者来信,虽然信封已经发黄,但看得出经过分类和整理。“我一直保存着,这是漫画智慧的源泉。”
2】鱼虫笑是三个人,读者来信是灵感之源
“几个月前,现漫画协会主席、作者之一陶小明去新疆旅游,在阿克苏援疆指挥部一位领导听说陶主席就是画《八戒外传》的鱼虫笑,提出一定要来拜访,说是他年轻时最崇拜的偶像。”俞老师笑着说,这都过去了多少年啦,在这么远的地方,《八戒外传》还那么深入人心。
好的故事,加上钱报庞大的读者群,传播力惊人。俞老师说,这是《八戒外传》迅速热起来的主要原因,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创作上不断求精求新。
“我们画的八戒,大都好吃懒做,但又憨厚热心,由此演绎出了许多使人错愕、木讷,但有趣而惊喜的故事。这中间许多好的灵感,都来自读者,反映的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看,这是年10月11日发表的,题目为‘隐形难题’,就是根据读者来信改编的。”俞老师取出信,上面是读者写的内容,原题为“两眼不见”。八戒问“我们共有几只眼”,两个孩子回“8只”,八戒于是说“不对,是10只,我戴了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这期的读者来信)
(“隐形眼镜”这期的见报稿)
鱼虫笑成了明星,读者当时却很少知道这是三个人的组合。“大家有分工,但合作非常好。我和陶小明负责出点子定主题,完成构思后我先画草图,然后交给戎念竹画出成稿。”
俞老师说,他们两人到处捕捉切合当下的新鲜线索,内容和主题上与读者合上拍,而戎念竹造型能力强,最后由他一个人执笔完成原稿,形式上保持一致。“这种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也难怪读者始终认为鱼虫笑为一个人。”俞老师回忆,这么多创作,被报社退稿的寥寥无几。
“意外的是,那么通俗的四格漫画,竟然入选了第八届全国美展,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俞老师随即取出当时入选的漫画《八戒外传——车站见闻》,这是一组四幅四格漫画,分别为“安步当车”、“济济一堂”、“信任危机”和“有偿帮助”。
俞老师说,他们之前有个人作品分别入选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这一次成功入选,使他有机会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对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更加坚定了走漫画之路的决心。”
读者都知道俞志达是个著名漫画家,其实他当过兵,转业后做过浙江省文化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浙江省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和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等等。“现在退休了,我感到最为幸福的,还是自己的漫画创作事业,体会到了艺术生命永远年青的真谛。”俞老师担任了12年浙江省漫画家协会主席,他说是画《八戒外传》的十多年,让自己在漫画创作上有了长足进步,上了台阶。
3】起早摸黑补齐散失原稿余幅,《八戒外传》已成完璧
和俞老师聊得很久,因为看到放在台子上的几本《八戒外传》出版物,便聊起了这么多《八戒外传》原稿的事。
“后面的原稿我大部分保存了下来,但最初几年的稿子都没了。”我听着颇有些伤感,因为自己80年代就在报社工作,知道那个时候的图片和画稿都由编辑送到照相室拍照,再做成锌版拼进铅字中进行印刷。这中间许多流程之后,原稿保存下来的可能性的确不大。
“我实在想不出办法,便下决心自己重画。”俞老师说,那个时候他还得了一场病,但重画之心十分迫切,便起早摸黑地干了起来。
“幸好我有剪报,保存了所有发表过的漫画作品,我先查了一下,包括后面也有一些遗失,共有多幅。”
俞老师先把遗失的原稿用剪报复印,再放大到画稿尺寸,随后用钢笔线描拷贝,这样就确保尽量与原创一致。“最后一一将其画成正稿,大约集中忙了半年,才基本上补齐了最初遗失的稿件。”
接下来,俞老师又把所有漫画检视了一遍,又发现有所遗失再补齐。“现在可以放心了,所有的原稿和见报稿都完整了。”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俞老师对《八戒外传》的爱惜之情,很深很厚。
(讲起与《钱江晚报》的缘分,俞志达回忆满满)
这种感情,在《八戒外传》几次停刊风波中早已显现。
最早有停刊设想是在年。“我们也有顾虑,一种形式的漫画,画久了,看的人会审美疲劳,而创作者也会有思路枯竭之虑。”
要不要停的问题,当时由编辑张亚文负责,还在读者中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最后反馈的结果,读者觉得《八戒外传》非常好,应该继续。
“虽说我们也有准备,但对《八戒外传》,真的是难割舍,得到这个消息,真的是激动,大家觉得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创新思路,不负读者。”俞老师说,之后的《八戒外传》的确有所变化,包括形式和内容,比如有四格也有多格等等。
但是,到了年底,停刊又被提出。“这个时候,我们也有心理准备了,时间太长,读者阅读和欣赏习惯变化很大,因为八戒在形式上无法大变,保留也就没了意义。”
年12月10日,连载12年期的《八戒外传》停刊。
“我们也还做过努力,总觉得要画下去,晚报也十分支持,相继开了《帅哥与美眉》、《阿卯别传》、《瞧这一家子》、《有车族的烦恼》等等。但是持续时间不长,更无法与《八戒外传》相比。”俞老师说,有了这样一些过渡,他们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了。
《八戒外传》再次与读者见面是《钱江晚报》创刊期之际。我与胡大可的一篇《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八戒外传》》让读者们再次见到了“八戒”。此后,《钱江晚报》作出了《八戒外传》回归的决定。于是,《八戒外传》一直连载到了年1月22日,共13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八戒外传》最终还是告别了《钱江晚报》,告别了读者。
加上之前的连载,《八戒外传》在钱江晚报刊发总数达到了期。
《八戒外传》停了,但俞志达的漫画创作却未曾停歇。
“浙江是漫画大省,各种比赛和漫画活动非常多,比如两年一次的桐乡“子恺杯”,还有嘉兴、海盐等地的漫画比赛,我都有参加。”俞老师说,本来这几天要去上海,参加沪浙两地漫画作品展,因为疫情耽误了。
“我还是忘不了八戒,这变成了我的情怀延续。我画的八戒还参加美术传媒的拍卖,每幅到不等,价格不高,但喜欢的人多,我也开心。”俞老师说,他画的八戒也成了他自己送人的礼品,让它远赴北京、天津、广州,特别是逢年过节,写上一句吉祥的话,很讨人喜爱。
“来,这幅送你。”采访结束,俞老师送上了画有八戒头像的新作,上书“乐在其中”。
(俞志达与本报记者合影)
为了给《钱江晚报》创刊35周年庆生,俞老师专门又创作了一期“八戒外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花绿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