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
年,18岁的陈佳勇以一篇《来自沈庄的报告》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被保送北京大学。
毕业后,他先从事媒体,后在影视行业耕耘16年,从记者到副总,从体制内到上市公司。这些年他看了不少企业大佬的浮沉。
已经很久没有动笔写小说的他,今年推出了《老板不见了》这部商场浮沉录,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0月13日,陈佳勇接受了小时新闻采访。
很多朋友联系他:书中的那个老板是不是我
小说《老板不见了》出版了,反响和口碑还不错。出版2个月,这本书已经印了3次。陈佳勇觉得很满足,很开心。
朋友圈中有很多读者来主动联系他,都说这部作品确实不错。
这些人有企业家,也有来自法律、券商、财经、金融、高校等各个圈层的。他们中有不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老板”杜铁林:“佳勇你这个东西,好像是不是有点我的影子?”
陈佳勇往往赶快否定:没有没有,这个是没有的。
陈佳勇
十几年来,陈佳勇先后从事在纸媒、影视投资行业,栖身过国企与上市公司,经历过牛市、股债、熔断、质押风波。17年沉浮,“亦官亦商”的他,看过了太多“杜铁林”式的人物。他们是天之骄子、野心勃勃、能力超群,是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同时他们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心态、经历。
几年前,即将迎来40岁的“80后”陈佳勇,开始“遇到了巨大的困惑,内心当中有很多焦虑纠结,需要一个途径来释放这些压力。”
他把一肚子的表达欲,通过这本书说出来。“这个小说里面有很多是灰色地带的人。表面上我们都觉得这个人不够纯粹,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也是最能被接受的一批人,而且他们确实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陈佳勇的一位师姐,是知名出版人,也是小说最早的读者之一。
她说,企业家们在政策边缘游走,富贵险中求,稍微歪一步就万劫不复。佳勇十几年的商海扑腾,让小说有了坚实的经验底色,比起过去商业小说缺乏商业的手感和经验,强了很多。
陈佳勇说,自己也是杜铁林这样的人,只不过他只是半个“杜铁林”。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回半身,写出这样一个故事。真正的杜铁林,是不会写这样一个故事的。
主角林子昂,身上有他的影子
书中的主角林子昂,大学毕业来到杜铁林麾下,一晃八年,俨然成长为一个小杜铁林。正如陈佳勇所说,他、杜铁林、林子昂都是同一类人。林子昂身上有他的影子:天之骄子、少年老成、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书中很多细节,都是陈佳勇从自身经历化出来的。比如杜铁林过生日,林子昂送了老板出生日当天的《人民日报》。陈佳勇说,现在确实很多送这个的。还有比如年几个台风,都是现实中的台风天。“在小说里面,我大概大大小小有几十个这种小钉子,全部钉进去了。”
小说中还有很多细节,都熟悉的人能找到现实影子。
陈佳勇师姐看完说:“京华大学自然是北京大学,里面的各人也各有对应,这点小乐趣不足外人道。”
陈佳勇在上海图书馆参加讲座,作家、编辑走走,编剧何晴(代表作《小别离》)。
书完稿后,陈佳勇在后记《一晃十七年》中,回顾了自己离开大学校园,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17年。结尾,他特别感谢了影响他最大的几位老师:程郁缀、曹文轩、温儒敏、杨铸、蒋朗朗。
在博雅塔下的四年,陈佳勇进入文学的殿堂。毕业后,他像林子昂一样决定走出来,在社会大熔炉里摸爬滚打,想要“获得一种更大的快乐。”然而,经过17年之后也发现,当初自己拒绝的文学,反而又带给他一片纯净。
陈佳勇后记中提到:“当写下这5位老师的名字,通过这种方式一并致谢后,我感觉在精神维系上,也终于做了‘切割’。”孙悟空跟随菩提老祖学道后,走下灵台方寸山,菩提老祖告诫他,以后全看自己,不必提师门。陈佳勇说,自己就像这时的孙悟空,告别了道山,余下的人生都是看自己的修为。
林子昂为什么设定是杭州人?
小说中杜铁林、沈天放、薛翔鹤,安徽人、上海人,各有各的地域性格。
林子昂就是陈佳勇的影子,京华大学高材生,医院的外科医生,这个人物设定是杭州人。
在小说结尾,林子昂带着女朋友回杭州见父母,被工作所扰的他,走到西泠印社、走到玛瑙寺散心,这是他小时候喜欢的地方。
玛瑙寺资料图
陈佳勇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为什么要把林子昂设定成为一个杭州人呢?
在他眼里,杭州是一个很有底蕴的城市,同时又有现代性的一面。
以前,陈佳勇很爱跟着父母到杭州玩。今天,杭州的高新科技、互联网公司,都给这座城市带来很多新的活力。同时,杭州跟浙江其他地方不一样,杭州带有很多南北交融的东西。
杭州夜景 视觉中国 供图
陈佳勇从事影视行业十几年,来往杭州很多次。他觉得这座城市,当下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对杭州,也有超过一般游客的熟悉。比如他让林子昂去玛瑙寺,北山街上这个小寺庙,一般游客是不知道的。
“我在写作过程当中,确实很多灵感是来自于我在去杭州出差的路上,在杭州发生的一些事情。”
写到结尾的时候,他不确定怎么收尾了,“我正好有一次出差到杭州去,然后中间有个间隙,我就跑到孤山去了。坐在西泠印社,就‘潜泉’那个地方,坐在那。”
西泠印社视觉中国供图
“所以你看现在这个小说里面写的细节,林子昂对着几条小鱼游来游去,对吧?今天你去看,坐在那里也是一样的,就那个感受。”
对这本书,陈佳勇用了不少心思。编剧申捷说,仿佛在这本书中,看到了陈佳勇多年的亲身经历。在书中找到共鸣的还有很多人,比如导演、演员于荣光,他觉得这部小说写出了生活。
对于陈佳勇来说,他只是想一吐胸臆。少年成名,经受过名利洗礼的他,想把感受到的人生的荒凉写给自己、以及同行的人:“最大的悲观才是真正的乐观。你把一件事情想到底了,看透了它的实质、它的荒凉、它的无力,你已经躺倒在地板上了,你还能再躺倒在哪里吗?反而是最有力量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