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金庸
年秋,香港的一栋别墅里坐着一位老者,他的手里拿着最新的早报,却一言不发。
今日的早报没有什么新奇的新闻,医院里一位老人因肺痨菌病故的消息仿佛引起了不少话题。
这位老医院已经住了多年,没有人见过她的家人和朋友,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仿佛都与她无关。
就在今天早上,医生查房的时候,这位奇怪的老人静静地躺着,安详得仿佛是睡着了,一探才发现早已停止了呼吸。
金庸
医院等了很久,都没有人前来领取这份遗体,直到最后,医院员工帮她拿了死亡证,刊登上报也只是希望她的家人早日看到。
她便是当代作家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
所有人都不明白,朱玫作为中国著名文人的妻子,为何会在晚年如此惨淡,甚至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呢。
金庸更不明白,为什么她宁愿选择一个人孤独终老,都不肯原谅自己。
朱玫本名“朱枚”,只因金庸的一句“文者为王”,她便把名字改为了朱玫,或许从名字改变的那一刻开始,朱玫便踏入了爱情的坟墓。
在遇见金庸之前,朱玫还只是一个妙龄少女,虽然出生在极其普通的家庭,但是父母的爱一直陪伴着她无忧无虑的成长。
金庸
朱玫的父母知道女儿特别喜欢英语和新闻,便把家里的大部分积蓄拿出来供女儿上学,虽然日子清贫,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
女儿自然也没有辜负父母的重托,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当年便被香港著名报社高薪聘请为一名记者。
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朱玫非常开心,加上自己的能干和美貌,不多久便在报社站稳了脚跟,并博得了报社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多年在报社工作,朱玫自然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和众多青春期的少女一样,朱玫最喜爱看小说。
年,香港新晚报突然连载了一部名为《书剑恩仇录》的长篇小说,朱玫出于好奇便粗略看了一眼,不曾想看完以后竟一发不可收拾。
金庸
这部小说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虚实相间,朱玫一口气就把连载的部分全部看完了,久久沉迷于作者的才华中不能自拔。
后来,朱玫对这本书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工作之余便是打探这部小说的进度,渴望它能早日写完。
年,《书剑恩仇录》终于出版了单行本,朱玫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新书封面上作者的名字——金庸。
朱玫不止一次地想,金庸能够写出如此文字,一定是一个侠肝义胆的英雄吧。
倘若自己有生之年能够见到这位作者,即使只是和他攀谈几句,那此生也就无憾了。
年轻金庸
过了一段时间,朱玫还是没有忍住自己的好奇之心,给这位作者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都表示着对金庸的钦佩与欣赏。
本以为这封信会石沉大海,却没想到金庸竟然给了回信,甚至在信上诚挚邀请朱玫下班以后在松子园见面,渴望与她有一番交谈。
收到信的那一刻,朱玫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就好像是一位粉丝终于要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一样。
下班以后,朱玫按捺住自己的激动和兴奋,步履急促地赶去了松子园,一路上既紧张又害怕。
她担心自己的才疏学浅会污染了这位清新脱俗的文人,更担心金庸先生会对她的不完美而感到失望。
金庸与朱玫
毕竟金庸在朱玫的心里就像是神一样的存在,她也希望能把最好的自己给金庸看到。
正在朱玫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位身着长袍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朱玫的心紧张得快要跳了出来。
从小说的文风来看,朱玫本以为金庸先生是一位50岁左右的老者,不曾想竟是一位中年才俊,举手投足之间都显露着优雅。
金庸对朱玫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并没有感到非常讶异,自然而然地就和她攀谈起来。
就这样,两人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侃侃而谈的金庸一下子便俘获了这位少女的芳心。
夜幕降临,也到了两人分别的时刻,夕阳映在金庸的侧脸,让朱玫不由得恍了神。
松子园一别,朱玫对金庸更加有了仰慕之心,便经常借交谈之便和他有书信往来。
金庸像是一位无所不能的英雄,就这样闯入了朱玫的生活,二人在一来一往中逐渐暗生情愫。
在一封封的回信中,金庸把自己的生平经历都一五一十地对朱玫坦白,他不希望朱玫能接受自己,只希望能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她。
原来在相识朱玫之前,金庸是有过一段婚姻的。
金庸与第一任妻子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嘉兴人,年在杭州偶然邂逅了杜家小姐杜冶芬,对她一见钟情。
金庸祖上一家都是书香门第,这位杜小姐也是杭州的名门望族,两人交往不久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定了婚约。
订婚不久,金庸便因为工作变动需要前往香港,他担心两人的距离会让爱情发生变故,于是决定第二日便去杜家提亲。
金庸渴望能和杜家小姐早日成婚,然后一起前往香港发展,过上甜蜜幸福的二人世界。
此时的杜冶芬也早就过腻了大小姐的生活,非常渴望去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
如今竟有人愿意带她去香港,自然欣喜不已,随即便答应结婚。
金庸
于是在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两人在杭州最豪华的饭店举行了婚礼。
婚礼当天,杭州的许多达官贵人都前来参加了杜老爷千金的婚礼,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场盛大的仪式不多久便拉下了帷幕。
杜冶芬去了香港以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金庸长期在报社加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她游山玩水。
这时的杜冶芬才刚刚20岁出头,正是贪玩的年纪,自己一个人在家待久了,不免心生烦闷。
两人便逐渐开始了争吵,像金庸这样的文人最喜欢的就是冷战,每次冷战以后就甩门而去,留下气急败坏的杜冶芬。
金庸女神夏梦
杜冶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了,从小锦衣玉食的她怎么能受得如此委屈,不久便结识了一位香港富商,和金庸提出了离婚。
离婚以后的金庸消沉了一段时间,甚至把工作都丢了,整日都在借酒消愁。
也是在这段时间内,金庸在家创作出了《书剑恩仇录》,他把内心的悲愤和幽怨全部倾注笔端。
而当时朱玫的那封信,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他阴暗的人生,这位天真烂漫的女子也给了他继续创作的信心。
金庸的坦白并没有让朱玫拒之千里之外,相反还更加坚定了自己和他在一起的信心。
金庸
她相信自己和金庸的爱情就如同小说里的男女主角一样,无关身份和年龄,只要深爱彼此就足够了。
两人交往的事情最终还是被朱玫的母亲发现了,她要求女儿立刻和这位白面书生断绝来往。
如果真的可以因为一本书而爱上一个人的话,那这个世界也真是太荒唐了,更何况金庸还比朱玫大了整整11岁。
但是朱玫并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很快便和金庸陷入了热恋之中,年两人便在香港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与第一次一样繁华的第二次婚礼,似乎预示着金庸这场爱情也会像第一次那样遗憾落幕。
金庸工作地址《大公报馆》
正是因为金庸和朱玫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两人结婚以后便情投意合,生活非常的甜蜜。
收获了爱情以后,金庸的事业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常年在《大公报》工作,也一直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于是金庸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自立门户,创作一份只属于自己的报刊。
听了金庸的提议后,朱玫立刻表示赞同,其实无论金庸做什么,她都会陪伴在侧。
但是新创办一个报刊在香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考虑的事情非常的多。
说到底,金庸这么多年来也只是一个描写理想世界的文人,社会上的很多事情他都是一窍不通的。
金庸与朱玫
朱玫不忍看到丈夫忧愁,便主动向自己所在的报社提出离职,只为一心一意地帮助金庸实现梦想。
朱玫离职的消息传开后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女人会在如日中天的事业高峰期选择回归家庭。
金庸更加感动不已,朱玫这位贤内助真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有朝一日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一定不会让她受苦。
只是以后的事情谁又能预料得到呢。
朱玫并不觉得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事业有什么不妥,因为在她的心里,丈夫就是自己的事业,丈夫的梦想自然也是自己的梦想。
开创报刊的第一件事便是要选址,20世纪香港的租金并不便宜,当一笔巨额的租金摆在面前时,金庸和朱玫夫妇二人都傻了眼。
《明报》
金庸虽然在《大公报》工作了这么多年,但是失败的婚姻和工作让他已经囊中羞涩了。
朱玫仿佛看到了丈夫的窘迫,随即起身回房间把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
妻子已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放弃了事业,怎么好意思再去接受她的钱财呢,金庸断然拒绝。
朱玫执意把钱放在了金庸的手里,表示自己的积蓄也不是很多,但是可以先解燃眉之急。
目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金庸便不得不收下,并声称谋利以后便立刻归还。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朱玫宠溺地笑了,此刻她只希望报刊早日成立,这样丈夫就可以少一点辛苦。
金庸与子女
在夫妇二人的不懈努力下,年的《明报》在香港成功上市。
刚开始的几个月,《明报》的销量非常不好,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但是朱玫没有放弃,偷偷的把自己的嫁妆进行变卖典当,换来的钱财全部投进报刊或者贴补家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金庸通过小说连载获得了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