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家都很熟悉,在公园、街边经常有老人慢悠悠地打着太极拳,这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很有名的拳种。但既然是武术,那么就得用于实战,但是现在看到的太极拳能用于实战吗?我们在一些影视剧里能见到太极拳的威力,在现实中它到底威力有多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武林人士到香港开武馆,这其中就有太极拳的传承人。香港当时盛行南拳,对太极拳还是比较陌生的。人们看到太极拳打起来软绵绵的,都对太极拳的实战作用起质疑。尤其是在当地开馆教武术的人,更是看不上太极拳。
吴鉴泉是吴氏太极的创始人,吴鉴泉的儿子吴公仪在香港开了一家鉴泉拳社。年,有记者对当时人们的质疑采访吴公仪,吴公仪回答:“本人深知太极拳之妙用,本社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与中西拳师研究。”这一回答被发表在媒体上。
研究是什么意思,大家一听都懂。此话一出,在港澳界引起轰动,一个外来的拳种,还要跟当地中外拳师研究研究,这不等于公开挑衅了吗。澳门的白鹤拳家陈克夫,曾经得过香港拳击冠军,他也在媒体上发表声明,称想和吴公仪研究一下。
这下就不好收场了,那么多看热闹不嫌事小的吃瓜群众,纷纷表示想一睹为快。也有社会力量在动员两位武术家,来一场比武。说出去的话都不好收,两人都答应了。但是当时在香港是禁止比武的,这是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多方努力香港政府也不批准。
后来他们打算到上海去比武,但是上海也不批准,最后想到澳门,澳门也怕比武出现意外,影响不好,也不敢批准。但此时事件发酵严重,在群众中热度很高,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了。
最后由澳门的慈善组织发起,以募捐的名义来了一场友谊赛。消息一出,门票被一抢而空。门票收入高达27万,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澳门政府虽然同意了,但还是做了诸多限制,两人不能有高抬腿动作,不可以抱摔,点到为止即可。
但是拳脚无眼,即使这样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意外,两位都是习武多年的练家子,为了不发生纠纷,主办方让吴公仪、陈克夫签了生死状,并由公证处公证。当时的观众有两万人,社会各界的名流都出席了,主裁判是澳门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父亲何贤。
比武原定六个回合,每个回合五分钟。第一回合吴公仪嘴角挂彩,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第二回合陈克夫鼻子中拳,也是提前结束。两人都受了伤,脾气就压不住了,第三回合气氛就不太一样了,两人多少有点违规的举动,裁判一看这是要来真的,怕再继续下去,事态控制不住了,于是马上叫停了。
比武总共也就三分钟,最后宣布结果“不胜不负不和”,也就是说等于没结果,事件就此停息。
大多数人在此事件中是看热闹,但是时任香港《新晚报》社长的罗孚却看到了商机。他注意到人们的热情如此高涨,社会反响如此强烈,他意识到这里面有文章可做。他想趁热打铁,趁着此事件热度未减,他想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增加报纸的发行量。
找谁来写呢?当时报社里的梁羽生文笔不错,于是罗孚就去找梁羽生,让他写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一直不被认为是严肃文学,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读物。梁羽生一介文人,有读书人的那种清高,看不上武侠小说,就一口拒绝了。
罗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报纸上发了一条消息,宣布从明日起,本报连载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然后拿着报纸找到梁羽生,消息已经发出去了,你看着办吧。梁羽生是被赶鸭子硬上架,无奈地开始写了第一部武侠小说,就是以这场比武为蓝本,名为《龙虎斗京华》,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下就开启了一个时代。后来金庸、古龙、温瑞安等都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后来梁羽生笑称,吴陈比武三分钟,催生我写武侠小说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