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杂文混圈子
TUhjnbcbe - 2024/6/7 21:37:00

○马朝虎

当下,“混圈子”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说法,或是说某些领域的一种“生态”。就“圈子”这个词本身而言,它是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相当于“社群”“部落”“团体”。在传统意义上,圈子只能说是一种不那么坏的社会组织形式。现在,“圈子”包涵的范围大了去了,有“演艺圈”“领导圈”“夫人圈”“同学圈”“战友圈”“商业圈”“富豪圈”“博客圈”等等,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几乎囊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人们常说的“混圈子”,就是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想挤进某个团体中,目的是为了增加身份认同与获得信息。而因为圈子强烈的身份属性,混进圈子,跟对人,似乎就有了一份归属感、依附感和安全感。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

本来,三五知己、四六同道经常凑在一起,沟通沟通情感,交流交流信息,谈论谈论时事,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收益,对扩大视野、提高思维水平也很有帮助。然而近些年来,“混圈子”已经异化和变味了,每个圈中人都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聚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狭隘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有着自己的“行为规范”,他们的存在对圈外人就是一种排斥,要想进入“圈子混”,就必须谋合这个“圈子”的生存文化。而一旦混进了“圈子”内,成为“圈子”中人,势力互动和经济利益便渗透其中,私事公办,公事私为,朋友帮衬、赞歌评论,什么事都要讲究“自己人”。更加要命的是,一旦这种“圈子”形成某种势力,还会迫使、诱使一些人不得不放弃原则而加入这个“圈子”,被裹挟而丧失一定的个人判断、行为自主。往小里说,这种“圈子”破坏了行业规则,往大里说,还会带坏社会风气,甚至导致“潜规则”盛行。

事实上,作为一个人,应该努力维护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由,而不是掣肘于“圈子”。更何况,如果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没有真才实学,单靠“混圈子”,可能会有一时的风光,但绝对不会有长久的光环。所以,千万不要把“混圈子”当成搏取成功的捷径。而且,随着公平、公正、公开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法治的不断健全,相信附着于“圈子”内的利益色彩将慢慢地被剥离。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文混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