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1日讯据南方日报消息:每天吃完早饭,家住长沙市雨花区左家塘街道红花坡社区的王奶奶都会换上运动装,步行5分钟到附近的红花坡文体品质生活园(下称“品质园”)内,准备和老伙伴们一起松松筋骨;每到周二及周四,28岁的林晨总会早早回到家里,到楼下的品质园健身中心里锻炼,周末她还会不时约上朋友,到同样位于此的蹦床公园跳一跳释放下压力……
在红花坡社区有一个说法,早上八点半进了品质园,可以一直玩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才出去:在这里,由旧厂房改造来的酒店、饭店、游泳馆、健身房、羽毛球馆、蹦床公园等设施一个接一个,还配有幼儿园和车辆检测所等,满足了居民的教育、运动、休闲等各类生活需求。
作为长沙“15分钟生活圈”项目配套之一,红花坡社区精准地对项目进行改造,在旧厂房里做起居民生意,将运动休闲设施送到家门口,也将幸福感送到了家门口。
改造新思路:不走文艺范走生活范
被高低不一的居民楼所包围,品质园内充满艺术气息的场馆让人眼前一亮。
健身中心的二楼,是浓重的涂鸦风格,瑜伽区、器械区被清晰划分;左手边是宽敞的落地窗,50米泳道的恒温泳池正被灯光照的透亮,楼下理疗按摩等小泳池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放松。
保持厂房主体结构不变,重新进行了修葺并进行隔断,再漆上充满活力的艺术涂鸦,就变成了设施一应俱全的健身中心,变成拥有十多个场地的羽毛球馆和气排球馆,变成一秒让人回到童年大声尖叫的蹦床公园,变成25分钟即可完成全车检测的车辆检测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的工业建筑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品质园的改造既开拓了休闲的空间,又留住了老长沙的记忆。
一般的旧厂房区改造,多半是打造为文化艺术街区,为何品质园的商业配套形态却如此丰富?“我们就是紧紧围绕满足周边百姓生活这一需求来改造。”红花坡社区党委书记曾铁钢说,此前社区人均居住密度大,却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及相关休闲配套,“我们就想通过品质园的打造,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曾铁钢说。
目前,占地53亩的品质园内,已先后引进11个体育项目,进驻18家公司,均是围绕生活品质这一主题。从园区内的收费价格来看,也都是走平价路线,每天早上7点半至11点半,羽毛球场还会免费开放给附近65岁以上的老人晨练。
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品质园的建设也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停车难”问题。曾铁钢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品质园通过合理利用土地空间,用建筑材料填充出了个停车位,白天可供来运动的客人使用,晚上则会开放给周边居民停车,实现了“潮汐车位”的功能。
正因此,去年11月才正式开园,如今的品质园在当地已经备受追捧。即使是一个平常的周一,健身房、羽毛球场馆里仍然热闹。备受年轻人欢迎的蹦床主题公园,平日的人流量就能达到至人,成为长沙的网红蹦床主题公园,点击量达多万。
“让社会资金安家让老百姓成为客源”
一个文体品质生活园,完善了附近居民教育、停车、文化体育、养老等需求,红花坡社区这一创新,大大提升了居民品质生活的幸福感。“下楼步行几分钟就能找到吃饭的地方,能随时健身,未来孩子上幼儿园也不用愁,很满足了。”租住在红花坡社区的林晨说。
将旧厂房改造过来做居民生意,是红花坡社区落实长沙“一圈两场三道”两年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
所谓“一圈两场三道”行动计划,是指长沙从年起用两年时间在全市打造个“15分钟生活圈”,完善教育、养老、买菜、停车、社区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出行、环卫设施、居家生活等设施配置;在全市提供不少于6万个停车泊位,计划改造、新建处农贸市场;加快完善回家最后一公里步行体验,进行人行道、自行车道、历史文化步道的提升改造。其目的即为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
但要在土地紧张的老居民区逐步配齐这些需求,并不算易事,红花坡社区的创新探索也非一帆风顺。
曾铁钢回忆,在最开始引入社会资金时,运营方是准备用于仓库物流租赁,但受囿于地理位置生意并不算好,“作为社区方我们开始引导他们,看能否改造成百姓生活、健康所需要的设施。“曾铁钢说。
多方考察后,游泳馆作为第一个“试水”项目引入,随后篮球馆、羽毛球馆接踵而来,由此吸引了饭店、酒店这些消费业态,品质园的模式才算逐步摸索出雏形。
在这一过程中,红花坡社区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并与园区运营方不停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老旧厂区的改造过程中,如何让社会资金在此安家,就要给他们带来客源,而这些客源正是附近的老百姓。”曾铁钢说。
改造旧厂房服务周边居民,这样的例子在长沙屡屡可见。
今年1月,位于坡子街道,2平方米的下碧湘街生鲜市场正式营业,这一同样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生鲜市场,一改老市场的混乱分区,并采用全透明玻璃顶棚,统一安装通风设备和50个高清摄像头。降低摊位租金价格严格把关市场环境,使下碧湘街生鲜市场每天都人头拥拥。“如今市场干净,买菜舒心。”一位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
蓝志凌汤晓微
蓝志凌汤晓微
潘智玲
林焕辉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