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井(公元25——年,成都六一一所汉墓出土)
□林赶秋/文马千笑/手绘
“益部”,“益州”,尤其是“扬一益二”,差不多快成成都文化人的口头禅了。但“益”到底是什么意思,若来个街头采访,恐怕绝大部分市民都会一问摇头三不知吧。
关于“益”的含义,先后有两种说法。前一说认为“益”通“隘”,其所在之地险隘,所以叫作益州。从南朝梁简文帝、刘孝威等的《蜀道难》到唐人李白的《蜀道难》,再到明人宋濂的《送天台陈庭学序》,对益州险隘的强调就没有消停过。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后来汉武帝改梁州曰益州,将全国版图分为十三个刺史部,益占其一,“益部”之名便由此而起,《华阳国志》及王献之《益部帖》均曾提及“益部”一词和《益部耆旧传》一书。其辖境囊括了今四川省折多山、云南省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省武都、两当、陕西省秦岭以南,湖北省郧县、保康西北,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较之此前的领域有所增益扩大。于是诞生了后一说:州之疆壤益大,故以名益。
在被刘伯温赞为“当今文章第一”的宋濂宋学士的心目中,川蜀山水是险的奇的,其间的美与魅一直无从亲眼领略。他说,小时候有志出游天下,因要忙于读书而作罢。壮年不幸又遇见战争,等到天下太平,自己又老得走不动了。岂料阴差阳错,他晚年却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在今四川阿坝州),半途病死在了夔州(在今重庆奉节县)。
与宋濂同时而稍后的某任夔州府官员何宇度撰有《益部谈资》一书,依然在颠来倒去地重弹老调:“大都蜀道无不难,如上青天者。峡固险矣,而陆亦匪夷”;蜀之关山“皆极险峻,擅登青天之誉”。登青天,实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意。
何宇度其人其书
何宇度,字仁仲,德安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嘉靖二十年()进士、“吉阳先生”何迁(—)之子。当过詹事主簿,于万历年间(—)担任夔州府通判,或说是夔州别驾,总之职位不算低,仅次于知府。何宇度为人风流尔雅,有东晋王导、谢玄诸人的气质和作派,经常与海内名公巨卿互相酬答。其住宅左边有甘露园,墙郭之外有三洲、碧霞台、广心堂等。他喜欢在这些园林山水之间举办文学活动,交游啸咏,不厌不倦,几乎天天如此。
《益部谈资》是何宇度写的一部专题笔记,内容全都是关于四川的山川、物产及古今轶事。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因为体例比较活泼随意,不像“图经”、“地志”(方志中的两种重要类型)那么正式,所以取名为“谈资”,大约就跟茶余饭后摆的龙门阵相仿佛,这既是谦虚套语,又流露出对趣味性灵的追求。而冠以“益部”二字,许是在向他的异代同乡宋祁的名著《益部方物略记》致敬。
对《益部谈资》的宏观评价,可引《四库全书提要》之按语为代表:“蜀虽僻处一隅,而蚕丛、鱼凫以下,古迹为多;长卿、子云以后,文士为众。又地形奥衍,百产繁饶,富庶之余,溢为奢丽。岁时游乐,亦自古为盛。故其见于记载、形于歌咏者,自扬雄《蜀王本纪》、谯周《三巴记》、李克《益州记》以下,图籍最多,遗事佚闻,皆足资采摭。是书掇拾蒐罗,尚未能一一赅备,然诠择不苟,去取颇严。其后曹学佺作《蜀中广记》,征引较博,不免稍涉泛滥,转不若此本之雅洁。在明人杂说之中,尚可称简而有要者。原本有李维桢跋,亦极推为善本,盖不诬云。”《蜀中广记》篇幅增多、征引较博,反不如《益部谈资》简要而雅洁。在明人杂说类图书之中,《益部谈资》可圈可点,当时就颇得隆庆二年()进士、《穆宗实录》《神宗实录》主要作者李维桢等人的好评。
入蜀图(局部)
王逸少雅志未酬
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和左思一样,终身未曾入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寄情益部,其真挚炽热,比宋濂有过之而无不及。《益部谈资》开卷即云:“王逸少生平最爱蜀之山川,渴欲一游”,“虽雅志未酬,千载之下,犹与此中山水争胜。”他的那些墨宝法帖,确乎可与蜀中山水比美争胜。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今浙江嵊州)。对蜀地的神往终其一生,他在不同时期给不同地区的朋友写信,总是忍不住溢于言表,要么说“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要么嫌扬雄、左思的《蜀都赋》不够完备,想一“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即便到了暮年,还不死心,他向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许诺:“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汶领,何宇度解释道:“即岷岭,用古字也。”岷山的峻岭,邛州、蓬溪、富顺等地的火井盐井,峨眉山的“夏含霜雹”,诸如此类的“山川诸奇”,让一代“书圣”*牵梦萦了一辈子。
武担山杨妃池文君井
《益部谈资》卷上有三条前后相连,分别简述了成都的三处名胜。
第一处为“武担山,在藩司右。《西蜀记》:蜀王开明妃死,遣五丁担土为冢而成,以是得名。史称昭烈即位于武担山之南,即此。”正德(—)《四川志》、天启(—)《成都府志》异口同声,都说“武担山在布*司内”。所谓藩司,即布*司。武担山大致在《成都府志》中《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之“布*司”的右边,谥号“昭烈”的刘备就曾于此山之南即皇帝位。
第二处为“杨妃池,在灌县东。《太真外传》云:妃父元炎为蜀州司户,妃生蜀,尝误坠池中,故后世池以妃名。”杨妃,指杨贵妃。根据新旧《唐书》、乐史《杨太真外传》及宋《先贤积庆碑》所记,可以得知杨贵妃的祖父叫杨志谦,曾当过青城县令,父亲杨玄琰(“元炎”字误)在任蜀州司户之际生她于导江县。青城县、导江县的遗址早已被考古发掘,均位于今都江堰市境内。在都江堰市聚源镇迎祥寺旁,有一个长满蓬蒿藜藿的圆坑,据守寺老人说,就是枯竭后的杨妃池。
第三处为“文君井,在邛州。《采兰杂志》载:文君闺中一井,文君手汲则甘香,沐浴则滑泽鲜好;他人汲之,与常井等。今白鹤驿中之井是也。水尚清澈,州人酿酒必取之。”白鹤驿在邛州治东,前身为北宋临邛通判署,即陆游诗里的“白鹤馆”,明洪武年间改为驿。驿中有文君井,具体位置在今邛崃市临邛镇里仁街。民国《邛崃县志》称:该井“甃砌异常,井口径不过二尺,井腹渐宽,如瓶胆然,至井底,径几及丈,真古井也。”井壁、井甃诸部均无砖块与条石痕迹,确系汉代古井。明时水尚清澈,州人常汲取来酿酒。清末重新进行淘洗,仍能引出甘洌之水。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