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年已经过去一半,太多太多的突如其来,让原本就很难的报业雪上加霜。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是一座山,落在每个行业则是一道岭。
上半年,绝大多数报社收入锐减,有的还是拦腰斩,商业广告流失殆尽,形象广告朝不保夕,财*支持少有进账。多家招聘平台显示,春节后传媒业招聘需求降幅超70%……
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年下半年,必将成为中国报业的分水岭。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既要有勒紧裤带过紧日子的准备,更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找问题、观大势、下狠手、动真格。
应《新闻战线》之邀,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劲博士对上半年进行了回望,对下半年作了研判,万字长文《报业面临的急迫转型》以6页的篇幅发表在《新闻战线》年第4期(下)。
文中提出,决战下半年,报业面临6个倒逼:
01
倒逼顶层设计:不仅“治标”,更要“治本”
02
倒逼新闻宣传:不仅“顾前”,更要“顾后”
03
倒逼内容产业:不仅“叫好”,更要“叫座”
04
倒逼流量变现:不仅“可望”,更要“可及”
05
倒逼产品矩阵:不仅“独木”,更要“成林”
06
倒逼数字化转型:不仅“换汤”,更要“换药”
心里有光,何惧风霜。本公号刊发这篇文章,有所删改,全文1万多字,干货满满,建议收藏后细读。
年下半年,必将成为中国报业的分水岭。
分水岭之前,基于4G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已经结束,不少报社已经陷入了生存危机,广告锐减、流量萎缩、亏损加大、人才流失……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告大户倒闭较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税收财*也被疫情“绊了一跤”,*府购买宣传服务的预算大幅减少。
分水岭之后,全球性的变革即将开始,宏观经济面临重大调整,社会治理变革和市场重启会带来很多机遇,新基建、5G入局、数字经济,必将带来报业生态巨大变化。如果我们仍似“温水里的青蛙”,就会失去“翻盘”的机遇。
这场疫情,给每家报社带来六个倒逼。
01
倒逼顶层设计:不仅“治标”,更要“治本”
当前,疫情防控的“中国答卷”为各国提供了蓝本,面对境外疫情蔓延态势,全国各大入境口岸严防输入性病例,都在追问三个哲学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下半年,报业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
此次疫情,一些报社在新媒体生产上形成“井喷”现象,凡是出色的报社,在年基本上都在组织构架和人力资源上做过顶层设计的“大手术”。
“大手术”是治本之术,下半年,如果没有果断的撤退和转移,就不可能有主力*占领主阵地。而部门既得利益和员工问题的复杂性,往往使传统媒体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很多报社在顶层设计上“治标不治本”,陷入“不改等死,改了找死”的困境,这就需要报业高层在顶层设计上全新布局,分三步走,刀刃向内、壮士断腕,方能向死而生。
1
顶层设计第一步,发展战略是报业的“蓝本”
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却死在明天的夜里。”
年的非典催生了PC和电商,以新浪为代表的PC门户时代扑面而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异*突起。马云和阿里巴巴没有死在“非典”过后明天的夜里,而是调整发展战略,迎来了“后非典”时代的强势发展。
下半年,各家报社都要思考一下发展战略了,恰好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正是各家报社制订“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最佳时间。战略关乎大局和方向,好比穿衬衫,如果现在第一粒钮子扣错,那么以后的每一步,越努力越窘迫。
《传媒融中对》建议:各报在3年的时间窗口里,要抢抓新基建风口,紧贴数字经济、5G*务、智媒体、智慧城市,建成四大平台:以本土新闻和智慧资讯为核心的数字资讯服务平台,以网络问*和媒体智库为核心的数字*务服务平台,以消费电商和智慧社区为核心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以线上营销、线上教育、文化产业、电商服务、红色展陈等为核心的产业服务和营销平台。
战略不是口号,而是务实的计划。这两个月,每家报社都要开一个务虚会,想清楚三个问题:报业的愿景(目标),有什么资源(确定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实现(打法)。战略不仅是领导脑子里的想法,还要成为团队的共识。
2
顶层设计第二步,组织管理是报业的“根本”
明确了战略规划,接下来就要调整组织构架,落实谁来干、怎么干、干好干坏怎么办。
疫情期间,突发性新闻事件到来,各报有无应急报道机制?*委会能否靠前指挥、组织有力?各部门能否反应迅速?内容生产、发布、指挥、调度系统是否协调?都在考验着各报的组织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如果有不足,正是找差距补短板的时候。
《传媒融中对》建议:下半年,各报要探索“科层制+扁平化事业部”的新总体架构,引入技术中台和运营中台,试水采编经营两分开双考核、跨部门跨媒体的柔性组合、阿米巴组织、泛合伙人的内部创业等新模式。对创意策划、产品、技术、矩阵、视频、版权、智库等新的机构进行组织强化和人员强化,同时强化报社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应对能力,健全指挥协同与联合作战体系。
3
顶层设计第三步,人力资源、薪酬考核、流程再造是报业的“基本”
明确了组织构架后,接下来就要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分析资源状况、设置部门和岗位、编制职责和目标、划分岗位序列与等级。最后,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实现员工能力、业绩与岗位的最佳配置。
人员上岗后,薪酬考核就成为重点,要把报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量化各部门业绩指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如目标管理、KPI等考核办法,制订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酬体系,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采编绩效、经营绩效、福利等,并将个人成长、工作成就感、良好的职业预期和培训等与考核挂钩。
最后,还要推动流程再造。媒体融合推进过程中,各地建设的“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出自流程没有有效地重构和优化,每天简单开几个会是很难理顺关系的。
下图是盐阜大众报众媒云的一张七彩流程图,策调采编发传管,赤橙*绿青蓝紫,七大任务,层层递进,相互关系,先后顺序,工作框架,一目了然。
02
倒逼新闻宣传:不仅“顾前”,更要“顾后”
疫情发生后,各家报社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晚报、都市报停刊,但停报不停更,借助移动互联网主渠道,生产了大量优质产品,阅读量动辄10万+,有的上亿甚至上10亿。各家报社的新媒体平台,无论是用户数、阅读量,都获得大幅增涨,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如果说疫情期间是各报新闻宣传的“前期”,可以说,各报基本交了合格的答卷。
内容生产在疫情期间上了“高峰”后,能否保持后期的“高原”常态?一系列的难题,将倒逼报业在新闻宣传上既要“顾前”,更要“顾后”。
1
“顾后”需要内容生产的高标准
疫情期间,各家报社创造的较高阅读量的稿件,基本上都是主流价值导向鲜明的原创稿。尤其是来自抗疫一线普通人的策划报道,集图文、视频、音频、海报、游戏、长图、手绘、漫画、H5、动漫为一体,形成了富有冲击力的视觉表达和心灵感动,最受欢迎。
《传媒融中对》建议:下半年,各报需要进一步创新PGC(专业内容生产)、UGC(用户内容生产)、MGC(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的内容生产方式,需要生产垂直化结构型产品,以数据化精准型分发、场景化社群型交互、矩阵化生态型整合,转型成为地域范围全新的内容产业整合服务商。
以视频生产为例,疫情期间各报战疫短视频新闻,由于其时效快、易传播,极具冲击力,一个15秒、2分钟的短视频,胜过一篇数千字的文字报道。
2
“顾后”需要舆情引导的高水平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作为主流媒体,各家报社要以更高的标准,配合*委*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舆情回应,及时公布真相、表明态度、辟除谣言、解疑释惑、正确引导、凝聚共识。
《传媒融中对》建议:下半年,各地*府在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舆情应对、媒体监督等各个方面,都会总结经验教训,新闻宣传的要求会更高。特别是媒体监督如管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做到“帮忙不添乱”,既需要高超的*治智慧,又需要高超的业务能力。
下半年,各报要设专门机构、明确专人,加强舆情研判工作,组织舆论监督稿件,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配合*委*府推进舆情管理和民意表达。
3
“顾后”需要三审三校的严要求
疫情以来,相信所有报台的总编辑基本无休,如履薄冰,如坐针毡,严防死守。稍有疏忽,低级红、高级黑的报道就会酿成大事故。
诸如:言论刊发上比喻不妥、过度煽情和渲染悲情造成公众误解、未经核实抢发带来低级错误,乌龙事件也不断发生,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没有火眼金睛肯定不行。
《传媒融中对》建议:下半年,各报要加强审核把关,对“三审三校”来一次全员过堂考试,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职业技能是否需要提升?
03
倒逼内容产业:不仅“叫好”,更要“叫座”
疫情期间,各报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新闻内容将主旋律的声音唱得更响,内容生产一片叫好声,但是内容产业处于“喝彩声声声不断,沿街呐喊无人埋单”的博弈困境。内容产业不仅叫好,更要叫座,能够为报社带来收入。
疫情期间,老牌媒体《财新》在社交媒体上成了网红,杂志被抢购一空,还要预订,很多抢到的人都在微博上晒。财新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内容在叫好的同时,也能带来叫座的收入。
1
在*务服务上“叫座”
下半年,如果各家报社在*务服务上没有创新,提升互联网舆论场上“带节奏”的关键能力,*府购买宣传就不会轻松拿到。
年3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执行,对网络行为制定了相关细则,并从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层面对网络内容生态进行规范管理。为*府提供*务服务,在风控管理上发力,是未来*媒较大的收入来源。
《传媒融中对》认为:5G入局后,*务服务的机会会更多,各家报社要探索如何在智慧*务深度应用、虚拟服务大厅、自助*务服务等创新业务和应用场景上提升能力。下半年,*府和有关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频次会大幅增加,这是*报的一个较好机会。
比如*报搞新闻发布厅,既有场地、人员、设备、技术、渠道等综合优势,又有强大的公信力助阵,还有国内外媒体互通互联优势,是个富矿,值得深挖。新闻发布厅聚焦了*府资源,是*务服务的较好平台,并能对接后续的内容产业服务,*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
图为盐阜大众报运维的盐城市新闻发布厅,提升舆论场上“带节奏”的能力,集新闻发布、*策解读、高端访谈、会务接待、网络直播、全网传播为一体。
2
在内容分发上“叫座”
5G来临后,万物皆媒,电梯、户外、汽车、眼镜都是媒体,万媒上要分发内容,就要有人来管理,没有编审管理的内容,存在相当的*策性风险和失序。如何对内容进行安全分发、切合区域特点精准分发,都是商业媒体头疼的问题。
《传媒融中对》认为:各家报社深耕区域,对*策把握驾轻就熟,对民生民情胸有成竹,无疑是当地最好的运维商。可以通过内容过滤筛查、Feed信息流分发,收取内容服务费,还能在用户与平台达成交易后,报社作为服务商再提成管理费。此外,为互联网平台提供内容以及原创文章转载授权,也是从事版权服务,取得收入的方式。
3
在媒体平台上“叫座”
下半年,各家报社要向智媒体、智慧*务、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为新时代治国理*服务,从单一的内容生产商,向全媒体内容产业整合服务商转型。
各报要设计和打造各自的云平台,以盐阜大众报“众媒云”为例,在全面深化改革,完成了组织生态再造后,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打造了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众媒云,入选江苏省出版传媒融合发展优秀案例。“众媒云”有“众报、众网、众微、众端、众厅、众号、众屏”七大发布平台;“众文、众视、众智、众趣、众听、众图、众漫”七大内容品牌;形成“红、橙、*、绿、青、蓝、紫”七大产品矩阵;再造“策、调、采、编、发、传、管”七大融媒流程;通过B2B、B2G、B2C、B2G2C、B2C2B、O2O、C2M七大合作模式,与客户携手共进。
04
倒逼流量变现:不仅“可望”,更要“可及”
对报业而言,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不是新冠肺炎,而是流量变现。一方面阅读量屡创新高,流量“可望”,一方面流量无法变现,“可望不可及”。
特别是5G入局后,未来三年是5G的换机高峰期,如果不投入APP预装维持费,一个非常用的新闻APP即将在新手机上成为“僵尸”。想维持,每个用户每月维持费用至少为1元,50万用户,一年运维费万元,加上人工、技术、办公经费,一年至少要投入-万元,三年的换机陷阱,要烧掉近万元,各家报社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到它能够挣钱的那一天呢?
1
在盈利模式上“可及”
盈利模式即报社赚钱的方法,盈利模式重构,需要分析报业核心能力和核心资源,明确用户是谁?我们能解决用户什么痛点?渠道在哪里?产品是什么?从哪里赚钱?
上半年,“宅经济”大大催热了线上市场,用户“宅”在家中使得线上消费发生井喷,长视频出现增长,影视点播业务高涨,文学、游戏、漫画的用户覆盖度明显提升。换个角度看,疫期或许是一个让传统主流媒体将原来的读者、观众尽快转化成自己的私域流量的契机。
《传媒融中对》建议:下半年,各家报社需要对报业内容系统、运营系统、执行系统重构,对收入模型重新设计,实现赋能、转化、变现。比如社群营销的盈利模式,是将媒体的公信力和内容赋能,通过介入社群活动,实现用户转化,最终通过线下活动设计盈利点,带来收入。盈利模式重构,是一整套价值体系的重新梳理。需要摈弃传统PC思维,调结构、转方式、换流程,全员转型。
2
在解决痛点上“可及”
流量无法变现的痛点是用户没有下沉,各家报社的客户端都在宣称自己有多少用户,但实际上他们既不了解用户,也不知道如何与用户连接。由于后台没有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持,绝大多数报社的APP没有精准推送、没有用户行为分析系统、没有用户画像系统、更没有用户和客户管理系统。
首先要打造差异化的内容生产能力,通过算法支撑,形成千人千面的内容生产平台。再通过社群传播,吸引用户,形成场景式交互传播的能力。最终通过内容平台绑定用户,累积用户和媒资后,形成营销和带货的能力,完成付费的闭环。
3
在抢抓商机上“可及”
疫情结束后,线上获客、线上购物、线上营销、线上办公、线上教育都将成为热点行业,热点在哪里,机遇就在哪里,各报要抓住机会。
一是抓住线下营销的新商机。下半年,营销活动会出现新的高潮,以往常规的营销方案会很Low,对于报业经营人员来说,要充分发挥报社线下活动的优势,抓住线下营销的新商机。为此,盐阜大众报专门在一楼大厅装修了一个全新的网红活动厅(见下图),聚合线上线下,整合私域流量,构建一个“社群+直播+线下活动+圈层交互+场景营销”的线下营销系统。
二是抓住卫生健康需求的新商机。下半年,公众对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