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悠悠千载,话说春秋之文姜齐鲁晚报网
TUhjnbcbe - 2023/11/30 0:25: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www.wzqsyl.com/m/

文姜,生活在春秋早期,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的妹妹;是鲁国国君鲁桓公的夫人、鲁庄公的母亲。多次会齐侯、享齐侯、如齐师,在当时身为妇人这些行为都是悖礼之事,在鲁国那样尊崇礼法的国家必受责难。

最惹人非议的还是和兄长齐襄公早有不伦之恋,与夫君鲁桓公出访齐国的时候,两人旧情复燃,被鲁桓公发现,齐襄公派人醉杀鲁桓公。两千七百年以来,人们一直都这样认为,至今受人耻笑。

“文姜”不是她生前的名字,而是鲁国人所上的谥号,并未如其他诸侯的国君夫人,随丈夫而谥号为“桓姜”。“经天纬地曰文”,还是很好的谥号。历史上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历史典籍中的记载。

最早、最权威的记载是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经:“桓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鲁桓公十八年,鲁侯姬允与齐侯诸儿相会于泺地,就是今天的济南。距离齐都临淄不远了,鲁侯夫妻二人于是到齐国访问。呆了将近三个月时间,在四月丙子日,鲁桓公死于齐国。只有客观简练的叙述,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

《左传》记载:“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还是说在齐国临淄,齐侯与文姜私通,鲁桓公质问文姜后,文姜告诉了齐襄公。一场宴会后,齐襄公指使公子彭生扶着鲁桓公上车,鲁桓公就死在了车上。

《公羊传》记载:夫人“与弑公也。其与弑公奈何?夫人谮公于齐侯,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齐侯怒,与之饮酒。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于其乘焉,协干而杀之。”

是说文姜参与谋杀亲夫鲁桓公,文姜向齐侯说丈夫的坏话。太子姬同本是鲁桓公与文姜所生的儿子,鲁桓公怀疑太子同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齐襄公的儿子,所以质问文姜。饮酒后,齐襄公指使公子彭生送鲁桓公上车,彭生趁机折断其肋骨,鲁桓公因此而死。

《榖梁传》记载:“君弑,贼不讨。”也认为齐国人弑杀了国君鲁桓公,鲁国却不能讨伐贼人。

《史记》的记载与上述差不多: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桓公来齐,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告齐襄公。饮酒醉之。《世家齐太公》:“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世家鲁周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胁,公死于车。”一个是“拉杀”,一个是“摺其胁”,最后的结果相同。

以上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记载,都是说文姜私通齐襄公,一场宴会后,齐襄公指使彭生暗中使坏,鲁桓公死于车上。这样所记述的历史还有疑问吗?

二、西周及春秋早期的齐国和鲁国。

根据《史记》记载:

齐国,是周武王伐商克纣后,封功臣师尚父于齐营丘。太公至国,修*,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之。

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叛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到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获得征伐权力,为大国。

鲁国,是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伯禽三年而后报*周公。

周公曰:“何迟也?”

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当初,齐国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周公。

周公曰:“何疾也?”

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及后闻伯禽报*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受此影响,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但是,自西周建立直至春秋早期,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鲁国不弱于齐国,甚至鲁国强于齐国。

鲁国享有郊祭周文王和天子礼乐等特权。《诗经》中鲁国的诗歌,与周、商并称为“颂”,那是庙堂之作,《齐风》只是乡野所传唱。

鲁国的文治昌盛,武功也很强。“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从鲁侯伯禽作《肸誓》看,鲁国更享有征伐之权,有着对淮夷、徐戎的征伐权力,远达至于江淮流域。鲁国强于众国。

齐国在分封之初非常小:“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

所谓“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周公旦、太公尚同时在宗周辅佐周成王,成王赐予二人盟约,希望二人后世的子孙不要相互伤害。盟誓收藏在盟府,由姜太公保管。而从由“大师职之”来看,鲁国是强势的一方,有能力施加伤害,那不是要防备齐国攻伐鲁国,而是防备鲁国攻伐齐国。只是时移世易,后来两国的实力反转了,而成为齐国不能攻伐鲁国的誓约。最初的鲁国根本不与齐国通婚,与齐国通婚开始于鲁桓公。

三、周公的画地为牢。

鲁国拥有众多特权,强于齐国的情况下,周公旦依然做出安排,避免后世鲁国衰弱而“北面事齐”的事发生,可称为“画地为牢”之法。

在齐国东部、东南部,分封纪国、州国等姜姓国家,以分齐国之地、之民。在齐国西部,分封谭国。根据《诗经硕人》“谭公维私”和《春秋》桓公五年“州公如曹”的记载,谭国、州国都是公爵国家,位于分封序列:公、侯、伯、子、男等级的第一位,爵尊而位显,使齐国不敢擅自侵伐。

西面的谭国,即是现在的城子崖遗址,有学者认为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建国。距离城子崖遗址不远,又有更久远的焦家遗址、西河遗址,后来的济南建城就开始于此,几千年以来代有人居。地理位置重要,素称青济喉襟、泰莱要冲。

谭国实为大国。齐庄公时,齐人以与之通婚为荣耀。齐国西出中原,必然经过谭国。通过联姻、蚕食,晚至齐僖公时而实现突破,到齐桓公时灭亡谭国。所谓“谭子奔莒”,不过是鲁人鄙夷东夷人,所谓“用夷礼,故曰子。”

齐国与纪国,两国都城相距不足百里,淄水的中游就是天然边界,也是齐、纪之间的生死线。齐国的都城临淄坐落在淄水西岸,纪国的重地酅邑(后为安平邑)坐落在淄水东岸,无论哪一方跨过了淄水,都会给对方造成致命威胁。

齐国建立一百多年后,齐哀公尝试挑战纪国,纪侯谮之天王,周天子烹杀齐哀公。使纪国彻底倒向王室和鲁国,只有那样才能生存下去。鲁国与纪国通婚要早于齐国,鲁桓公时鲁、纪关系也好于鲁、齐,纪国也通婚于王室,共同的利益促使纪国要誓死扼守淄水,而鲁国是其背后的强大外援。

齐国,南面有泰沂山脉阻隔,北面有河、海拦截,当时海岸更近内陆,四周多是夷狄之人。三百多年里,齐纪以淄水分界,而把齐国局限在一片狭小地域,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纪国的存在如同齐国的梦魇,齐师如果远出中原,纪国在背后随时可以插一刀。二百多年后的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就是趁吴王夫差北上中原时,攻占了吴国的都城,导致夫差自杀吴国灭亡。两千多年前的人已经深谙地缘*治的奥妙。

但时间是真正的大师。三百年间,王室衰弱,诸侯征伐,因为实行不同的*策,导致齐鲁国力的增损变化。齐哀公之后,又一百多年过去,百年生聚教训,齐国实力增强。齐僖公交好郑国,成功吞并州国,成为春秋小霸。而即使把女儿文姜嫁给鲁桓公,也在图谋纪国时失败。

到齐襄公时,已经是齐哀公惨遭烹杀后的第九位国君,还是不忘记跨过淄水。齐国要发展强大,必须要如此。这就是齐襄公为何,非报纪国九世之仇的原因。鲁国作为纪国的盟国,始作俑者,背后的推手,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四、对鲁桓公的分析。

单看《史记》,会以为鲁桓公是昏聩之主,听信妇人之言,因此失去性命。但结合《春秋左传》综合分析,鲁桓公实为执*能力很强,性格强势、甚至冷酷的君主。

鲁惠公本来有正妻,但未生下嫡子,去世了;惠公又娶夫人仲子,生子姬允;姬息是鲁惠公的庶长子。鲁惠公去世,嫡子允应该即位,但是年幼,由姬息代为摄*。鲁国的史书《春秋》就开始于此,并把执*的姬息作为国君来记录,谥号为“隐公”。

鲁隐公十一年,姬允长大了,鲁国面临谁做国君的问题。隐公施*不错,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公子翚,或是鲁惠公兄弟,或与息、允是兄弟,谄媚于鲁隐公:杀掉姬允,您继续做国君。隐公拒绝:我只是摄*,马上还*于姬允。姬翚恐惧了,转向姬允说:姬息想永远做国君,要杀掉您,请求杀了息。当时的姬允不过二十岁,冷血利索,支持翚弑杀隐公,即位为君,是为鲁桓公。

鲁桓公为君十八年。桓公二年,纳郜国大鼎于周公庙,有人提出意见;以后十多年里,这种事再没有发生。可能是鲁桓公改正了,也可能是稳控了朝局。之前的隐公和之后的庄公,常有大夫不听国君命令,但在鲁桓公时,没有发生这种事。

执*前期(元年至九年)。

与郑国、戎国、齐国结盟,迎娶文姜,干预宋乱;扩大对附庸国的影响,攻伐杞国、邾国,滕国、杞国、曹国来朝见;巩固与纪国关系,阅兵震慑。

执*中期(十年至十五年)。

与杞、莒国结盟,巩固与东南部国家关系;齐、郑、卫国结盟后,鲁国与宋、陈、蔡国结盟。

郑庄公去世,郑国局势变化,五次会见宋国国君,调解宋郑矛盾;宋国不和解,转向与郑国结盟,攻打宋国,成功拆散齐国与郑国多年的同盟关系。

鲁、郑、纪国为一方,齐、宋、卫、南燕国为一方,在纪国大战(穀梁传),鲁国一方胜利。此后的齐僖公不到两年去世,可能因此抑郁而终。

执*后期(十六年后)。

郑国局势变化,原来交好鲁国的国君被赶跑,鲁桓公又联合宋、卫、陈国两次伐郑,欲使原来的国君姬突复位。之后转变策略,欲调解齐、纪矛盾,导致齐国试探性进攻;会齐侯于泺,如齐,之后在齐国去世。

从其活动轨迹看,鲁桓公并不昏聩,完全是一个“理性人”,重点活动都是围绕着保护纪国,针对齐国而联盟和反联盟,都是在捍卫鲁国利益。

一个父权至上的国家,正当壮年的强势君主,会受夫人的蛊惑冒然如齐?齐国一定是抛出诱人的条件,打动了鲁桓公。这可能是齐国新开凿的齐渠。从泺水北行,正好乘船顺流济水而下,在梁邹进入齐渠,可以直抵临淄。鲁齐也面临新的关系需要调整,这才到达齐国,并居住了三个月。

五、对齐襄公的分析。

齐襄公给人的印象是,刚即位就绌公孙无知秩服,无知怨;瓜熟不代,言而无信,数欺大臣;杀彭生以谢鲁,杀诛数不当;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淫于妇人,完全是一位负面形象的君主。事实果真如此吗?

鲁桓公十五年,齐襄公即位,是为齐襄公元年。这一年郑国局势动荡,郑昭公复位,郑厉公居住栎地;鲁桓公会齐侯于艾,商议郑国、许国的局势,齐襄公未参与攻伐郑国。那样做有利于齐国。

二年,接纳逃亡到齐国的卫惠公,谋划合适时机送卫惠公回卫国复辟。

三年,对鲁桓公调解齐国与纪国的矛盾表达不满,齐国攻伐鲁国,测试鲁国的反应。郑国发生大夫高渠弥弑杀郑昭公,立子亹为国君的事件。

四年,春,会鲁桓公于泺,鲁桓公与夫人如齐;四月,鲁桓公薨于齐。

七月,齐襄公率*于首止,杀郑国国君子亹,车裂高渠弥,拆散郑、鲁联盟,使郑国再无力干涉齐国,报复郑国背叛齐郑联盟,告慰齐僖公。

震惊诸侯的同时,马上回兵伐纪,趁着鲁桓公新死,太子同年幼,齐国攻占了纪国,终于为齐国的兴起获得先决条件。

五年,交好周王室,迎娶王姬为夫人;攻占纪国的郱(今安丘西)、鄑(昌邑西北)、郚(安丘西南)。之后,对纪国采取分化瓦解*策,最终灭亡纪国,报了“九世之仇”,完成一百多年来几代齐国国君的夙愿。

十三年冬,被公孙无知弑杀,临死时还有忠勇之士追随。

齐襄公也是理性人,也很强势,其作为都是为了齐国的利益。蚕食谭国、吞并州国、伐灭纪国,短时间内齐国疆域扩大,原来这些国家的人必然反抗,齐国调集力量镇抚,不免冲击正常秩序而激化矛盾,从而导致被弑杀。

因为前几任国君打下坚实基础,祖父齐庄公在位64年,父亲齐僖公、兄长齐襄公的开疆拓土,到齐桓公时享其成,任用管仲等贤臣,调整*策,进行改革,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的第一个霸主,辉煌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前人辛苦的开创。

六、对文姜的分析。

除上述记载,《春秋》中鲁庄公弱冠之前,除一次被动“孙于齐”,有五次文姜会齐侯、享齐侯、如齐师的记载。“三传”多持批评意见。

《左传》: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庄公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毂梁传》:“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礼也;妇人不言会,言会,非正也;飨,甚矣。”每次都是非正、非礼、甚矣。

《公羊传》对文姜会齐侯未记载,不予置评,好像已经出离愤怒。

如果说文姜会齐侯,就是私通齐襄公,之后文姜如齐、如莒,就是私通齐侯小白和莒子?实际上鲁庄公未成年时,文姜不但参与了鲁国*事,从“如齐师”看,还介入*事。可能是她派“公子庆帅师伐於馀丘”,以此昭示,体现尊亲,公子庆当时十二三岁,伐邾子国或没有危险。等鲁国与齐国联合攻伐卫国时,而派公子柔参战。

文姜,不是其生前的名字,活着的时候,应称为姜氏;按照惯例,死后应随丈夫鲁桓公谥号为“桓姜”,谥号文姜显示出不一般。文姜或是历史上国君年幼、母亲参*的第一人。后世之人多贪权,母子产生矛盾,鲁庄公成年后,即少见记载。

《诗经》中几首诗,后人多以为是讽刺文姜的淫奔之诗。孔子编辑《诗》,去除重复,“取可施于礼义者,留下三百五篇。”并评价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如果是宣扬淫奔之诗,孔子早已删去。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兿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鞫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南山》描写了出嫁的女子,离开父母家,去到丈夫家时的矛盾复杂心情。女子出嫁,称为归,再不能像做姑娘时,那样自由自在了。本是简单明了,而非把雄狐解读成齐襄公,其实为起兴之法,也可以理解为鲁桓公。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载驱》描写鲁国迎亲的队伍,接上齐国的公主文姜,踏上了鲁国的土地。车子华美,骏马飞驰,汶水浩荡,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国君新妇。连日来矛盾的心情,开始变得愉悦,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敝笱》描写文姜随从众多,随意出入齐鲁两国,被比喻为鱼篓破漏,鱼儿游来游去。鲁人怕是惊呆住,女人哪能抛头露面、参与*事?鲁国如同王室,是男权社会,女性形象多是伟大的妻子和母亲。

武王伐纣,把商纣王听信妇人之言作为罪状,“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一百多年后,孔子见南子,南子尚在絺帷中。齐人习俗多近殷商,商代有女*事家*治家妇好,文姜可为历史上可稽考的第二位女*治家。

七、鲁桓公“谪之”的真正原因。

在齐国的时候,鲁桓公为何质问文姜?对“谪之”记载最详细的是《公羊传》,最经不起推敲的也是《公羊传》。

根据《春秋》桓公“三年九月,夫人姜氏至自齐。”“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十八年春,公与夫人如齐。”等记载,在十五年的时间里,《春秋》中并没有文姜回到过齐国或者与齐襄公会面的记载。

自从嫁到鲁国,到生下太子同,中间有三年的时间。今天再看,“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的指责变得可笑。鲁庄公是一位智商正常的君主。

假设说,真的存在不伦之恋,也是齐国最隐秘的宫闱秘事,怎么会随便让人知道并记录于史书?还翻出陈年旧账惊恐地告诉齐侯?

不能见于正史,只能靠耳口相传,但已经不同于亲历者的口述历史。

可能的真相是:文姜肩负特殊使命。

根据《史记》《左传》可推知,文姜出嫁时已经二十多岁,比之十五及笄而嫁的女子,是那时的老姑娘。齐国受困于鲁国与纪国的同盟关系,齐僖公欲实现突破,才用嫁女之法,以此来影响鲁国的*策,后来因为伦理问题而放弃。

这项计划是齐国机密,知情者有齐侯禄父、母弟仲年,太子诸儿与文姜具体执行,这才来往密切,令人遐想。作为国君觉得可以尝试,作为父亲觉得不妥,才有“齐侯逾境送女”,进入鲁国的超常举动,年末又派母弟仲年去探望。

如果说文姜有“错误”,就是生下四个儿子,同、庆、牙、友,后世出现了“三桓”,而分封制本是周朝的立国之本,而且是百年之后,与之没有多大关系了。

齐襄公一定动过杀机,想趁机除掉鲁桓公,与文姜争于密室,引人怀疑。文姜一定不同意,那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一边是父族、一边是夫族,等问题的困扰。或许以“世世子孙,无相害也”的盟誓来辩驳,使齐襄公敬畏。终齐鲁之世,两国互有侵伐争战,更多是通婚友好,甚至田齐代姜齐后,这个盟誓还被遵守着,最终鲁国亡于楚国。鲁桓公滞留齐国三月余,感觉到了什么,才质问文姜。

八、鲁桓公是否死于谋杀?

齐国有强烈的动机,充足的时间策划,最后却用低劣手法,大庭广众之下实施完成?鲁桓公已经有了警觉还被醉酒?壮年男子,一抱之下,还被折断肋骨?

《公羊传》《穀梁传》开始时耳口相授,到西汉才成书,流传中可能杂入臆断,《左传》也有漫长的成书过程,《史记》写作最晚。几本典籍所记载的也有差异。《公羊》在当时已经有“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矛盾,实际上说法各异,而不能统一。

回到最初的本源《春秋》,鲁桓公去了齐国,去世了。可能是正常死亡,可能是非正常死亡。但后人总认为,《春秋》文辞约而指博,笔则笔,削则削,总想挖掘出背后的微言大义。孔子所表述的可能就是正常的死亡。

鲁桓公去世,鲁国只是“礼成不返,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而没有出兵讨伐。从文姜没有参加太子即位、“孙于齐”来看,反对者很强大。如果鲁桓公死于谋杀,这些人应该籍此行动,但经传中没有记载。

父亲鲁桓公死亡时,鲁庄公已经十二岁,应该有足够的记忆。如果真死于齐国谋杀,难道不会复仇?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当时鲁国并不弱小。相反,成年后的鲁庄公多次如齐,一呆就是几个月,难道不怕谋杀再次上演?并且,最后还是从齐国娶妻。

鲁僖公也是这样。受三传赞扬的成季,也多次如齐。这些接受周礼教育的贵族,难道一点羞耻感都没有?或是他们并不认为鲁桓公死于谋杀!鲁桓公死亡的第二年,王室送来王姬,嫁给齐襄公作夫人,鲁国协助王室办理婚嫁,周王室或是也不认为齐国谋杀了鲁桓公。

鲁桓和齐襄,都是有为的君主,曾经为自己的国家很拼;文姜是除商代妇好,历史上可稽考的女*治家;他们都是情感正常的人,却受三角绯闻之祸。只有明白了鲁桓公、齐襄公与文姜三人之间的真实关系,才会正确理解春秋早期的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国家关系。

九、鲁桓公死因的推测。

宋国武公十八年(前年),鲁桓公的母亲仲子出生;同年,仲子的父亲宋武公去世。西晋杜预认为,仲子死于鲁隐公二年(前年)十二月。这样推算,仲子去世时不足28岁。古代的女子,十五及笄,成年待嫁;仲子十七八岁生鲁桓公,惠公去世时,桓公或九岁。十一年后,男子二十行冠礼成年,面临君位交接,才生出鲁隐公被弑杀之祸。

《春秋》经在隐公元年、二年、三年,分别有三场关于葬礼的记述,分别是:

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周天子派人来鲁国赠送,襄助惠公、仲子丧葬的物品。

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鲁桓公的母亲仲子去世。

三年“夏四月辛卯,君氏卒。”鲁隐公的母亲声子去世。

《左传》是如上解释经书的。而产生出一个问题,当时仲子未死,何来助丧之物?《公羊》《榖粱》也多有抵牾。

《公羊传》以为,元年时仲子已经去世;二年去世的“夫人子氏”是隐公的母亲;三年去世的君氏,实为尹氏,是周王室的大夫。

《榖梁传》以为,元年的“惠公仲子”实为一人,是鲁惠公的母亲;“夫人子氏”是隐公的妻子;三年的君氏,即尹氏,也认为是王室大夫。

事实只有一个,却有不同的解答。后人读史,只能选择更合理的一个。或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鲁惠公去世不久,仲子随之去世,时年26岁,依然很年轻。

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如果去掉神秘色彩,仲子的手掌不同于一般人。所谓手掌上有特殊的掌纹,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特征。这才使仲子年纪轻轻就去世。并且,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给了儿子鲁桓公。鲁桓公去世时也就是38岁。正是这种隐疾,使鲁桓公恰恰死在了那个时间和那个场合。

十、齐国的女性。

齐国的女人本来美丽而伟大。邑姜,姜太公之女,周武王王后,周成王、晋叔虞的母亲。庄姜,《诗经》中最美的女子。但到了宣姜、文姜这对姊妹花,却逐渐被污名化。

宣姜,本是卫宣公为太子伋所娶的新妇,见其美而自取之,使卫国生出一番变故。“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还有晋国的齐姜,“晋献公烝于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

都是一个“烝”字惹的祸。但都符合那时的社会风俗,是华夏古老风俗的遗存,与司马迁所记载的匈奴人相似,这就与后世的伦理产生矛盾。本来齐国的女性美丽聪慧忠贞,履行妻子的责任和母亲的义务,悉心养育子女。千百年后的人们,却拿着自己的标尺去评判前人,无异于圆凿方枘缘木求鱼,并把复杂的人性简单化脸谱化。

壹点号海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悠悠千载,话说春秋之文姜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