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慧丽
济南市山体资源丰富,加强山体资源保护,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彰显泉城特色、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长期开采、开山修路等建设行为造成部分山体破损,与城市发展新格局不相适应。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成员、总工程师马振海表示,年,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投入资金约1.7亿元,治理山体破损点86处,完成废弃露天开采矿山治理面积约公顷,国土综合整治面积约公顷。
种植多棵苗木修复破损山体
12月10日,记者在济南市市中区山东大学兴隆校区东北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现场看到,施工工人正在对土地进行平整,山上也已经种满了不同种类的植物。这里受露天采矿和后期小岭安置房建设、村庄搬迁等影响,出现了山体破损、渣石堆积等地质环境问题,破坏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景观,存在视觉污染。
虽然正在修复的过程中,但这处山体已经看不出原先破损的样子了。现场工作人介绍,项目通过上覆0.8米的种植土,种植刺槐、侧柏、*栌、雪松、银杏、五角枫、大叶女贞、紫叶李、白皮松、樱花、榆叶梅、紫荆、流苏和连翘等三千多棵苗木。这样修复后,这处山体的地质灾害隐患就将得到解除,而各色植物还将点缀山体。
山东省地矿测绘院工程开发处主任姜全果说,这处山体修复从年7月中旬开始施工,通过渣土回填内倒整理、修建挡土墙、场地平整、种植土回填及绿化等工程措施,解决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了治理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破损山体的破坏历年来积累比较多,济南市山体资源丰富,因开采、开山修路等建设行为会造成部分山体破损。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要目标,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卧牛山山体公园就是济南开展山体生态修复,将被损坏的山体修复为山体景观的一个成功样板。修复过程中,原有的残留山体、断崖、采石水坑、填埋平坦地、遗留碎石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还打造了卧牛遗韵、森林雾语、香漫溪涧、野花谷、望崖飞瀑、岩石花园、景观水潭等景观,重塑“齐烟九点”的美景,充分展示了山石之美、水景之美、植被之美、历史文化之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景观。
废弃矿山变优质庄园
平阴县安城镇北山废弃矿山治理区,具备土地整理条件,通过“立面披绿、平面造地”的方式,结合土地整理进行生态修复。
莱芜区苗山镇大漫子村矿山治理过程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遵循*府主导、社会投入、因地制宜、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先利用企业自有资金进行治理,再通过新增土地指标进行交易和项目产业化发展实现收益,探索出了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治理的新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废弃地复垦、土地提质改造三个步骤进行综合治理。总投资万元,治理面积余亩,新增耕地亩,同时引入社会投资,打造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使原先无法利用的废弃矿山变为优质庄园,对苗山镇农业、农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治理手段,恢复了我市山青水绿交融的自然景观。”马振海表示。
山体保护有法可循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先后出台了《济南市山体保护规划(-年)》,使山体保护有了法治遵循,建立山体保护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对全市山体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完成《济南市中心城山体周边建设控制规划》,控制引导山体周边观山视廊、开敞空间、建筑高度、风格色彩等内容,充分挖掘和彰显泉城山水特色。
为系统化推进全市山体保护和破损山体修复工作,改善山体生态环境,发挥山体生态功能,加快生态济南建设,结合济南市实际,马振海说,今年12月,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了《济南市破损山体整治工作方案》三年治理计划,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求,马振海说,下一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高起点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实全国和省级生态保护格局、生态修复目标任务,确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高城市生态品质;高标准落实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时序安排等,建设生态缓冲带、连通生态廊道,发挥生态修复作用,促进形成点线面结合、生态功能互为支撑的国土空间格局;高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