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科幻到纪实追忆叶永烈,羊城晚报见证他
TUhjnbcbe - 2023/11/11 20:08:00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44024.html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磊图/受访者供图

年5月15日,著名作家医院去世,享年80岁。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年生于浙江温州,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第一次发表作品时只有11岁,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里,无论是科普文学、纪实文学还是游记散文,皆有出色的代表作,晚年还进行小说创作。

年,叶永烈接受羊城晚报独家专访翁小筑摄

叶永烈生前与羊城晚报之间交情深厚,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说《黑影》首发于羊城晚报,反响很大;他在羊城晚报上共发表了包括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等多篇作品。

早期科幻小说经典《黑影》最早在羊城晚报连载

“80年代初,我的科幻小说《黑影》最早在《羊城晚报》连载。”年,叶永烈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黑影》的连载在当时影响很大,珠江电影制片厂打算将其改编为电影。

年12月3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刊登了叶永烈最新小说《黑影》预告:“《*山黑影》是一部惊险科学幻想小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富有幻想色彩,在跌宕处常有意外之笔。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元旦起在本版连载。”

自年12月30日至年3月27日,《黑影》在羊城晚报上整整连载了四个月,反响热烈。该部作品甚至成为叶永烈从科普作家走向纪实文学创作的一个节点。

在走向纪实文学之前,科普作家是叶永烈身上最耀眼也最知名的一个标签。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叶永烈,在20岁时写了科普图书《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飞机会怕小鸟”“为什么鱼可以在水里呼吸”“为什么发芽的土豆不能吃”……这些有趣古怪的问题伴随着很多孩子的童年,叶永烈像全能的“多啦A梦”给出了答案,这本书影响了几代人,成为许多孩子的科学启蒙。

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

《小灵通漫游未来》更是打开了那个年代孩子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同时具有科学与文学启蒙的双重意义。

读者得知叶永烈去世的消息后,纷纷表示惋惜哀悼。有读者说,第一次阅读《小灵通漫游未来》时被深深震撼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能想象出一种会自动显示时间的电子手表,可以在天上飞还不会相撞的汽车,叶永烈老师的想象力着实让人佩服。”

《小灵通漫游未来》

也有网友评论说,该书是打开他自由畅想,通往心灵迷幻世界的“金钥匙”,“《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接触的第一本科幻书籍,大A4开本,图文并茂。书里面的情节,在我整个童年到少年时期,启迪我仰望星空、憧憬未来。”

文体实验的多面手:从科普创作到纪实文学

年之后,叶永烈开始由科普写作转向致力于非虚构写作,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叶永烈创作了一大批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兴亡》《陈伯达传》《出没风波里》《邓小平改变中国》《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胡乔木》、《傅雷与傅聪》《江青传》……一头扎进历史的叶永烈给我们留下了近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

叶永烈与其作品《邓小平改变中国》

年9月20日,叶永烈长篇纪实文学《毛泽东的崛起》在羊城晚报开始连载,一直持续到年12月25日,三个月时间里共发表53篇。

《毛泽东的崛起》是叶永烈续《红色的起点》之后又一力作,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围绕毛泽东的沉浮,细致地描述了年至年中国革命的历史。为写此书,作者行万里路,采访众多历史见证人和知情人,发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

谈到传记写作时,叶永烈生前称自己三十余年坚持“九字方针”——“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他选择传主也有自己鲜明的原则,一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差;二是能够折射一段中国当代重要的历史;三是没人写过,即使有人写但写得浅或写得不好。

在叶永烈看来,纪实文学的创作“七分跑,三分写”,非常辛苦,怕苦怕累的不要干这一行。

除了科普创作和纪实文学,年开始,叶永烈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万字的“上海三部曲”,这三部长篇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上海。

叶永烈:我跟羊城晚报感情很深

年8月11日,叶永烈在羊城晚报副刊上发表《冰心说梁实秋:他最像“一朵鸡冠花”》,这也是他在羊城晚报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从年到年,羊城晚报几乎见证了叶永烈的整个创作轨迹:他发表的作品涉及科幻、纪实、都市小说、游记散文等多种类型;在羊城晚报报纸采编系统数据库里,可以检索到他历年发表在本报的作品就有篇之多(含连载)!

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叶永烈不仅是羊城晚报的作者,更是这张报纸的老朋友。他与羊城晚报几代副刊编辑皆有交谊,也接受过羊城晚报数代文化记者的专访,他还曾携夫人参与报社组织的文学活动。

年叶永烈前来广州参加南国书香节活动,记者排队请叶永烈签名阙道华摄

年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吴小攀采访时,叶永烈说:“我在羊城晚报上发表过很多作品,对羊城晚报感情很深。”

曾在羊城晚报副刊做编辑的林超目前已退休,他告诉记者,叶永烈跟羊城晚报的很多编辑都是很好的朋友,“他每次来广州,几乎都会找我吃饭聊天,有了新作品也会第一时间跟我们打招呼,为人热情,非常健谈。”(更多新闻资讯,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科幻到纪实追忆叶永烈,羊城晚报见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