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扬州何处晓烟亭绿杨夜话
TUhjnbcbe - 2023/11/6 21:23:00

朱广盛

因为琢磨“跟着楹联读扬州”里面长堤春柳亭的一副对联:“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才知道此联原来悬挂在晓烟亭,后来借作长堤春柳亭的对联,由齐白石的弟子王板哉先生书写,切题切景,成为长堤春柳一景中的又一亮点。

至于“晓烟亭”在哪里,又有何历史,询诸多位学者,翻检史料,大体能梳理出个脉络。

《扬州画舫录》对此亭有段记载:扫垢山至此,蓊郁之气更盛,种树无不宜,居人多种桃树。北郊白桃花,以东岸江园为胜,红桃花以西岸桃花坞为胜。是地为桃花坞比邻,桃花自此方起,花中筑“晓烟亭”,联云:“佳气溢芳甸(赵孟[fǔ]),宿云澹野川(元好问)。”

《扬州画舫录》最早的刻本是乾隆六十年,乾隆五十八年,袁枚为此书作序。可见,晓烟亭在乾隆年间就有了,地点在桃花坞。而"桃花坞"旧址就是今天的徐园位置。

《平山堂图志》卷二的记载更为详实:

(斯堤)西接虹桥,为跨虹阁。阁后北折,东向为屋连楹,十有四(间)。屋尽处,穿竹径,迤北是为长堤。沿堤高柳,绵亘百余步。(南)为“浓阴草堂”,堂左由长廊至“浮春槛”。廊外遍植桃花与绿阴相间,槛左兀起(者)为“晓烟亭”。亭左为“曙光楼”(因其所构面东故也)。楼左由曲廊穿小屋,行(于)丛筱之)中。曲折以(北),至于韩园。

这段文字,我是从朱江先生的《扬州园林品赏录》“长堤春柳“词条引用过来的。长堤春柳乃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由虹桥而北,沿岸皆高柳,凝望如织。候选同知*为蒲沿堤东向为园。乾隆四十四年(),候选知府吴尊德重修。西接虹桥为“跨虹楼”,迤北有“浓阴草堂”、“浮春槛”、“晓烟亭”、“曙光楼”。乾隆四十八年()再修。

从晓烟亭对联的记载来看,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七胜迹(下)记载: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金棕亭博士(兆燕)扬州虹桥西岸晓烟亭联,集赵孟、元好问句。与李斗《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所不同的是,《楹联丛话》交代了集句联的作者金兆燕。金兆燕(-),字钟越,一字棕亭,安徽全椒人,乾隆三十一年49岁进士,51岁官扬州府学教授,62岁迁国子监博士,升监丞,曾任四库馆缮写处分校官。从金教授与扬州的关系来看,晓烟亭确系乾隆年间修建,只不过随着时光流逝,风雨侵蚀,晓烟亭也烟消云散了。

关于这座亭子,在诗人的笔下涉及不多,目前能找到的有清代诗人萧说的《红桥竹枝词》:

碧桃春暖六宫花,四面香云锁碧纱。

怕向晓烟亭畔立,茜裙人面忆崔家。

注云:扫垢山下为桃花坞,坞中有晓烟亭。

作者萧说,字绎之。清代乾隆间江都诗人,日徜伴于竹西梅岭之间,凭吊遗迹,歌诗咏之,著有《立云轩集》。看来也只有他这种有心人才会在笔下涉及到这座亭子。

可能因为知之者不多,搞错的情况屡屡出现。

杨克泉编《中华名亭经典对联荟萃》(北京金盾出版社年1月版)一书将“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把晓烟亭记到了趣园名下。趣园与桃花坞隔着一道河,一东一西,显然失当。

周仁忠先生《多情最是扬州柳》(年3月28《扬州晚报》老扬州)文中相关记述当是误解:

半道有亭凸出湖中,即晓烟亭。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猜摩欣赏美景的。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且有联曰: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

这里是把昔日的晓烟亭与今日的长堤春柳亭混淆了。混淆也是有原因的,长堤春柳亭原来的匾额和对联都是陈重庆所撰书,联云:

飞絮一溪烟,凤艒南巡他日梦;

新亭千古意,蝉嫣西蜀子云亭。

艒指小船。蝉嫣意为连属。“他日梦”与“子云亭”,运用借对手法,还暗藏典故。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的情景已成“他日梦”,眼前的长堤春柳亭,如同扬雄在西蜀的“子云亭”一般。

现在保留了陈重庆书写的匾额,移植了晓烟亭的对联,别人搞错的几率自然增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州何处晓烟亭绿杨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