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彭红丹张怀中伍玲李广* 高新麓谷记者袁路华朱莉
路是人走出来的,产业是人创造出来的。
作为长沙成立最早的产业园区,长沙高新区的变革,就浓缩在桐梓坡西路、岳麓大道和许龙路上。
这三条路上,有繁盛产业,有诗意栖居。
过去30多年,桐梓坡西路、岳麓大道见证、演绎了长沙高新区波澜壮阔的艰辛创业史、艰难转型史,集聚的产业、企业、人才成为园区当之无愧的压舱石。
闪烁产业未来之光的许龙路,正成长着下一个三十年的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将支撑长沙高新区踏上新征程,追逐新梦想。
湖南三安半导体产业园就位于许龙路上。
这个总投资约亿元、年产值超亿元的“巨无霸”企业,创造了项目建设“麓谷速度”——仅用11个月就实现一期点亮投产,建成全国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
这个代表园区产业未来、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精尖”项目,正在开启一段产业传奇——年导入碳化硅功率器件客户家,量产交付产品66款,制造的功率芯片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PFC电源等领域,助力长沙建成世界级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中心。
历经30多年,长沙高新区从弹丸之地发展为平方公里的产城高地;从建园初期不到50家企业,到现在拥有3.7万余家企业,在20多个细分领域走在全国最前列,夺得21项全球第一或全国第一。
今日之成绩,是昨日之实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过去30多年,长沙高新区始终不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敢于闯、敢于创、善于干、善于转。
可以说,一部长沙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长沙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史。
洞悉世界经济形势、瞄准全球产业动向、立足园区发展实际,长沙高新区转理念、转动能、转作风、转模式,奔向高质量,争创全国一流。
当前,长沙高新区正重新审视自我,再次出发,以国家站位、全球视野、未来思维,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向着“创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目标高歌猛进!
转理念
从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发展
时至四月,乍暖还寒。
长沙高新区早已春意浓浓,项目工地、生产车间里,忙得热火朝天。今年一季度,长沙高新区新开工项目13个,其中提前开工10个,新竣工3个,提前竣工2个。
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的调研和关怀,也为园区发展鼓足信心——
1月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长沙高新区调研威胜和中联重科。
2月2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专题调研长沙高新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
为何长沙高新区频频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青睐?
近两年,在创建“五好”园区目标引领下,长沙高新区蹚出了一条发展规划不断优化、现代化产业生态强劲提升、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营商环境品牌持续优化的新路子。
事非经过不知难。
事实上,这条新路子,长沙高新区一棒接着一棒跑,持续探索了30多年。
时钟拨回年,这一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驶向第一个十年的重要关口。彼时,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内容的“火炬计划”开始实施。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湘江之畔: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年3月,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成为全国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同年更名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长沙高新区”)。
因地处岳麓山下,长沙高新区又称“麓谷”,意为打造“岳麓山下的硅谷”。目标高远,起步艰难。缺钱、缺地、缺人……一块牌子,十几个人,开启创业之路。
时间如白驹过隙。30多年来,一代代高新人不忘初心,前赴后继,如今长沙高新区迈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回溯它的成长历程,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敢为人先,跳起摘桃的十年;第三个十年,转型升级,高速腾飞的十年。
发展初期,长沙高新区与其他园区一样,存在增长方式粗放、土地利用粗放、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一心图发展,重规模不重质量,重速度不重效益,尤其是对于到底发展什么优势产业,引进什么样的企业心中没数。“捡到篮子就是菜”,招商引资时,只要是来投资的就敞开大门。
长沙高新区*工委书记周庆年坦言,湖南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省,当时在吸引外资外商、改革开放方面,与沿海地区存在差距。此外,当时全国乃至省内出现不少经济开发区,均在争抢为数不多的外资外商。
在迷茫中前行,在争与抢中奋斗,长沙高新区逐步摸索,工程机械等产业优势逐步显现,中联重科等重量级的企业不断涌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盛况之下,几多隐忧。
观内部结构,园区发展比较粗放,科技创新含金量依旧不够,企业小而多,其他产业与工程机械产业相比,规模悬殊,产业链条也不够长,时有缺链断链等现象,亟需从“一业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
中联重科就是伴随长沙高新区成长起来的一家企业。
年,干了12年工程师的詹纯新开始创业。他和7名同事靠着借来的50万元白手起家,从按部就班的研究院走向了波澜壮阔的商业市场。
30年间,公司门前的大树已亭亭如盖,中联重科这家从国家级研究院孵化而来的企业也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联重科贡献了园区总产值的一半。由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强周期性,当时有人戏言,工程机械市场打个喷嚏,园区就会“得感冒”。
延伸产业链,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打造产业集群,迫在眉睫。年,中联重科投资亿元建设中联智慧产业城。年6月,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园区率先投产,9月,中联智慧产业城总部及三大智能制造园区掀开全面开工的序幕。
“未来,中联智慧产业城不仅将助力中联重科打造先进制造和智慧智能的未来企业,也将为湖南工程机械再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开创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新时代。”中联重科副总裁付玲憧憬道。
看外部环境,长沙高新区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侧有强兵”的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放眼全国,成都、西安、武汉、杭州等国家高新区“稳如泰山”,上海紫竹、南京、济南、宁波、厦门等新锐园区“来势不凡”。
高新人面临转型升级的新一轮大考。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转型升级,首先要转理念,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实体经济谋求转型升级是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遭遇重大挑战。
越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越要锐意进取、广开思路。
年6月,省委、省*府研究提出创建“五好”园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年11月,省第十二次*代会首次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吹响了“强省会”的号角。
今年1月8日,张庆伟在长沙高新区调研时强调,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月23日,吴桂英在长沙高新区调研时强调,在“攀高、升级、进位”中实现新一轮大提升,推动“五好”园区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强省会战略以及“攀高、升级、进位”,从中央到省市一系列战略和目标的制定,给长沙高新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更高的历史站位,更需要前瞻视野,洞彻未来,脚踏实地。早在年,长沙高新区就开始拉长短板,在移动互联网萌芽之际,向“数”而兴。
那时,长沙虽然拥有动漫湘*、电视湘*、出版湘*等“名片”,但在互联网上半场,长沙未能抢占先发优势。忧中有喜的是,全国互联网领域精英人士中近三分之一是湘籍人士,又恰逢互联网下半场拐点出现,长沙高新区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企业和人才集聚。
第一届岳麓峰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以熊晓鸽、姚劲波、李新宇、倪正东、徐少春、曾之杰、曾李青为主的“湖湘汇”的倡导下,于年9月20日在岳麓书院举行,就此开启一段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梦想之旅。走过8个年头的岳麓峰会不断迭代升级——规模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开放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广。
近年来,长沙高新区积极布局先进计算及其相关领域产业,引进了中国长城、中软国际等一大批行业领*企业。截至目前,数字产业关联企业数突破1.3万家,产业总体规模突破亿元。得益于此,年,长沙高新区麓谷园区实现企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5%。
“高新区的发展始终要坚持高质量、重效益,不在乎园区面积大小,而在于单位面积效益多少。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满足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有多少人就业、有多少税收,这才是重要的。除了优质高效产业项目外,作为高新区,一定要不忘初心、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把科技推向新的发展水平,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周庆年对园区如何转型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以规模定标准,而以“亩均论英雄”,是长沙高新区摒弃粗放型经济,迈向集约型经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步。
通过招商把关,提高项目质量。长沙高新区突出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严控投入产出比,产业链招商更趋精准,布局新兴产业目标更清,聚焦数字经济、新基建,一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快速落地,为园区未来产业发展凝聚新动能。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地产、设立孵化器,着力打造总部集群,通过腾笼换鸟,推进产能转换、产业升级、效益倍增。
长沙中电软件园一期占地约亩,拥有安克创新、中国长城等营收过50亿元的巨头企业,以及问卷星、映客、亚信、58到家、中软等营收过亿元的高成长型企业,其中活跃税收企业0家,税收过10万元的企业家,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60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20家,亩均税收达万元,成为高新区“亩均效益”领跑的产业园之一。
“得益于长沙高新区的*策红利,吸引众多信创、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企业聚集于中电软件园,这些企业血液里都流淌着科技创新的基因,从而具备提高亩均税收的先天条件。”谈及这一惊人成绩,长沙中电软件园副总经理黎璐十分谦虚。
中电软件园的高质量发展,是长沙高新区提升企业“亩均效益”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长沙高新区还通过减少土地闲置、推进项目分阶段有效供地等方式让土地多“生金”,其中,九芝堂、三诺生物、水羊股份等企业均实现了三次及以上供地,既提高了园区的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转动能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
春回大地,麓谷处处翻涌着转型发展的热潮。
沿着长沙河西主干道岳麓大道一路西行,映入眼帘的是中电长城总部基地、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中国IPO电商第一股水羊股份、年中国“独角兽”兴盛优选等一批长沙高新区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
车行转左进入许龙路,这条全长5公里的道路,仿佛一条玉带,串起长沙高新区崭新的工业观光走廊——这里,不仅有长远锂科、巴夫斯杉杉、天际汽车、湖南三安等一批重大项目,还有在麓谷持续创业的九芝堂、方盛制药、航天环宇等企业的新建项目。
契合长沙高新区的转型发展,这些项目不约而同地加速迈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在年首批《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名单》中,长沙高新区企业占据38个席位,其中,梦洁家纺的梦洁营销管理系统项目、高端羽绒被智能工厂改扩建项目榜上有名。
位于长沙高新区的梦洁家纺生产车间,偌大的厂房内,只有寥寥数名工作人员,他们的闲庭信步与快速运转的产线形成鲜明对比。“只需设置好程序,开包、冲芯、裁剪、绣花等一系列工序均在产线上自动完成,无须人工介入。”车间负责人表示,只需15分钟,一套完整的床上“四件套”便可下线,“在产线实现智能化后,日产量高达套。”
一床被子盖天下,梦洁家纺的高端羽绒被智能工厂改扩建项目科技感满满,数字仿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取代人工,全面提升车间生产计划科学性、生产过程协同性,可降低产品不良率1.8%、运营成本25%,并大幅缩短产品升级周期。
梦洁家纺的智能化改造,可以追溯到年。那一年,梦洁家纺搬迁到长沙高新区,董事长姜天武下定决心:“到了高新区就要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特质。”
当时的梦洁家纺在传统家纺行业已是龙头老大,其产品高中低档全线覆盖,销量也不错,但在家纺行业耕耘多年的姜天武认为,这个行业门槛不高,市场上新品牌层出不穷,追兵不断,若要快人一步,必须大刀阔斧改革——实现智能化,“断被”求发展。
梦洁家纺的跨越式发展,是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的真实写照和生动注脚,也与长沙高新区同频共振。
岳麓山下,心怀天下。湘江西岸,敢为人先。
“作为湖南首家国家级产业园区,长沙高新区自诞生起,就自带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基因,‘高’与‘新’是对园区现状最精准的概括。”周庆年这样说。
30多年前,长沙高新区从手无寸地、租房办公,到落脚湘江西岸火炬城,开辟了艰难起步的创业时代;年,长沙高新区创建了23平方公里的麓谷产业园,园区经济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园区的壮大,年开始南延北拓、东提西进,规划了平方公里的崭新园区,由此跨入产城融合的创新时代。历经三次跨越、三次腾飞,现在的长沙高新区已是一座常住人口超30万,高新技术迸发、高端产业云集、高层次人才汇聚,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生态科技新城。
但也无须讳言,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沙高新区的发展也与其他高新区一样,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伴随着土地空间日益萎缩、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依附型园区愈加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推动、实现经济发展?长沙高新区的主*者一直在思考。
“唯有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沙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表示,创新转型才是正道。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才算创新转型?
在长沙高新区的主*者看来,要素资源不再是驱动发展的唯一因素,投资规模不再是唯一标准,真正应该看重的是项目的亩均效益、科技含量等,尤其是应注重对创新驱动和先进制造的考量。
谁是创新先锋?战略性产业、创新型企业、创造性人才!
但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双招双引、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等招商引资手段对企业、项目和人才的吸引力下降,已经不再那么见效。
园区主*者深谙此道:之前园区施行的市场换投资、资源换投资和要素换投资,在如今的高质量发展时代,路越走越窄,“要用投资换投资,可以借鉴的是合肥京东方模式”。
年,合肥*府许诺用80%的财*收入引入京东方,让京东方凭借在合肥落地的第6代LCD液晶面板线一战成名,合肥也在面板产业链上形成了如今的千亿产值。
留住中科大,投资引入京东方、长鑫和蔚来等几家企业,成为合肥崛起的关键力量,也奠定了合肥“最佳风投机构”的地位。
在产业导入难度加大、招商成本日渐升高的情况下,产业园区需要体量巨大的国企充当抓手,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撬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发展集团担当了这一重任。
年,长沙高新区全面实施区属国企重组转型工作,明确以长沙高新控股集团为主体成立麓谷发展集团,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整合区属国有资产。年8月27日,集团成为湖南省第16家、全省园区第一家获得AAA评级的单位。
全新成立的麓谷发展集团,资产总额突破亿元,成为园区撬动产业发展动能、市场化运营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手。
两年来,麓谷发展集团积极参与产业项目引进,以市场化方式完成了对湖南三安、天际汽车等重点项目共48.5亿元的投资,其中更是深度参与天际汽车增资重组等工作,助其将总部从外地迁入长沙,成为目前唯一以长沙为总部的新能源汽车厂家。
总投资亿元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则是麓谷发展集团成立以来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发运作的最大项目。“计划到年,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人,企业总营业收入目标过亿元。”麓谷发展集团董事长李大群介绍。
在长沙确定的“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名单中,长沙高新区占据了“半壁江山”,包括中联智慧产业城、湖南三安半导体产业园、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长远锂科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北斗产业园五大项目。
个个都是战略性产业、创新型企业、大手笔投资——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投资额过千亿元,湖南三安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投资额为亿元,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投资额高达亿元,长远锂科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投资额逾70亿元……
产业项目兴则园区兴,这是长沙高新区谋发展的硬气。产业项目建设必须抓住龙头,5个位于麓谷的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就是长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压舱石。
项目是种子,人才也是种子。
长沙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