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昨天,“上海发布”权威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为之一振。
数字化正在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上海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上海正以“数字化”为驱动,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构筑新的战略优势,创造人民城市数字化美好生活体验。
图说: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即景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整体性转变
做优做强核心功能
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治理数字化优化新环境……上海将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三大领域相互协同、互为促进,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助力“五型经济”发展。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以数据流动牵引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加快生产制造、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贸流通、航运物流、专业服务、农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引领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全力打响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品牌,大力发展新应用、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培育新职业,形成数字经济的竞争新优势。
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结合新技术和新制度的供给,以数字化推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养老、就业、社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医院、数字校园、社区生活服务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场景。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倡导各类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面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推进相关服务的适应性改造,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提高现代化治理效能。把牢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以“云网端边安”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为载体,形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融合创新的发展格局。以*建为引领,加强数字赋能多元化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群团组织等领域数字化转型。
杨建正/摄
全方位赋能
以新维度迭代进化
上海将加快构筑数据新要素体系、数字新技术体系和城市数字新底座,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巨大能量,以数字维度全方位赋能城市迭代进化、加速创新。
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形成新治理力和生产力。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为导向,全闭环、系统性优化数据采集、协同、共享、应用等各流程环节,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放共享,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加快释放数据要素改革红利,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引导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掘,进一步提升社会生产力和运行效率。
以新技术广泛应用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级。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高速网络覆盖,建设高性能公共算力中心,打造数字平台,坚实支撑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支持新技术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先试先用,率先规模化落地,进一步巩固数字技术优势。聚焦类脑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重点领域,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策源能力。
以数字底座为支撑,全面赋能城市复杂巨系统。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纳入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物品标识、人员活动、车辆状态、安全监测、能源状态、设施设备运行等数据。系统规划“城市神经元系统”,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感知终端,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搭建“轻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城市智能中枢,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数据对接。
革命性重塑
践行“整体*府”理念
上海将以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各领域全方面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生态构建,创造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
再造数字时代的社会运转流程。引导企业实现基于数据的“决策革命”,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筑新型数字化能力和竞争优势。引导市民重塑数字时代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模式,更加注重自身数据管理、信用维护、隐私保护、协同共治,使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以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推动*府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践行“整体*府”服务理念,变“人找*策”为“*策找人”,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
重构数字时代的社会管理规则。深入落实“管行业也要管数字化转型”的新理念新要求,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变革。实施包容审慎、支持创新的监管制度,试点监管沙箱等创新支持机制,着力消除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策性门槛,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审视数字化发展的法治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数字化规则,强化知识产权等保护力度。
塑造数字时代的城市全新功能。融合应用数字孪生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城市“规建管用”一体化闭环运转,实现城市决策“一张图”、城市治理“一盘棋”,为城市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说明书”。推进城市建筑、市*设施和地下管线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备案,实时监测感知建筑设施运行态势,实现城市可视、可验证、可诊断、可预测、可学习、可决策、可交互的“七可能力”。
重建数字时代的城市运行生态。从企业市民和城市运行高频急难的问题难点中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形成“揭榜挂帅”的建设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大力引导、支持建设各类数字化公共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城市创新生态圈。
新民晚报记者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