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近1500元,网友在携程购票疑被
TUhjnbcbe - 2023/9/17 19:17:00
北京看青春痘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210311/8736637.html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吴鑫矾

两次在携程相隔不到1分钟的搜索,机票却贵了元,日前微博网友“陈利人”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昨日,携程方面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记者发现,疑似“大数据杀熟”事件在购票、外卖、网约车等多类生活服务平台均有出现,对此,业内人士建议,用户信任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信任的毁灭只需一旦,如何运用大数据在合规与商业价值中找到平衡,相关企业须引起高度重视。

爆料两次搜索机票贵了近元

3月10日,微博网友“陈利人”爆料称,自己日前在携程购买了一张机票,价格元,但准备支付的时候发现忘了选择报销凭证,于是后退修改重新支付,结果被告知没票了。短短几十秒钟就说票没了,有点匪夷所思,但也没办法,只能重新搜索,结果有票了,但是价格变成了元,贵了元。想到以前看到的“杀熟”,该网友又尝试了多次,包括退出重新登录卸载重新安装,还是同样的高价。

折腾了半个小时无果,网友“陈利人”又下载了海航官方APP,结果有了惊人发现:同样的行程,不但有票,而且余票很充足,完全不像携程平时显示的只剩最后一张两张,甚至价格也比携程便宜不少,只要元,比携程第一次出价还低了元,比携程的高价更是低了元。因此,他怀疑被“大数据杀熟”。

对此,携程昨日发布致歉和情况说明称,携程绝不存在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但在陈先生订单复盘中,携程发现了2月26日发布的新版本在机票预订程序中存在Bug。经过初步统计,该Bug只会影响到票量紧张情况下的少部分用户,约名左右,涉及成交订单约个。携程将逐一主动与客户联系,承担用户因此产生的损失。

携程承诺,平台绝无“大数据杀熟”现象,如有因产品设计原因导致的用户误解,携程愿意随时倾听用户的反馈,并认真改进,欢迎广大用户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热议生活服务类电商常被质疑“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指一些电商利用大数据来分析用户消费习惯,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不同的定价,往往出现越是老客户,定价越贵,反而新客户可以获得更多优惠的情况。

记者发现,“大数据杀熟”一直是网友热议的话题,也曾有不少消费者怀疑自己被“大数据杀熟”,反映最集中的是在购票、订酒店、网约车等多类生活服务电商平台。

针对携程再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不少网友表示,在携程订酒店等方面也遇到过“同时、同地不同价”的情况。除了机票,在订酒店时只要用户搜索次数多了,同一家酒店的同一房型就会自动涨价,可等消费者下单后,酒店价格马上又降回原来价格。

除了携程,不少消费者在其他平台也遇到疑似“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在长沙某企业工作的小李表示,他在某电商平台买机票,低价机票显示只有1张或2张,等准备下单付款时,系统提示无票。只能退回重新刷票,显示贵出好几百元的票,而且数量也不多,等匆忙付款买定出票后,没多久系统又显示出当初未买到的低价票赫然还在。

“我是某电影票团购APP的会员,无意中发现团购票价比非会员购票还贵了5元钱。”市民赵小姐谈起自己疑似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她经常在某款购票APP上买电影票,还充值办了电影卡,有一次她让朋友帮忙买票才发现,同一个影院,原价显示的是40元一张,用电影卡是30元一张,但在几乎不用APP购票也没有电影卡、优惠券的朋友手机上,显示的原价直接就是25元。

后果透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与忠诚

记者发现,“大数据杀熟”的基础是海量用户数据。新用户的黏性较低,对价格更为敏感,如果平台希望将其很好地留存,成为忠实用户,这就意味着平台需要多一些付出,让新用户薅更多羊毛的做法自然而然可以理解了。而老用户,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忠诚的用户,黏性也更高,选购某种产品的时候对平台更看重,一般而言放弃了再三比较价格之后再购买的操作。

“要举证‘大数据杀熟’,难在证据的收集。”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大数据杀熟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是它的隐蔽性,不同的企业对于用户数据的使用方式不同,算法运行也较为复杂,普通用户一方面很难识别是否已被“杀熟”,即使发现了也难以进行证据收集。同时,用户的行为数据都是存在云端服务器,即使删除APP重装也没有用。

“但从长远来看,平台使用杀熟这种手段很愚蠢。”该业内人士说,培养用户的黏度和平台的知名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前期需要烧钱让利。在得到忠实用户并完成数据收集后,虽然平台在大数据上占据绝对优势,短时间看大数据杀熟也许能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却是透支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与忠诚,可能引发消费者抵触,对品牌、商誉都会是不小的打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1500元,网友在携程购票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