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盛
扬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时间的长河里谱写了一篇篇灿烂的篇章。而扬州历史遗存中颇具代表的城市符号老建筑,更是见证了这座城市千年的兴衰更迭。令人欣喜的是,由胡正勤、赵立昌先生合著的《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由广陵书社出版问世,为扬州古城的老建筑保护提供了样板。
此书尽显老建筑之美,堪称是一座图文版扬州古建筑博物馆
扬州城是老城叠新城的典范之作,是一座通史式的历史文化古城。历经数度兴废,至今古貌古韵犹存。作为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至今有5.09平方公里明清古城,存有明清以来的老建筑50余万平方米,其中多处保存完好。包括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南河下4大历史文化街区和7组传统建筑群的明清历史城区,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处、省级文保单位18处、市级文保单位处。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风貌保存最为完好、最具“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城区之一。
仅扬州的文昌路上,就汇集唐代石塔、宋代普哈丁园、宋井,明代文昌阁、两淮盐运使司衙署,清代萃园、珍园等历史遗存,所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并非虚言。孔尚任曾感叹:“三年看熟扬州肆,富豪宅第密鳞次。垣高于城楼碍天,人在楼下如蚁类”。
《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一书的作者胡正勤、赵立昌先生,长期从事扬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参与过“双东”街区、准提寺、汪氏小苑、个园南部住宅、卢氏盐商住宅、盐宗庙等古建筑的修复维护,对扬州老城区的古建筑如数家珍。胡正勤先生是扬州古建园林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专家,浸润业界多年,是邗江区胡正勤古建技艺传承室的传承人,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且理论与实践并重,出版过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赵立昌先生,从事扬州民居建筑文化研究四十余年,有古城“活地图”之称。他平日注重古建筑史料的搜集研究,大到一处老建筑的建筑特色、保存修缮状况、宅第主人的资料,小到一块抱鼓石、一处铺地,都广闻博录,记载的笔记有几十本,数年来撰写了大量的古建筑研究文字,拍摄了海量的古建筑图片。有的收录在《旧宅翠珍——扬州民宅》《老房子名居》,有的曾在《扬州晚报》“楼市周刊”的《老建筑年谱》上连载,而全景式展示,则是在《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一书中。
此书收录的扬州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整体建筑上来看,既有盐商建筑何园、个园、汪氏小苑、街南书屋、廖可亭住宅,也有外来文化和地域特色交相辉映的岭南会馆、旌德会馆;既有官员的住宅林氏老屋、张亮基故居,也有文学家朱自清故居;既有千年石塔,也有百年古井;有民居范例,也有宗教建筑。如果从局部建筑研究来看,涉及的扬州古建筑就蔚为大观了。仅以门楼为例,举例涉及到的古建筑接近50处。而且每一处的解读都是图文并茂,有的还是组图展示,如康山街22号盐商卢绍绪住宅仪门门楼,对砖雕每个图案一幅图片,并且逐幅解读。让外行看了,如入宝山大呼过瘾;让内行看了,如同讲义,仔细研读。可见此书尽显老建筑之美,堪称是图文版的扬州古建博物馆。
尽展传统建筑技艺,当为扬州古建教科书
研究扬州园林、民居建筑的学者很多,成果颇丰。但这部关于扬州地区老建筑的研究专著来自一线,来自基层,来自古建筑保护的现场。面对内涵丰富的古建筑,《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分为门楼、砖墙、屋面、布局、木构架、木装修、地面、古井、实例等章节,对扬州现有遗存古建筑从外部到内部,包括其中的各种细节等作选择性的实录,且配有大量照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解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扬州古建筑普及的入门书,更是古建筑保护的教科书。
扬州建筑历来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的《园冶》一书就是在扬州诞生的,被誉为世界最古之造园书籍。陈从周先生的《扬州园林》是上世界60年代对扬州园林与住宅最为专业的理论总结。特别是30余座扬州园林与住宅的测绘图、实景图,成为扬州园林修缮的重要依据。在前贤大师奠定的学科基础上,《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集萃的是扬州古建筑保护的实践成果。从古建筑的结构上来看,涵盖了重要的方方面面。从古建筑的门面开始,讨论门楼、砖墙、屋面,再研究布局、木构架、木装修、地面,还把古建筑中颇具特色的古井专辟一章讨论。而且每一章的讨论有理论有实践,有实录有解析,既让从业者了解古建筑的门道,又让爱好者普及了古建筑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
扬州古建筑博大精深,《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以掘井思路深挖探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相关问题一网打尽。以扬州古建筑的门楼为例,从建筑性质上分,包括宗教门楼、衙署门楼、商铺门楼和民居门楼。从门楼的造型和细节上分,包括垂花型门楼、额枋型门楼、飞砖门檐型门楼、如意型门楼、匾墙型门楼、八字型砖雕门楼和凹字型砖雕门楼。这种分类,就没有囿于书本上知识,而是从扬州古建筑的实际出发,条分缕析,逐一讲解评析。
老建筑修缮范例,不啻为古建保护成绩单
老建筑是扬州珍贵的历史资源。扬州老城区的灵*,就是一条条曲径通幽的街巷和一栋栋青砖黛瓦的老屋。黛瓦飞檐,青砖墙面不加粉饰,磨砖门楼缀以砖雕,这是扬州传统老建筑的典型风格,也是扬州地方文化、建筑文化的特色体现。一幢旧房,一间老屋,里面往往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变迁和美好记忆,似乎在等待归乡的游子,守望心灵的家园。因此老建筑的修复,必须坚持“四保存”,即保存原有形制(包括格局、风貌)、原有结构、原有材料、原有艺术和技术,才能做到修旧如旧。经过多年探索,扬州在东关街、东圈门“双东”街区改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搞大拆大建、力求修旧如旧,走出一条古城发展文化旅游、又实现保护利用的成功之路。
扬州先后对明清历史城区35处、17万平方米的名人名宅名园进行保护性修缮,让盐宗庙、卢氏盐商住宅、汪鲁门盐商住宅,中国传统园林个园、逸圃、小盘谷,西洋风格园林吴道台府,中西合璧园林的典范何园等,从古城里“走”出来、在城市中“显”出来。《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收录的扬州老建筑的修缮范例,是扬州老建筑修缮过程的还原,也是一份古建筑保护的成绩单。
历史是根,文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扬州的‘第一徽号’‘第一资产’‘第一王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感谢《扬州古城老建筑实录解析》的作者胡正勤、赵立昌先生,带我们探寻千年古城保护的密码,铭刻一座城市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