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隔20多年后,《深圳晚报》与几位特殊读者一次不同寻常的“重逢”。故事的主角,是当年和《深圳晚报》同一天诞生的五位年轻人,当年他们被《深圳晚报》亲切地命名为“深晚同龄人”。
▲出版期前夕,《深圳晚报》同龄人李洁莹(右四)、吕晋毅(右五)与参与报道的三代深晚记者合影留念。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最初寻访和记录他们的两位深晚记者——童俏、李振岐,分别是“60后”“50后”,如今李振岐已经退休多年,童俏已经离开深晚走上了新的岗位。随后他们的“继任者”周倩——一位“80后”深晚记者,在《深圳晚报》创刊20周年之际,报道了其中三位“深晚同龄人”当时的近况,此后八年多时间,他们再没进入深晚读者的视野。
在《深圳晚报》出版期前夕,深晚两位“90后”记者担负起再次报道他们的任务,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成功找到了其中四位“深晚同龄人”,并且让他们与此前报道过他们的深晚前辈再次在线上、线下相聚。最后一位“深晚同龄人”因为早已去到香港工作生活,错过了这次重逢的机会,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也让大家对下一次重逢多了一份期待。
28年,三代深晚记者,一起书写了一段《深圳晚报》与“深晚同龄人”之间的故事。时光记录和见证的,是《深圳晚报》的初心。
感谢《香港商报》《澳门商报》协力寻访,感谢在深晚寻访过程中留名与不留名的每一位读者,你们是此次寻访中深晚得到的最大收获。
年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份晚报———《深圳晚报》诞生,与此同时,医院产房里5个最早出生的孩子呱呱坠地。特殊的缘分,让陈元明、曾庆铨、刘首巨(现名刘煜轩)、李洁莹、吕毅(现名吕晋毅)幸运地被称为“《深圳晚报》同龄人”,从此与《深圳晚报》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义。
年4月1日,《深圳晚报》迎来出版期。,是一份报纸的期号,也是一座城市变迁的时代记号,很多人或许正因为这张报纸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口,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命运改变。《深圳晚报》5位同龄人就在深晚的陪伴和见证下,从青涩走向成熟,一步步画出精彩的人生画卷。在《深圳晚报》出版期之际,深晚记者再次回访5位同龄人中的4位,听他们讲述深藏的快乐记忆,和深晚一起憧憬灿烂的未来。
同日“诞生”结下深缘
作为5位同龄人中老四的李洁莹,其家里有一本专门的纪念相册,里面满满当当放着《深圳晚报》关于5位同龄人的所有报道。“人生中最早记忆就是和《深圳晚报》有关,小时候每年过生日,深晚的叔叔阿姨们不是邀请我们去报社玩,就是带着礼物来家里看我们,这是童年最幸福的时刻。”李洁莹说。
对于5位同龄人而言,《深圳晚报》承载着他们之间特殊的缘分,在他们重要的人生节点,都有深晚记者的身影。
“深晚记载着我们的成长故事。”老大陈元明的出生是深晚记者全程见证的。“刚好跨年,从10数到1,陈元明就出生了。”陈元明母亲告诉深晚记者。
▲陈元明受访者供图
一直到现在,陈元明依然通过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