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中心的中轴线上,有这么一个自成一格、洋溢着浓烈的民族气息和现代化色彩的村庄——皇岗村。穿过村口矗立的那大*大红大绿的古典雕花牌楼,沿着村中心走,来到中心广场登上几级石阶,便是处于整个皇岗村制高点上巍峨的皇岗庄氏宗祠。祠堂两侧各有一棵百年老榕树,飘绿垂髯,笑看云天。庄氏宗祠不仅仅是承载着庄氏族人光辉历史的凭依,它更是那段时期共产*在广东的红色生命线。
▲搬迁新建的皇岗庄氏宗祠。深圳晚报记者刘丹青摄
平日里若是到了休息时段,在广场游乐的人不少,边缘栽种着的高挑的树木在蔚蓝的晴空下,深沉的阴影与饱和的金色阳光交织在一起,摇曳出一地太阳碎花。原先的老遗址已经破烂不堪了,这是抢救搬迁的新庄氏宗祠。一名坐在祠堂门前台阶上的庄大爷告诉深晚记者,原先的旧祠堂遗址在福民路北附近,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整座建筑岌岌可危,早已于几年前整体北移重建到水围文化广场,原址上绝大多数文物资料已移至新址妥善陈列、保管。新庄氏宗祠是经当时的深圳市文化局批准成立的皇岗博物馆,它也是全国第一个村级博物馆,馆内收集了皇岗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件、实物、照片等,忠实地记录了皇岗村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对后代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园地。
皇岗和水围,本来是同一个村,村民都姓庄,属同一个祖先繁衍而来。两村毗邻香港,仅一河之隔,所以当地村民与河对岸历来往来密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连通深港两地地下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
年冬,皇岗村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址就设在庄氏宗祠。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宝安县委在皇岗村建立一个交通站,以沟通当时设在香港的广东省委机关与广州及各区县的联络。交通站就设在庄氏宗祠,主要任务是收集传送情报及护送重要人物进出香港。年5月,斗争转入地下。年2月恢复皇岗交通站,年底,宝安*组织和皇岗交通站遭到严重破坏,红色交通线被迫终止一切活动,直到年冬才又恢复。
深圳作家*萍曾当面与水围红色交通站的抗战老同志深入交流,她记录下了一场伟大的抢救。
抗战期间,日*封锁了港岛至九龙的交通,大肆搜捕爱国人士,形势十分严峻。当时的皇岗水围码头,是陆上撤离必经之路。由于这里的群众基础牢固,靠近香港落马洲、米埔,*组织决定让茅盾、邹韬奋等大部分文化精英从这里撤离。年1月10日,西线拉开了营救文化名人的序幕。
凌晨时分,对岸红灯一亮,藏在岸边芦苇丛中的四条渔船,便神不知*不觉地划出多米抵达对岸。船只靠岸后,早在岸边等候的文化名人立马上船,营救人员又奋力划回皇岗水围码头。每条接应船只能载8~10人,每接应一批差不多要一个小时。有时遇到日*、伪*突然出动巡查,或是天气变化等特殊情况,营救人员需要等待时机方可行动。因此,历时近一个月,他们才成功将对岸的文化名人安全接应到水围村。上岸后,文化精英顾不上洗脸吃饭,立即赶路。他们经莲花山到梅林坳,翻山越岭来回上百里,最后安全抵达阳台山下被称为小延安的白石龙村。
实际上,不少水围村老少两代人皆投入到全民抗战中,这是当年宝安五个地下交通站中,唯一一个没有被破坏的、完好地保存了*的地下组织。
年4月,皇岗村正式动工开始了大规模的旧村改造工程,这个村子腾飞起来了。年,皇岗和水围分别成立了深圳市皇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来到皇岗和水围,展现在眼前的,是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的繁华。
如今的庄氏宗祠是皇岗村最具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色彩的建筑,整个结构华丽精美,气势非凡,亦有一种淳朴的庄严。宗祠大门两边两根镂刻着龙的大理石巨柱支撑着,横匾上是皇岗庄氏宗祠几个大字。在宗祠大门处远眺,这里是闹市中的一处秘境,远方皆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将城市、市井的繁华与亲切悉数纳入。在环境优雅、花香四溢的水围文化广场对面,有着一面长长的壁画文化墙。上面雕绘着在这里发生过的一个个红色故事,正中镌刻着水环四壁,围昌万年与一个繁体的庄字,真实印证着历史上这段可歌可泣的足迹。
深圳晚报记者刘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