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杭州社工被填满的每一分钟刷屏,小时连
TUhjnbcbe - 2023/8/18 23:20: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盛锐通讯员徐晗翎

4月22日早上5点,杭州拱墅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当晚,拱宸桥街道的一条vlog,记录下了永庆路社区社工张晓龙的抗疫工作的一天。(此前报道看这里《抗疫vlog

疫情之下,杭州一名普通社工被填满的每一分钟》)

他的一天从零点开始,忙着处理数据、登记核酸采样、解除符合规定的居民居家隔离观察……每一分钟寻常且琐碎,可都记录着杭州拱宸桥街道抗击疫情的温度,同时也是众多抗疫社工太相似的“某一天”。

今天,小时新闻联系上了张晓龙,来听一听他的抗疫故事。

——————————————————

我叫张晓龙,是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永庆路社区的一名社工,杭州人。

今年我32岁了,从年算起,到永庆路社区已经第四年了。

从年初疫情开始以来,我就负责社区里各种涉疫数据处理。

因为数据常常晚上才来,所以上夜班也早已习惯。

最初时候,数据信息相对简单,但从去年12月以来,杭州爆发本土疫情,我感觉到手上的数据量明显增多。

比如说这两天吧,每天都有四五百条数据需要处理,一天下来通电话都算少的。

两年多的数据处理下来,我已经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每天数据过来,我都会先简单翻阅一遍,看看是否有一家人,因为如果是一家人那就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行了,省时间呀。

其次我们会对比较集中的数据进行初步研判。比如去年12月的一天,有十几条关于永庆坊小区内人员的数据,不少都涉及参加抗疫的志愿者,当时永庆坊对面小区有确诊病例,但是这些志愿者一整天基本上都在社区,所以初步判断,可能是因为手机信号定位导致的问题,对于这一批数据我们在询问之后,当天就给他们进行了转码处理。

因为每天数据来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夜间,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我会把老人的数据优先处理,把年轻人的数据留到后面一些,争取在每天10点前能打完老人的电话,让老人早点休息。

当然,也是因为深夜,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居民。

昨天晚上就有一个大哥,是密接人员,在接通电话后对流调信息表示不理解。在后续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他的爱人正处于孕期,虽然有老人在家里照顾,但大哥更希望可以陪在身边。当时我们就劝说他,一方面是国家防疫*策的要求,一方面是对家人健康的负责,更何况家里有孕妇,那更是免疫力偏弱的人群,更要配合隔离了。一番沟通下来,大哥情绪平稳了,当转运车辆到的时候,他很配合地上了车,前往隔离场所。

其实,我们也感受到居民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有时候会说几句这个那个的,但到了实际行动中,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

所以,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也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如果家里存在有一定困难的,比如隔离老人身体状况不佳等,我们都及时上报,并视情调整隔离举措。

做数据处理,也是在和时间赛跑,涉及到密接、次密接人员,我们都需要在最快时间内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经常前一批数据还没处理完,下一批又来了。

社区里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小伙子这两个年轻男劳力,白天核酸采样、居家隔离人员监控安装、物资分发等等,我们也会顶在最前面。而到了下午,女同胞们也会帮忙打电话,大部分时候电话都是不够用。不少人几个电话下来,就口干舌燥,这几天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喉咙都哑了。

长时间夜班,我头发掉得都比以前多了,老婆现在都开始叫我“秃龙”了。

我的爱人,也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上城区小营街道,她也奋斗在抗疫第一线。

我们很幸运,在疫情前相遇,并且在年结婚了,刚刚度完蜜月,疫情就爆发了。

这两年,因为工作,我们彼此陪伴的时间少了不少。就像今年过年,她要去一线采样,我要上夜班,每天我刚回家她已经去上班了,而她下班的时候,我早已经不在家中。

家里老人也常常抱怨,希望我们早点要个孩子,我自己对老婆也很是亏欠。

虽然偶尔抱怨,但是家里人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支持。我妈还说,“夫妻双双上前线,征用老妈当后勤。”

现在我就期盼着,疫情早日过去,到时候我要好好陪陪老婆,陪陪爸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社工被填满的每一分钟刷屏,小时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