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起抗日战争结束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段时间,蒋介石和毛泽东所代表的国民*和共产*的两*战争,一直持续进行,相比于蒋介石的精良装备,毛泽东所带领的红*装备就有点儿“可怜”。
而在你来我往的战斗中,有这么一段特殊的时期,看似蒋介石占到了便宜攻下了延安,“赶走了”毛泽东。
而实际上,却是把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逼上了一个进退两难,十分难受的境地,可是即使这样国民*还不忘为自己的“胜利”狂欢,蒋介石还亲自探访毛泽东曾经生活的延安窑洞,却不想这一次的探访,竟让蒋介石寝食难安。
蒋介石视察延安,排场盛大却似闹剧
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蒋介石在战争中屡次失利,不得不把他原来既定的作战方针改变,换个打法把“全面进攻”计划,变成了“重点进攻对象”。
所以为了更有效的打击红*,他们把攻击的重点,放在了山东的解放区以及陕甘宁那些红*的主要根据地,蒋介石妄图消灭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两个隐患,为下一步进攻做着准备。
可是这个时期蒋介石作为国民*领导人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以他一贯的做事风格来看,他在意的只有“地盘”,根本就不在乎民心所向的问题,所以他才会如此执拗于攻下,他认为的解放*的“心脏地带”。对于他来讲,胜利或者失败,都只是根据攻下城池与否来定论。
胡宗南而为了攻下延安,蒋介石特地派遣了自己的“高徒”胡宗南,率领几十万大*,直接进攻延安,蒋介石对这次进攻的重视程度可谓空前,好像只要拿下延安,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胜利。
可是另一边毛泽东却不这么认为,在毛泽东的心中,他始终认为,全国都是一盘棋,没有哪座城池是必须要的,对于解放*来说,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在战争中寻找最有利的机会,而这次的胡宗南占领延安,就是毛泽东创造的最有利的战机。
在彭德怀所率领的西北野战*与胡宗南的部队周旋了几次以后,消耗了对方大量的有生力量,最后在“延安保卫战”之后,毛泽东选择战略性撤退,主动提出撤出延安。
在撤退的过程中,毛泽东是最后一批撤退人员,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谐音“离得胜”的化名“李德胜”,可见毛泽东当时就已经对胜利很有把握了。
遗憾的是国民*却对这些一无所知,蒋介石还因为毛泽东从延安撤离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打了胜仗,赢了毛泽东。蒋介石当局还特地把毛泽东从延安撤离的消息,添油加醋的大肆宣扬,甚至蒋介石因为这次的胜利,都有些飘飘然,认为自己离胜利不远了。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自信,让以前压根瞧不上毛泽东的蒋介石,有了想去延安看看自己这位老对手生活的地方的想法。
知道蒋介石有了这样的想法,身为他得意门生的胡宗南,自然想好好表现一番,考虑到延安条件差,物资贫乏,为了让蒋介石从心里和身体上,都能在这里能待得舒适,胡宗南真是煞费苦心。
他先是努力为蒋介石营造一种氛围,强迫老百姓都表现出一种终于摆脱匪患,重获新生的感觉。为此,他不惜花费重金,给延安的百姓穿上最好的衣服,让他们装出欢天喜地的样子,更是放话谁装的最好,就重重有赏。
除此之外,他还一趟一趟的用飞机运来了沙发、弹簧床、马桶只要是能想得到的蒋介石会用的上的舒适家居,都被他一点儿一点儿的搬来了。为了照顾到蒋介石的奢靡生活,他还特地把价格昂贵的西餐食材、餐具,都拿来布置妥当,生怕蒋介石有一点儿不舒服。
可是这样的排场,却跟延安的现状格格不入,而这虚假的一切,都让蒋介石此次的视察,更像是一场闹剧。
胡宗南大献殷勤,献唱改版“东方红”
然而蒋介石视察延安的这场闹剧还只是刚刚开始,为了宣传国民*的胜利,也为了给蒋介石献殷勤。年4月初,记者们便被请来报道胡宗南攻占延安的“陕北大捷”。而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些,胡宗南特地培训了一批假俘虏,结果却被记者认出穿了帮。
这么“打脸”的事儿要是被曝光了,胡宗南的面子往哪儿搁?于是他便想到了用钱来堵住记者们的嘴。胡宗南沉浸在记者们的不实报道里,刻意隐瞒了自己的败绩,对蒋介石也是报喜不报忧。
同年8月7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一同乘坐飞机来到了延安,刚下飞机,就被士兵送到了延安城内胡宗南早就布置好了的外交宾馆。
可是这样的规格胡宗南还是觉得不满意,他竟然找来了很多会唱歌的人,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并让这些唱歌的人们高唱改词之后的《东方红》。把歌词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改成了中国出了个蒋中正。
这马屁拍的是出神入化,可惜的是,唱歌的老百姓不习惯改词,唱着唱着就把蒋中正唱成了毛泽东。
好在当时的蒋介石坐在车上,距离较远,听得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了两边夹道欢迎的人们,如果蒋介石知道这些热闹都是胡宗南欺骗他的手段,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蒋介石“登门取经”,国共两*反差大自惭形秽
在体验完了胡宗南精心布置的欢迎仪式之后,蒋介石便召集胡宗南及其部下开了一个*事会议。其实蒋介石一直很好奇,毛泽东到底是如何在条件艰苦的条件下,保持如此旺盛的斗志的?所以这次来延安,蒋介石抱着“登门取经”的想法。
他先是来到枣园,看了看毛泽东住宿的地方,这里是一处窑洞,蒋介石仔细打量了许久,发现毛泽东住的地方跟普通百姓住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区别。窑洞内门窗、墙面破旧不堪,甚至连毛泽东平时读书写字的桌子都坑坑洼洼,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方。
要不是蒋介石这些年来一直从各种渠道获得毛泽东的情报,他压根就没法想象,毛泽东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他不理解,毛泽东是凭借什么样的毅力,才能在这样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屋子里,指挥千*万马,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在延安,蒋介石思考了很多,八月正是延安酷暑难耐的时候,可是他却脚步不停,视察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一路上他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十分细致,胡宗南基本答不上来。
当他来到抗大旧址的时候,蒋介石看着这个号称共产*“*埔*校”的地方,不过是一排捡漏的窑洞教室的时候,不禁问道:“这就是共产*的“*埔*校”?”
蒋介石看着教室里的小板凳,试图坐上去看看,可是因为凳子太矮了,他一坐差点儿倒在地上,多亏宋美龄和蒋经国及时扶住了他。
之后他去了*事训练场,场地上只有一些自制的简陋教具,而平时训练用的越野障碍,也不过是一座就地取材的陡峭崖壁。
当有人跟蒋介石讲解说,共产*的大多数高级将领都是从这里学习出来的,他沉默了好一阵,才不无感慨的说道,自己的*队设备优良,*埔*校、中央*校不知道比这里高了多少个档次,可是怎么还没有这个地方培养出来的人会打仗?陪同蒋介石视察的官员,却没有一个能说出原因。
蒋介石又来到了一处山坡上,俯视整个地区,看见有大片土地已经被开垦,随行的人告诉他,这是共产*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结果,常常是大家一起开荒种田,三五九旅的旅长还得过劳动模范,像那些打仗很厉害的彭德怀、董必武,都是有名的纺织能手。
就连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时常参加劳动,也正是这样,在延安自产的粮食和蔬菜,基本可以满足红*的日常需求。
蒋介石听了这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脸色越发的难看起来,之前来到延安时的得意之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国共两*对比之后强烈的自惭形秽之感。
视察一圈如梦初醒,蒋介石彻夜未眠黯然神伤
蒋介石本是带着对毛泽东的轻蔑,才去延安视察,这是他这一辈子第一次到延安,也是最后一次到延安,视察了共产*的艰苦生活之后,想到了国民*奢靡的生活,他之前的优越感却一扫而光。如梦初醒般的,开始思考自己和毛泽东之间的差距。
他甚至想到了,如果国民*的*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是不是还能打仗?是不是还能保持如此昂扬的斗志?也许是答案太明显,所以蒋介石才会变得心情很糟糕。蒋介石随便找了一个村民,把他叫来问话。
村民吓得瑟瑟发抖,蒋介石却露出了难得的和悦之色,他问了村民很多问题,比如,你经常看见毛泽东吗?村民回答“是”。他穿的什么衣服?村民回答“和那些兵一样”蒋介石不死心,问衣服是新的还是旧的?村民回答“旧的,袖口还有补丁”。
匆匆几个问题,把毛泽东平时的爱好,作息习惯都大致了解了。
这样的了解,却直接让蒋介石当天晚上没有去胡宗南为他精心准备的房间住宿,而是选择留在了窑洞。考察了一圈,似乎这注定是个无眠的夜晚,确实,看到了跟自己对抗的红*是如此,自己的老对头毛泽东又是这样一副得民心的做派,蒋介石怎么能睡得着呢?
然而蒋介石可能想不到的是,更让他难过的事情还在后头,真正让他如梦初醒的不止是眼前的景象,他的得意弟子胡宗南给他可以营造出的胜利只是假象。
胡宗南没有告诉蒋介石,在他进入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曾经给自己留了一封信,“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从胡宗南为蒋介石准备的种种,不难看出胡宗南拍马屁的功夫是一流,但其实是个“志大才疏”的饭桶,虽然是蒋介石最宠爱的*事将领,但是却真的不善于带兵打仗。但是胡宗南虽然占领了延安,可是却被搞的焦头烂额。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胡宗南但是几十万的兵力,去攻打解放*的几万兵力,胡宗南这场看似“必胜”的仗让他沾沾自喜,可是他想不到的是,为了占领这个土地,手下的将士被不断的消耗在攻坚战之中。得到的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块死地。
胡宗南占领延安不到五天,西北野战*就在青化砭战役中干脆利落的歼灭了胡宗南人。接着在接下来的短短五十天内,更是越战越勇,歼灭胡宗南1.4万人,后来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胡宗南就灰溜溜的从延安撤出了。而这样的结果,足以把蒋介石从胜利的美梦中惊醒。
回忆延安之行,竟成蒋介石后悔的决定
在延安的视察让蒋介石看到了国共两**队的差距,一个无论是从装备、教育还是生活水平都无法跟国民**队比的红*,却次次都能在战斗中占尽上风,让蒋介石一想到就郁结的睡不着觉。蒋介石可谓是高高兴兴到了延安,怅然若失的仅在延安停留了一天就匆匆离开了。
后来年蒋介石大败退守台湾,临走之时他不无感慨感慨的说到:“去延安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注定了国*的失败。”
其实毛泽东在撤出延安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蒋介石的失败,他曾经跟彭德怀说:“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果然,毛泽东所说的都成为了现实。
蒋介石可能到最后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的如此彻底,因为他不明白战争的本质是*治,而*治的本质,在于获得最广泛的人民的支持。国民*有着最先进的装备,却失了最重要的民心。
结语:
也许是因为胡宗南对蒋介石的服务是在是太好,才让蒋介石在考察毛泽东当时生活环境的时候,有了强烈的对比感,蒋介石怎么也想不通,这个靠着小米加步枪的共产*,穷困潦倒至此的红*,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打败自己的。
所以他才想来到延安实地考察,可是这一次的考察却让蒋介石彻底明白了自己和毛泽东的区别,也是通过这一次的考察,他才意识到国*的失败是注定的。
参考文献:
梁梁,阿贵.蒋介石秘访延安“登门取经”[J].晚报文萃,(12):24-25.
常家树.震撼蒋介石心灵的警世危言——国民*驻延安少将观察员徐佛观慧眼国共两*[J].*史纵横,(09):37-40.
华宸.蒋介石的延安之行[J].中外文摘,(15):52-53.
刘同福.蒋介石惟一一次到延安[J].剑南文学(上半月),(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