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锐(作家)
“初唐四杰”中,卢照邻是老大哥。他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据推测大约出生在公元年,按此计算,他比王勃、杨炯要大14岁,比骆宾王也要大2岁。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这个初唐文坛“F4”组合,在他们生前就有此说法。不过要论四人的交集,可能只有公元年在成都,他们才同时处于同一个城市。
王勃才华炫目,—年在成都,留下13首诗,记录了个人的行踪。骆宾王长期出入西南边陲一线战区,经常路过成都,他一身侠骨,喜欢打抱不平,在成都留下两首代两位女性谴责“负心汉”的长诗,其中一首就是写给卢照邻的。杨炯在成都期间,只留下了几篇文章。与之相比,卢照邻待在成都的时间最长,有六年之久;留下的作品最多,诗有16首。不止如此,相对王勃诗中多是个人情绪,卢照邻的诗留下了更多初唐时期成都社会风貌的历史记录。
卢照邻出身范阳卢氏,属于世家望族。20岁左右,就凭过人的才华,在邓王府做典签,为李渊的第十七子、邓王李元裕处理文书。邓王倚重卢照邻的才干,曾对众人说:“卢照邻就是我的司马相如。”
可惜的是,卢照邻有司马相如之才,运气却比司马相如差了点。20多岁就“横事被拘”,好在出狱后不久,在唐高宗麟德二年(年),31岁的卢照邻有了新的职务,到益州新都任县尉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
卢照邻一来才高,二来名大,又有官职在身,因此在成都生活环境比较优渥,交往都是中上层官僚士人。他经常出入益州大都督府,交游各级地方官员。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胡树礼邀请卢照邻为其继母作赞词、为其亡女作画赞(写文章赞颂画像中的人物)。
他在成都,沉醉在“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的歌舞声色之中,却也有“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的茫茫乡愁,以及“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赠益府群官》)的豪迈气概。
正月十五,他与民同乐,到锦里夜观灯,作《十五夜观灯》诗: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此诗写成都元宵赏灯习俗。成都灯会历史悠久,自西汉萌芽,东汉有形,到唐代堪称炽盛。锦里华灯初上,各类精致的灯具纷纷展出,绚丽的色彩、驳杂的灯光,在天地间流动闪耀。在一干九枝的烛灯前,不时传来赏灯伊人的盈盈笑语。真是好一派初唐锦里灯会的盛况啊。
他也到处寻幽访胜,游览过文翁讲堂、相如琴台、石镜寺等胜迹,并写下相关作品。其中,《相如琴台》写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他来到他的模范前辈司马相如琴台,免不了一番借古伤今。司马相如以文章知遇汉武帝,为后世文人立下一个标杆,更何况他还有“凤求凰”的曼妙琴声,足令千古以下文人想入非非。
如果看到后面卢照邻在离开四川、患上风疾后的悲苦人生,那么便知道,他在蜀地这五六年是他一生中最后的温暖时光。正是在新都尉任职期间,他与芳华正盛、妩媚动人的年轻女子郭氏相恋。郭氏是新都平民女,对卢照邻一往情深。
不比“文君夜奔”的轰轰烈烈,卢照邻与郭氏的相爱,也许只是一段隐蔽的爱情。他们相处一段时间后,卢照邻有苦难言,不辞而别。两年后,年,骆宾王重返成都前寻卢照邻,遇到郭氏,方知细情。骆宾王喜欢管闲事,“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闻一多语),他愤怒了,在一篇题为《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长诗里,严词谴责卢照邻,诗中极写郭氏的相思之苦,“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骆宾王揣测卢照邻已经变心了,因为“也知京洛多佳丽”。
实际上,此时的卢照邻,沉疴已深,双腿枯缩,五官歪斜,生命迅速进入枯萎的状态。
卢照邻曾写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只可惜,郭氏的这份情债,卢照邻是还不上了。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