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春节假期躲过了父母、亲戚的“花式催婚”,一眨眼又到了周围同事“撒狗粮”的时间,对于适龄单身男女来说,每年从农历新年到2月14日,或许是一段艰难时刻。在“单身族”面临的“中国式催婚”的背后,其实是代际之间婚恋观的差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婚恋观折射时代变化
本报今年将迎来创刊90周年。90年间,在新民晚报上对于男女之间的婚恋情况曾经进行过许多讨论,更是折射出了不同时代婚恋观的变化。
上世纪四十年代,新民报上就曾刊登过批评不正当征婚的文章。年4月14日,新民报刊发文章《谈“恋爱制度”的建立》,其中提到,“新思潮澎湃以来,男女间也才有了恋爱自由,惟摸索至今,合理的恋爱制度尚未建立,因而不免常有瞎撞穷追,愚蠢笨拙之悲喜剧发生,对这建立恋爱制度的男女先烈们,应该是同情多于嘲讽,而更重要的还莫如群策群力来完成一条合理的道路……受过新思潮洗礼的上一代的父母们,应该正视他们儿女的这一问题。”
图说:年4月14日,新民报刊发文章《谈“恋爱制度”的建立》。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开始觉醒,“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恋爱观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恋模式。年12月14日,新民报刊登题为《子女的恋爱问题》的文章,其中关于子女的恋爱问题,家长是否应该过问,文章的作者认为,“我们既反对横加打击、滥肆批评,也反对不闻不问、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态度。”
图说:年12月14日,新民报刊登题为《子女的恋爱问题》的文章。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婚恋问题逐渐展现出来。年6月14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刊文《请关心这“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崇明一些农场大年龄女青年谈苦衷》,其中谈到当时的崇明县长江、新海、长征三个农场的统计,二十八岁以上未婚女青年有一千四百六十多人,占同龄女青年的百分之二十六,已成为农场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图说:年6月14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刊文《请关心这“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崇明一些农场大年龄女青年谈苦衷》。
当时的市妇联还会组织大龄青年相会的游园活动。在新民晚报刊登的一篇《愿你们早日找到爱情市妇联组织大龄青年游大观园侧记》中提到,“被耽误了青春的青年并没有被时代冷淡,*和各级组织向他们伸出了热情的手”。
进入新世纪,婚恋问题则更加多样。新民晚报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