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
年的一个秋日,衬衫厂工人吴强手捧着一张照片走进了晚报的办公楼。这张照片改变了吴强的人生轨迹。年她拍摄的一张照片还救了一个苦孩子。
年6月,晚报刊发“苦孩子——熊琦”系列报道。
年,喜爱摄影的吴强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国产海鸥牌胶片相机。她和家人去香山游玩,返程时看到很多市民在公交车站排队候车,驻扎在附近的战士在现场帮忙维持秩序。吴强拍下了这个场景,一位朋友帮她把这张照片冲洗出来,并推荐她去北京晚报投稿,然后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过了两天,报纸还真给用了,虽然是一个小“豆腐块儿”,但是看到报上印着自己的名字,吴强特别高兴。当时她还在衬衫厂当工人,厂里的师傅们看到那天的晚报跟她说:“你看,晚报发了一张照片,作者跟你同名同姓。”
这次投稿成功给了吴强希望,让她坚定信心往摄影方向发展。年,吴强在岗位上自学,花一年时间补了初、高中六年的课,并在年参加了中国记协新闻学院的考试,当年就考上了。三年后,吴强毕业正赶上北京各个区成立新闻中心,吴强来到东城区新闻中心,做专职摄影,她经常向晚报投稿。
年时,全北京迎接亚运会召开,吴强拍摄的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在《北京晚报》一版见报。这令她大受鼓舞。三年后的3月29日和3月30日,连续两天,吴强的作品都登上了《北京晚报》的一版,这在当时非常不容易。
随着晚报不断扩版,吴强发稿的频率稳定下来,一年能发四五十篇。她印象最深的报道是年的“苦孩子熊琦”系列报道。那次她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救了一个孩子。那年6月的一天,吴强在东直门街道偶然听见一个小孩的哭声,居委会主任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小熊琦当时两岁多了,由于家庭变故,亲人疏于照看,还不会说话,小熊琦穿着破烂的衣裳,经常靠邻居救济喂养。吴强拍了照片并向晚报投稿。晚报记者宋汐看到照片后马上联系吴强,说想要补充采访。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