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晚423读书日特别策划疫情下深圳人阅读 [复制链接]

1#

今年的与往年不同,疫情下的阅读有了别样的色彩。深圳晚报推出特别策划读书日深圳人阅读故事,聚焦在深圳的阅读个体,分职场篇、书业篇、家庭篇、学校篇、作家篇五个系列,从今天起连续四天推出。

今天推出的是书业篇,聚焦与书最亲密的人——他们有的是图书馆馆员,有的是大书城的员工,有的是小书店的店员……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阅读,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对于阅读的独特见解。

王宝珍

我们书房创始人

读书是帮助我们从容度过这段时期的最佳方式

疫情使我们猝不及防地拥有了超长假期,经此一疫,我们唯一能决定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坚持。

这段时间,让我对毛姆的那本书名再有同感不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很庆幸,还有书这种东西存在,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选择对待各种挑战和困难;更加庆幸的是,在大鹏的乡村书房正是这样一座坚固而丰富的避难所,像那部新拍的关于书和读书人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借用这个来自米沃什的同名诗篇的名字——《但是还有书籍》,疫情期间,还有书籍,足以对抗混乱和焦虑,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疫情影响下,心情不免紧张和焦虑,1月底到2月份,看的差不多都是关于瘟疫的书,从《霍乱时期的爱情》《花冠病*》,甚至沾点边的毛姆的《面纱》都翻了一遍。当然,受益最深的还是加缪的《鼠疫》,书房中的那本《鼠疫》还是年非典之后买的,而书后史铁生的推荐语,更像是对新冠时期我们的生活指南,他说:命运从来如此,有些事让我们猝不及防,有些事我们甚至一时拿它没办法,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它的态度,那就是镇静、听从指挥、还有祈祷,为所有的人祈祷平安。

如果不是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疫情,《鼠疫》对我来说,仍只是一部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名著和小说,在出版73年之后再看,更像是一部纪实的报告文学,里面的一切更有异乎寻常的感受。

幸好还有书。特别赞同张文宏医生在那篇文章《疫情之下,如何回归正常生活》里说的,疫情期间,看书是非常好的调剂应对焦虑的方法,其中就有建议大家读一下《鼠疫》《大流感》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书。他说,当你从阅读中对历史有所了解,你会突然看清楚自己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了解就不会恐惧,不了解就会恐慌。读《鼠疫》就有这种作用,再看我们这次疫情中的种种,能用一种平和和客观的态度理性对待。

读书是帮助我们沉着从容度过这段时期的最佳方式。最近一期的乡村读书会依然在线上举行,我们分享的是一个开放式的读书话题,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遇见某一本书,于是……这是我最喜欢的话题,而且这样的书还挺多的,如果放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可能会说,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遇到*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才知道历史还可以这样写,早知道我也会喜欢历史;也可以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遇到了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再近一点,遇到的是熊景明的《家在云之南》、齐邦媛的《巨流河》,才知道家族史、口述史的魅力,好书可以好到舍不得看完……但在疫情影响下,我和大家分享了*永玉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这样一本小闲书。

这是二十年前出版的一本书。如今再看这本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